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zmzg山里人家(阿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篇号66504501</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历代帝王庙已过中午,向西走约200米有个庆丰包子铺,吃了2两饺子、1碗稀粥,然后穿过红绿灯,再向西走大约一百米,即到白塔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塔寺建于元至元八年,时称大圣寿万安寺,至今有700多年。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的藏传佛教塔寺,是元大都除北土城外硕果仅存的代表性建筑。当年作为元朝的标志和象征,与元大都并称为“金城玉塔”,甚至有人说“先有白塔寺,后有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门面阔三间,东西两侧建有八字型外墙。山门上的横匾上写着“敕赐妙应禅林”而非“大圣寿万安寺”,是因为明朝重修时,明英宗朱祁镇赐了个新的名字“妙应寺”。山门比现在路面低近两米,和东侧地面上富丽堂皇的白塔寺药店相比,显得有点低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购票进入山门,钟楼鼓楼分列两侧,院内已开辟为停车场,下次来的时候可否把车停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门正北的天王殿,歇山顶,面阔三间。虽叫做天王殿,可中央位置供奉的却是笑容可掬、抚膝端坐的弥勒佛,四大天王谦恭的站立在两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护法韦陀和弥勒佛背靠着背,忠实履行着护法的职责。韦陀的金刚降魔杵扛在肩上,多数人的解释是表示这个寺院可以招待云游和尚免费吃住三天,也有人说只有“敕建”的寺院才抗在肩上,还有人说抗在肩上表示香客还愿的地点可以在任何地方的寺院而不必一定返回本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王殿西侧有一小门,这是验票的地方。后面院落正北是大觉宝殿。大觉宝殿庑殿顶,面阔五间,前建月台。听说殿内原来供奉三世佛,可今天空空如也,保安说已经作为展厅了,现在展出的是“妙音寺白塔中路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成果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侧配殿是《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中尼文化交流展),尼泊尔和中国山水相连,本该是命运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侧配殿是《白塔寺历史文化展》。前后两任国师居然与元世祖忽必烈平起平坐,充分说明藏传佛教和青藏地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显示出忽必烈为了江山一统社稷稳定的谋略和胸怀。白塔寺的设计者阿尼哥坐位虽然低了一些,但是毕竟和皇帝坐在了一起,也显示出忽必烈对白塔和客居在中国的尼泊尔人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觉宝殿后门有一甬道直通七佛宝殿。虽还称七佛宝殿,但原有的七尊铜鎏金佛像不知所踪,现在供奉的是三世佛,药师佛居东,阿弥陀佛居西,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和随伺在侧的两大弟子。宝殿两侧供奉着十八尊从拈花寺移来的明代铜鎏金诸天像,替十八罗汉占着工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塔寺现存面积仅相当于当年的十分之一,寺内既没看到喇嘛也没看到和尚,游客也不多,也没看到有人奉香祈祷,好像仅仅是一个“小众”的景点,而不像是“敕建”的寺院,与传说中当年占地16万平米、僧人七万的辉煌难以同日而语,忽必烈世祖地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询问保安说拍照也没有什么限制,与其他寺院对比更加明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世佛塑像后面供奉着神态庄严静谧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与天王殿和七佛宝殿佛像的光鲜亮丽形成明显对比,旁边一个懂行的游客告诉我,这是珍贵的明代铜鎏金塑像。不知是谁在佛像两边各放一瓶水,也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对着“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双手合十后,转身走出七佛宝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佛宝殿正北方就是塔院。塔院比地面高出两米有余,红墙环绕单独成院。南墙西侧外有一个阿尼哥的站立雕像,是尼泊尔阿尼哥协会向白塔寺捐赠的。这位尼泊尔工艺家,入仕元朝四十余年,勤奋工作,倾力创作,妙应寺白塔是阿尼哥最得意的作品。阿尼哥守着白塔,也守着他促进中尼友好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院南门额匾写着“敕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院”。拾阶而上进入塔院,迎面是三世佛殿,又称具六神通殿。面阔三间,歇山顶,殿内高悬乾隆御笔的“具六神通”匾。殿内供奉的三世佛像,罩在专用的玻璃罩里,据说是清朝木雕佛像的原状原版,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具六神通殿殿外北墙有坐南朝北的佛灯龛三间,正北就是举世闻名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塔又称“释迦舍利灵通之塔”,也称“灵通万寿宝塔”,位于塔院中央偏北,是忽必烈于至元八年亲自精心选址所建,因通体白色,又称白塔。虽然没有北海白塔近临明清皇城的运气和知名度,但妙音寺白塔以其比紫禁城更悠久的历史,七百多年来顽强屹立,见证着寺庙毁建,见证着世事衰荣,见证着朝代亡兴。作为现存唯一完整的元大都遗存,提醒着人们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有一个横跨欧亚、多民族一体的元朝帝国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围绕白塔转了好几圈,也没拍出一张满意的白塔照片,才想起朋友说的“妙应寺白塔,远处看不见,近处拍不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不去白塔寺附近看看?想罢,扭头离开白塔寺,出山门进入白塔寺东墙外的白塔寺东夹道,随走随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接近白塔的位置,夹道右拐。右拐处看到一处别样的四进院落,叫做“白塔书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犹豫片刻,抬脚进入,抬头即见白塔。心想书院主人何其了得,能在这个地方有这样一处院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院内清雅的环境顿使内心豁然晴朗,坐下,学着其他人的样子要了一杯奶茶,慢慢品着,呆呆看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塔书院有书,有咖啡,还有饭菜。肚子有些不舒服,晚餐吃了一碗煮面条,很好吃,胃舒服多了。结账后,背起双肩包,走出白塔书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见,白塔书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见,白塔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见,白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