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今天是端午节,离父亲节也不远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纷纷细雨里的城市里,不由让我想起天国的父亲。退休没几年父亲突患重疾,匆匆离世,让我们全家有天塌下来的感觉。他的一言一行曾让我们姐妹津津乐道,他的一举一动让我们铭记于心,我们对父亲这种深入骨髓的爱不知怎样形容,老公帮我分析:你们对父亲的这种爱,是亲情加崇拜!确实如此。</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三十年前我曾写的一篇散文,稿纸巳渐变黄,多次搬家,我还珍藏在此,老公当年还是某报编辑,我的手稿有他修改的痕迹,也记得当年写此文,是回娘家休假,父亲给我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茶,同为文学爱好者,父亲是对我写作的支持吧。</b></p><p class="ql-block"><b> 谨以此篇怀念父亲、母亲和我们姐妹曾经幸福的原生家庭</b></p> <p class="ql-block"> <b> </b><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女儿国”里的男“国王”</b></p><p class="ql-block"><b> 一想起童年,便想起父亲当“国王”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b> 爸爸妈妈结婚后,我天使般姗姗飞到二人的世界里。随后,老二、老三、老四依次飘来,宛若天女下凡、穆桂英出阵,清一色的女孩,使我家喜剧性构成了阴盛阳衰的格局。</b></p><p class="ql-block"><b> 身为男性公民的爸爸,盼来盼去方寸全乱,在粉红色包围之中只得无奈自嘲,常常装一副苦笑的样子向我们吐糟:我时时刻刻生活在女人堆里;或者深夜里长叹一口气,拉腔拉调地说:我这是借住人家女生宿舍啊;甚至连穿衣穿鞋都要张模作样一番:本人被妇助会援助了。极夸张的举止艾怨的神态,把我们闺女四个逗得眉开眼笑,当真像女儿国的臣民一样,推选娘亲做起女王。</b></p><p class="ql-block"><b> 快乐的日子好容易打发咧,就在我们得意之际,政绩平平的母亲不知处于怎么样的心理,一次家庭大会,竟将自己的皇位让给了父亲!</b></p><p class="ql-block"><b> 不同意!我们四双手一次次高举起,但反对还是无效。一场政变,就在父母不动声色的里应外合下完成。</b></p><p class="ql-block"><b> 执政的父亲,一甩以往颓丧的样子,得意洋洋。对四个女公民一边抱拳一边微笑:各位女士,请关照关照。</b></p><p class="ql-block"><b> 四双眼晴斜视着父亲,画外音是,有你下台的那天呢。</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男国王的旨令紧锣密鼓的下来。</b></p><p class="ql-block"><b> 第一道旨令:臣民每月发放活动经费人民币一元,自由管理,自由使用。哦哩,真有这样的好事吗?70年代,紧紧巴巴过日子是常态,幸福来得太突然,不很相信。</b></p><p class="ql-block"><b> 第一次排队从父亲手里接过一元钱,高兴得像做梦。这个时期,我们姐妹四个都是初中、小学生,除满足馋欲,还想买些小图书、小手绢、小花夹什么的,以滋润和填补一下小女孩的小幸福。在这之前,母亲总是把极限的零食买回家,从不发零花钱。有时我们只得耍小聪明连哄带骗要零钱,娘总包公审案一般,难以如愿。记得有一次我们联盟跑到妈妈的单位,才开口要钱,母亲两眼一瞪,将身边的尺子晃得老高,吓得我们窜得比兔子还快。</b></p><p class="ql-block"><b> 男国王一上台,随即根除这种专制,深得民心,我们甚至有些想“三呼万岁”了。</b></p><p class="ql-block"><b> “该用的就用,该节约的还是要节约,年底评比,看谁的钱节约存得多哦”。国王温和地嘱咐。</b></p><p class="ql-block"><b> 说者有意,听的人更留心。接下来的日子小姐妹们心里都打起小九九。大妹悄悄把零钱放在文具盒里;二妹找来一个竹筒,锯了一条口,把个零币整币赶紧塞进竹筒里;小妹呢,干脆转手就存到妈妈的手里。我虽然心里早有各种打算,想阔绰美美地花掉一点,但还是把一元元的纸币当作书签,压得工工整整伴入我喜欢的书里。