繁华盛世,八朝古都———开封,来过还想来的地方

宁静风

<p class="ql-block">6月3日早,我们在酒店吃过早饭,出发去开封。</p> <p class="ql-block">从滕州西上枣荷高速,按照导航路线走,一路顺利,中午十二点多来到开封,入住漫心酒店,去当地黄家老店吃饭。</p> <p class="ql-block">一顿饭吃着可口,灌汤包和素包子味道都不错,价钱也不高186元。</p> <p class="ql-block">黄家老店对个不足百米就是具有二百四十八年的山陕甘会馆。</p><p class="ql-block"> 山陕甘会馆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徐府街北侧,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富商巨贾在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府址上聚资修建而成,是清代山西、陕西、甘肃三省旅汴客商经商、贸易、联络同乡感情的场所,今天已有248年的历史。会馆为四合院式布局,面积达3870.29平方米,主体建筑置于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戏楼、牌楼、正殿,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包含有左右掖门、垂花门、钟楼、鼓楼、厢房、东西跨院等。</p><p class="ql-block"> 该馆布局严谨、建造考究、装饰华丽、内容丰富,其木雕、石雕、砖雕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堪称“三绝”,是一座珍贵的艺术宝库,六十岁以下成人门票25元。</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山西、陕西商民经商历史很早,但作为影响全国经济的强大势力却是形成于明代。 明末崇祯十五年,开封遭受黄水浩劫,城市如墟,一片黄沙。至康熙年间,汴城始得逐渐复兴。当时商业,以农产品、布匹及日用货品充市为主,大多操在山西客商行帮之手。山西旅汴的客商,遂集资于老会馆街(龙亭东侧)建起一处山西旅汴同乡会馆,简称“山西会馆”。</p><p class="ql-block">会馆掖门</p><p class="ql-block">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改名为山陕会馆,并与新址重新修建。</p><p class="ql-block">清光绪末年,改名为山陕甘会馆。</p> <p class="ql-block">山陕甘会馆内部</p><p class="ql-block">照壁临街,位于会馆建筑中轴线的最南端,照壁两侧为左右掖门,与照壁高低错落,构成一个“山”字形的整体。过掖门后,迎面是一座古戏楼,面阔三间,分前、后两部分,前台为“乐床”,用于正式演出;后台为“戏房”,专供演员化妆。戏楼两边是东、西对峙的钟鼓楼,过戏楼向北有牌楼一座,为歌颂关羽的情操和品德而建。牌楼两侧为东、西配殿,均为硬山瓦顶,高浮雕花脊。牌楼北即为正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由三进殿宇组成。前为拜殿,面阔三间,中为卷棚,后为大殿,皆面阔五间。三殿由天沟相连,构成整体,总面积达54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照壁</p><p class="ql-block">照壁,又称树屏、照墙、影墙,俗称“影壁墙”,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其功能是建筑物前的屏障,挡住外人的视线。</p><p class="ql-block">会馆照壁为一字形,位于会馆中轴线的最南端,临街而设,沿街东西走向,高8.6米,长16.5米,厚0.65米,分为台基、壁体和庑殿顶三部分,由青砖砌成,檐下全部以砖雕装饰,是砖雕、石雕最集中的地方。照壁的背面也都有砖雕牡丹和回字纹框,框内四角有四块夔龙石雕,中心是石雕二龙戏珠,两边是阳雕的忠义仁勇四个字。</p><p class="ql-block">台基为青石须弥座,高1.40米,是中国传统的基座形式之一。须弥为古印度的音译,意为妙高,是传说中古印度山名,是人类所居世界的中心,日月环绕此山旋转,三界诸王依此层层建立,以须弥名座,取其稳固之意。须弥座之上为照壁壁体,两面皆砌有砖雕牡丹和回字纹花框,背面花框内的不同位置砌有18条龙纹砖。四角用石雕“云龙捧寿”形成岔角。壁芯为石雕“二龙戏珠”图案,该石雕内为椭圆形,外为长方形,据说这与古人认识天体有关。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会馆照壁璧芯的造型正是古人对“天圆地方”说的具体反映。从整体上看,壁体雄伟大方,颇为华丽。壁体之上是砖饰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图等,题材多样、技法精湛。砖饰以上为庑殿顶,覆以绿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形式。其屋面可分前、后、左、右四坡,并分由前、后坡相交的一条正脊及前后坡与左右坡相交形成的四条垂脊,因此,庑殿又称四阿顶或五脊殿。正脊为绿色高浮雕荷花脊,两端均置龙形大吻。大吻又称鸱吻,龙口大开,咬住正脊,它既有较强防水功能,也是正脊上主要的装饰构件。</p><p class="ql-block">照壁檐下是各种造型的花瓶、插花、嚣炉、书函、画卷、乐器等砖雕装饰,这些图案不仅装饰性强,而且还是表达人们美好愿望和理想的吉样图案,由花瓶、几案、蝙蝠组成的图案,就寓意“平安是福”;菊花、鹤鸟和芦叶的组成的图案,则寓意“安居乐业”。