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吾家有女初学成(二)</p><p>第二天下午五点半,姪女自己的系又专门为十四个毕业生开一次庆典会,这也是一次大家庭聚会。跟姪女同一届进校(2018年)的二十人中只有三人毕业,其他十多人还在奋斗。在美国读书的学生,同时进校不一定同时毕业,特别是读博,有的人博士论文还没写出来或实验还没做出来,就毕不了业。会上导师们不但给爱徒再一次披戴博士坎肩,而且还要对各自的爱徒来一次个人总评。他们细细叨叨地说着自己爱徒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败,担心,疑惑,成就,发明,成功,言语间充满了关爱赞美,就像夸赞自家的宝贝,时不时也会来点美国式的幽默。这些教授们不但出自不同的高校,而且也来自不同的族群,除了白人教授外,还有一位德裔,一位法兰西裔,一位印度裔,一位华裔,二位韓裔。记得曾修过一门韓国文化课,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个韓国商人光有钱不算成功,他得用钱买一个学术委员会的会长头衔,才能得到周围圈子的认可。所以这两位能在大学里当上教授应算是光宗耀祖了吧。听着导师们的赞誉,学生们一个个脸上满是腼腆羞涩,尽显纯朴可爱的读书人本色,让人感动。真是“浓浓师生意,款款爱徒情。” 毕业生中有一个从非洲加纳来的黑人小伙,看去憨厚善良,据导师透露,他拿了这个博士以后,就要去读医,立志要做一个神经外科医生,所以起码还得再学习十年,等他毕业时,就该40多岁了,大家都给于他热烈的掌声,祝福他能奋斗到底,心想事成。毕业生中也有两个中国大陆来的男孩,看去都敦厚老实,是做科研的料。还有一个白人女孩,读研期间生了两个孩子,也没耽误她的学业、研究,真让人佩服。</p><p>会后有一个自助晚餐,披萨,三明治,春卷,蟹肉饼,肉圆,应有尽有,各种水果拼盘,饮料,大家各取所需,欢聚一堂。吃剩下的食物,学生们用实验室的推车把它推去各自的实验室,放冰箱里,第二天又是一顿精美的午餐。有几个学生帮着收拾桌椅地毯,把做清洁工的黑人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别看这些孩子都是博士,可在她们身上没有一点骄娇二气,非常懂事善良,都说孩子离开父母去学校读几年书,就会自立懂事,知道柴米贵了,这话一点儿也不假。</p><p>姪女的导师跟我们聊了起来,他说你们的孩子很优秀,你们还能再要求什么呢?(What else do you want? )记得同样的话姪女初中的老师也讲过,一晃姪女在大学读了十年,足足的十年寒窗呀。这是她人生中最美丽动人的十年,也是她以后再也无法复制、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这十年她专心一意,学知识,搞研究,提升能力,也交了不少朋友,真正青春无悔啊。比起她的父辈一代的博士生们,她是更幸运,更幸福的一代,因为她可以从容淡定、全心全意地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投入自己喜欢的研究,不必有任何压力负担。而她的父辈们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上李振道的卡斯比亚獎学金来美国学习物理的中国学子们,他们个个都是精英,人人拿到博士学位。可因为十年浩劫,打断了他们的学习进程,所以当时他们的知识是狭隘的破碎的。另一方面想留在美国就业的压力,及冷战结束后世界环境的改变,压缩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选择。事实上那一代大多数的物理博士毕业后都放弃了自己多年研究的专业,进入华尔街等金融领域,只能在IT 行业中显身手,让人扼腕不已。而对于当年的自费留学生来说,进学校则更是以学位作为跳板,千方百计地设法留下来,什么专业好找工作,好办绿卡就学什么,他们没有选择学自己喜欢专业的“奢侈”,他们入学后一边打工一边读学读硕甚至读博。根据美国的移民法,拿到学位就可以合法地在美国“实习”一年,这就提供了一个获得技术移民的机会。于是他们从学校一毕业就马不停蹄地找工作,顾不上什么毕业典礼,毕业照,同学聚会……,一切以找工作为大。好不容易幸运地找到可以帮办绿卡的工作,则开始在工作中摸爬滚打,运气好的人三五年能把绿卡拿下来,不太顺的人可能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多年。完成了移民的头一个冲刺后,这时才能松一口气,同时也叹一口气,因为这时的他们已然进入三四十岁,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創造力的时段已逝。从此只能辛辛苦苦、小心翼翼地保住饭碗,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代身上。</p><p>这第二代的博士们要在自己的领域中得到发挥也不容易。美国的就业机会虽多,但这里的人才太多了,全世界的能人都喜欢来这里发展,竞争是很激烈的。2008年金融危机时,大制药公司默克 (Merck)公司裁员三万人,其中一万五都是博士,听起来是不是让人心惊!这么多博士一下饭碗就没了。所以姪女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走得顺不顺还是未知数。总之我家有女初学成,博士毕业是人生一段旅程的结束,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只想深深地祝福她能在自己的领域学有所成。</p> <p>在生物楼前的全家福</p> <p>姐弟情深</p> <p>系里的庆典开始</p> <p>穿着蜜蜂服的系主任是难得一见的“土特产”,(霍普金斯造),美国大学一般很少留本校毕业生,以防单株繁殖。系主任语重心长的叮嘱学生:“每天都要写一点东西呀。”</p> <p>特邀嘉宾原老系主任讲话,她现是华盛顿大学的付校长。</p><p><br></p> <p>来自于法国的教授,法国的博士服堪称一绝,色彩缤纷,曼妙浪漫。</p> <p>导师再授一次坎肩</p> <p>韓裔教授与爱徒</p> <p>韓裔导师与加纳小伙</p> <p>师徒亲</p> <p>博士妈妈与中国爱徒</p> <p>导师祝贺有两个孩子的博士妈妈</p> <p>华裔导师和她的爱徒</p> <p>这位学生长得有点急了。</p> <p>多像一对姊妹花。</p> <p>帅气的小伙</p> <p>德裔导师与亚裔爱徒</p> <p>双导齐上,这小伙得有多牛!</p> <p>导师与爱徒</p> <p>又一名幸运的双导博士</p> <p>欢聚一堂</p> <p>Dr. McCoy 的精英团队</p> <p>其乐融融</p> <p>校园漫步</p> <p>大门口来一张全景</p> <p>展翅高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