</b></p><p class="ql-block"><b> 父亲小施妙计,就这样收买了我们单纯的</b>心。</p> <p class="ql-block"><b> (大妹三妹在我们老屋前。)</b></p><p class="ql-block"><b> 第二道旨令:减少劳务,强化学习。七十年代,由于国家的大气候,我家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母亲为贴补家用经常揽些活计晚上及假日加班,如纺麻绳、剪瓶盖、锤铁丝、洗塑料等等,我们自然成了母亲不花钱的帮工。</b></p><p class="ql-block"><b> 父亲上任后,大道理小道理轮番向妈妈游说:羊儿不吃草不肥,人不学知识不精,不能因为小利占用她们学习时间。妈本来就是父亲的拥趸者,当然默许。</b></p><p class="ql-block"><b> 从这以后,父亲腾挪家里一居室为学习室,在我们读小学初中时,父亲买回各种图书、童话;读高中后,家里定购了《人民文学》、《散文》、《十月》、《湖南群众文艺》等等诸多杂志及收集回来许许多多剪报,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b></p><p class="ql-block"><b> 忙碌的父亲会抽时间给我们读一些好文章。记得父亲读陶铸的女儿陶斯亮写的文章《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时,情到深处,我们全家泪眼婆娑;读《古文观止》的《范进中举》,那些维妙维肖的细节描写,让我们哈哈大笑……</b></p><p class="ql-block"><b> 晚上姐妹们有时写着作业,母亲还会拿来一些水果甜点以之奖励。</b></p> <p class="ql-block"> <b> (姐姐妹妹四人)</b></p><p class="ql-block"><b> 第三道旨令,推行插红旗评比。</b></p><p class="ql-block"><b> 那个年代,到处是红色主题的宣传教育。父亲顺手应用。</b></p><p class="ql-block"><b> 他吩嘱母亲做了几面小红旗,自己亲手捣鼓一个墙报栏,将我们四姐妹的名字赫赫排列。于是“做家务,勤学习,做好事”成为插红旗的亮化评比项目。</b></p><p class="ql-block"><b> 由于墙报位置在客厅里,凡来我家串门的邻居、客人、还有我父亲公社的同事,都会饶有兴趣地看上一阵,帮忙数一数谁谁谁的红旗比谁多,顺便推波助澜地夸讲一番。</b></p><p class="ql-block"><b> 女孩子的好胜心并不比男孩子弱,一场抢夺红旗的拉锯战就这么开始了…….</b></p><p class="ql-block"><b> 姊妹中就数三妹最乖巧机灵。为了争得红旗,她经常很早很早就悄悄地起床,把屋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厨房煤灶烧得红红火火,然后拿着课本跑到屋后的小树林晨读起来。</b></p><p class="ql-block"><b> 我们一觉醒来,见父亲笑咪咪把一面小红旗送给昶妹,我们懊悔得只想跺脚。</b></p><p class="ql-block"><b> 现在想起来,那段时间,我们家最精彩最神圣的事就是父亲的送旗仪式。</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过年了,四姐妹打牌)</b></p><p class="ql-block"><b> 我们家有几块菜地,有年春季,父亲召开家庭会议,将四块菜地分给我们姐妹四人,实行耕种到人。菜苗和种子由母亲统一分发。</b></p><p class="ql-block"><b> 每次放完学,书包一放,我们赶快去地里栽苗泼水,一片忙碌。</b></p><p class="ql-block"><b> 父母偶尔笑咪咪过来巡视,指导工作。</b></p><p class="ql-block"><b> 我从小在农村伯父家长大,还略知点种菜基础。</b></p><p class="ql-block"><b> 我记得昶妹捣腾的韭菜,兜子都没埋到土里,天天泼水,稀稀疏疏好不容易长了几根,像三毛头上飘着的几根头发,被众姐妹当笑料笑了很久。</b></p><p class="ql-block"><b> 虽然大家的菜都种得不好,父亲的红旗无法奖给谁,但一场春耕秋收也使我们尝到了辛苦和滋味,也许这就是父亲的目的吧。