由两本账册组成的图案,一本是翻开的,一本则是合着在此账本下边,就是说经商要有两本账,一本明账,一本暗账,在此图案的另一面同一位置雕刻的是一把精巧的小算盘,俗话说“算盘一响,黄金万两”,寓示钱财只进不出。</p> <p class="ql-block">戏楼</p><p class="ql-block">戏楼又名歌楼,为旧时节日、祭祀、还愿、祝寿所用。戏楼楹联写道:“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不差。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山陕甘会馆的戏楼在“文革”中毁掉,现存的戏楼是将开封火神庙的戏楼移迁于此。该戏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一南北通道,供人通行,有行走演出两不妨碍的功能。戏楼两侧有端门,但不常开,人们均从正门入。端门门楼木雕精美,色彩艳丽。戏楼东西两侧有台阶可直达戏台。该戏楼是开封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古代戏楼,甚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牌楼</p><p class="ql-block">牌楼正对戏楼的门洞,牌楼的正面题写“大义参天”。会馆的牌楼是为歌颂关羽的品德而建的。它位于中轴线之北部,拜殿之南面,为三间六柱五楼不出头式,歇山顶。平面布局呈形,三柱一组,三角鼎立,呈鸡爪状,故汴城人士称“鸡爪牌坊”。这种特殊的平面柱网结构,增强了稳固性。牌楼中枢高耸,左右次楼略低。主楼上部檐坡绿琉璃瓦覆盖,正脊为牡丹花雕,中间置一方亭,两侧一狮一象,狮拥莲台,象驮宝瓶,形象逼真,瑰丽之至。正脊两端的鸱吻,剑把上东书“日”、西书“月”。“日”表示智慧,“月”表示善心。牌坊四角楼下的走马板上,还分别绘制了“挂印封金”“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等八幅关羽故事壁画。</p><p class="ql-block">资料记载:牌楼明间面阔4.54米,次间面阔1.655米,明柱高约6.30米,径0.48米,边柱高约3.70米,径0.385米,斗口宽0.06米,单材高0.075米,足材高0.125米。</p><p class="ql-block">牌楼背面悬挂“流芳千古”匾额。额匾四周为透雕“二龙戏珠”,做工精细。次楼花板上绘有八幅有关关羽的故事彩画。牌楼之每角下面均有垂花柱,凡八根,分别雕刻石榴、佛手、葵果、莲蓬、牡丹、荷花、花篮等。</p><p class="ql-block">明柱柱身下段各以三块抱鼓石状夹杆石将柱身外、前、后三面夹峙。抱鼓石表面浮雕“苍龙行云”、“丹凤朝阳”、“云鹤图”以及“狄仁杰登山望母”、“白兔记”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大殿</p><p class="ql-block">大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也是木雕装饰最集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地方。牌楼由三进殿宇组成。前为拜殿,面阔三间,中为卷棚,后为大殿,皆面阔五间。三殿由天沟相连,构成整体,总面积达540平方米。拜殿正脊装饰雄狮宝瓶,上书“城圣大帝”四字。大殿木雕分三部分组成,拜殿挑檐桁以至额枋宽1.7米,全部木雕装饰,共分七层,内容包括蝙蝠、云形透雕花纹、二龙戏珠、祥禽瑞兽、花草、图案等。第一层小蝙蝠,俗话说:“蝙蝠,蝙蝠地是福。”第二层为云形透雕花纹,第三层为二龙戏珠。第四层是祥禽瑞兽,如鹿、马、猴、羊、麒麟、大象、三羊开泰。第五层是花草组成的图案,如荔枝、柑桔、仙桃、松竹、梅、兰等。第六层更令人眼花缭乱。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青蛙卧莲,还有蓉花、葵花、菊花、仙鹤等。第七层在宽约一尺的画面上刻着醒目的二龙戏珠、凤凰牡丹。凤凰在牡丹花丛中振翅欲飞,苍龙腾云驾雾,呈现着一派龙腾凤舞、花枝斗艳的奇观。卷棚内额枋亦遍布彩画,中央有一座石案,制作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正面浮雕“八仙庆寿”,雕工精细。大殿灰瓦覆顶,绿瓦剪边;殿内朱柱矗立,柱础四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西厢房</p><p class="ql-block">东西厢房,每侧各有房间八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五间、北面三间各为一整体。东西厢房均为硬山顶,灰筒瓦屋面,屋面正脊饰高浮雕青砖牡丹花脊,两端置青砖鸱吻,垂脊为狮、吼、马、羊、鱼走兽,前坡明间上方均砌成“菱”形的黄色枋心,民间称作“黄气冲天”。东西配殿屋檐下边额枋、斗拱、雀替、挡板、垂柱等,几乎遍布木雕装饰。木雕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举凡山川树木、花鸟虫鱼、亭殿楼阁、民间故事、人物传说等无不入画。</p> <p class="ql-block">山陕甘会馆戏楼北侧,中轴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中国古代重镇和规模较大的寺庙都设有钟鼓楼。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因在楼内设置钟楼,按时敲钟鸣鼓,向城内的居民报告时辰,因此称为钟楼、鼓楼。山陕甘会馆的钟楼、鼓楼经过战乱水患后依然保存完好,因此弥足珍贵,而且这也是开封市唯一存在的同类古建筑。</p><p class="ql-block">山陕甘会馆的钟鼓二楼,均高12.14米,形式相同,平面皆为方形,均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覆绿色琉璃瓦,正脊为行龙花雕,两侧为鬼判系链。檐部额枋是一幅“关公斩蔡阳”木雕画,雕刻人物栩栩如生,共有三层。第一层为砖结构,内设置楼梯可达上层。第二层为木结构,是建筑物的主体,顶层为阁楼。西楼置鼓一面,东楼置钟一口,为原来会馆的实物。东侧的钟楼大门敞开,可以直接登楼,而西侧的鼓楼则大门紧闭。进入钟楼,沿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二楼,一口硕大的钟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口大钟为铸铁制造而成,约有一人多高,有一处破损,上面有八卦符,钟上还有钟纽为龙兽,传说是龙生九子中的四子蒲牢,好鸣,故为之。明清时期,每天黄昏至次日晨要敲钟108下,表示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敲钟可消减烦恼,钟声长鸣以示神灵永存,保佑四方,吉庆瑞祥。</p> <p class="ql-block">看过会馆,我们打车去清明上河园游玩。成人票120元,半票60元。</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龙亭西路5号,是依照《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1:1的比例复原再现的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共分三期建设,一期主要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设计的,二期主要是皇家园林为主,三期是以汤文化为主题,于1998年10月28日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来这个清明上河园,主要还是奔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来的。虽然这个园子景色很美,但人工打造的景观总有些做作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在中国人看来,就已经是中国风了。北宋画家张择端通过对810多个人物的记录与描绘,再现了当初汴梁的繁华,让人们隔着千年,还能体会到我们先祖那些过往的风华。但是对于这幅画,为什么要叫《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图石雕全长33.32米,高2.23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幅《清明上河图》石雕。幅图描绘的是东京汴梁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当年繁荣盛世的见证,突出反映了当时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关于这幅画名字的由来,坊间一直有多处解释。</p><p class="ql-block">一说是《清明上河图》这个名字由宋徽宗题名,清明二字取“清明之世”的意思,宋徽宗借以自夸自己的治下,是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p><p class="ql-block">这时候“上河”就是一个名词,代指汴河,“上”是方位词。北宋之所以定鼎汴梁,不仅仅是因为长安洛阳饱经战乱,而更是因为汴梁是当时天下漕运最方便的地方,每年能节省一大笔开支,而汴梁的主要漕运是靠汴河、蔡河进行的,苏州的粮食,胡人的马匹,皮毛,都是由这两条河运输而来,又因为地图上汴河在蔡河的北面,处于上位,张择端就称为上河,所以“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就是描绘北宋清明盛世中上河一段景色的一张图。</p><p class="ql-block">但是也有第二种简单的说法,和我们平常人想的差不多,就是把“上”字看成是一个动词,所以“清明上河”这四个字,就是说画家在清明时节,来到汴河两旁的堤岸上,看看春天美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在园里走的累了,正好有“枪挑小梁王”剧就要上演,我们就去剧场看演出。</p> <p class="ql-block">《岳传:枪挑小梁王》是“说岳全传”的第二集。本集岳飞等到相州考武举,中军洪先因勒索被逐出节度使街门。岳飞成亲回原籍,结义兄弟一同迁居汤阴。洪先欲报前仇,被岳飞等消灭。岳飞等进京考试,小梁王贿通张邦昌耍夺武状元。牛皋私自外出,单战杨再兴罗廷庆。周三畏赠剑。小梁王仗势欺人,被岳飞枪挑丧命。牛皋等大闹武场,宗泽放走岳飞,岳飞哭辞辕门。</p> <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一家四口慢悠悠走出来,准备打车回宾馆了。</p> <p class="ql-block">半天功夫游两处,会馆场里见“三绝”</p><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看武剧,英雄落难满城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