</b></p> <p class="ql-block"><b> 父母依然每天大清早就出去工作,傍晚才能回来。</b></p><p class="ql-block"><b> 家里一大堆家务活我们热情洋溢的干着。放学后我和大妹定会自觉去河里挑水,母亲如果回来得迟,我们将饭做好。每个星期天,清理全家的衣被,一担挑到公社洗上半天。俩个小妹呢,房子扫了一遍又一遍,桌子抹了一次又一次,吃完饭,马上抢着洗碗……</b></p><p class="ql-block"><b> 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就等着父亲的那面红旗!</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家里的事做完,我们就变着法往外做好事。</b></p><p class="ql-block"><b> 记得有一天,大妹在父亲的配合下,美滋滋领回小镇上唯一的一块安全值勤牌。任务是每天晚饭前提醒小镇上的居民注意防火,并逐户检查是否有充足的水源。</b></p><p class="ql-block"><b> 大妹做事可认真啦,每到傍晚,沿着青石板老街的小巷,便会准时飘来她“小心火烛”铃铛般的吆喝声。</b></p><p class="ql-block"><b> 记得每次大妹值勤回来,全家像迎接凯旋归来的战土,把脸蛋红红满头大汗的妹妹请到饭桌边,父亲总是亲自端一杯茶给她,当着全家人称道:表扬!真的值得表扬!</b></p><p class="ql-block"><b> 小红旗当然也在她手上神气的飘扬起来。</b></p> <p class="ql-block"> <b>(我温婉的母亲和开明慈爱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b> 做着红旗梦的女孩,那段时间心里时刻都想抓到好事。</b></p><p class="ql-block"><b> 当年镇政府的楼下,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娘,与我家相邻。她风蚀残年,无儿无女,病疼缠身。父母经常生活上关照她。</b></p><p class="ql-block"><b>善良的父母也咐嘱我们:好好照顾喜娭。</b></p><p class="ql-block"><b>这句话听到了我们心里了。星期天,我们跑到老远的乡下给她捡柴;帮她洗被、洗衣;放学帮她挑水,家里只要有好吃的,准先给她送一份。</b></p><p class="ql-block"><b> 两年后,喜娭病逝,弥留之际,她拿着我母亲的手断断续续地说:你养了四个好女儿,谢谢你们了!</b></p><p class="ql-block"><b> 喜娭后事是我爸协助镇上办妥的,出殡前一晚,我们全家守了她一晚。</b></p><p class="ql-block"><b> 记得父亲当时慈爱地望着我们,不无骄傲的对母亲说:女儿个个都可插红旗呢。</b></p><p class="ql-block"><b> 当年一面平平常常的红旗,父亲自自然然引领孩子们勤劳、善良、上进,如今想起,我们都不禁要三呼“国王万岁”!</b></p> <p class="ql-block"> <b> </b></p><p class="ql-block"> <b>就这样,在民主祥和的家庭氛围里,在浩荡的“皇恩”慈润下,我们渐渐长大了。现在我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孩子。</b></p><p class="ql-block"><b> 每当儿子用童稚天真的眼睛看着我时,我就想起我童年的王国和当国王的父亲,想起他的教诲,他的慈爱……</b></p> <p class="ql-block"><b> (父亲与孙孙们)</b></p> <p class="ql-block"><b> (我与父亲)</b></p><p class="ql-block"><b>母亲说我长得像父亲,秉性也有很多相近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很幸福成为我爸的女儿</b></p><p class="ql-block"><b>只是此生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太短太短</b></p><p class="ql-block"><b>如有轮回,来生再做您的女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