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作家》2024年第五期

梦幻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红塔区作协助推乡镇企业发展采风作品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二】散文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白鸥/作者 李美华/朗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草莓味的云成一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草莓味的云成一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白鸥/作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山如画,这里的水如诗,这里的草莓可人。我们走进四月的春风,走进江川区九溪镇,走进这片美丽的土地。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有一个爱心企业以最便捷的路径吸纳当地群众就业,并且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为江川区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云成一品商贸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 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张晶,不仅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更怀有一颗炽热的公益之心。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成为江川区的创客星云中的一颗璀璨明星。他深知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经济效益,更在于社会责任。因此,他始终将公益事业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p><p class="ql-block"> 在江川区九溪镇的乡村振兴道路上,张晶和他的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更通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方式,吸纳当地群众300余人,很好地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增收致富。这种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丽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云成一品直接收购农户手上采收的草莓,然后经过精细化的人工分拣、称重、包装、打包,当天就可以通过冷链、航运等方式发往全国各地。销售的所有工作都由2023年公司自己组建的电商部来负责运作。公司的电商运营团队架构齐全,有运营、主播、中控、编导、剪辑、客服、平面设计等成员。毫无疑问,这个电商团队,为公司的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说起整个草莓产业的发展现状,董事长张晶的心里装着一盘大棋。他不但了解国内草莓产业分布的趋势,而且了解中国草莓进口的趋势。一是温和冷凉地区成为草莓新兴产区,云南、宁夏、吉林、新疆等省市气候适宜、生态环境好,近年来草莓栽培面积和产量都有大幅增长,尤其是夏秋草莓生产满足了国内淡季市场需求;二是向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集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周边是我国草莓主产区,也是草莓发展较快的区域,河北、江苏、广东等地草莓产量年均增长率都在9%以上。我国草莓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为主,进出口量很小,且呈现出进口增加、出口减少的趋势。2021年我国共进口草莓及草莓制品3.79万吨,其中96.51%的是冷冻草莓,进口总金额达4.24亿元,主要来自摩洛哥、智利、波兰、突尼斯等国。2017-2021年,我国草莓进口量增长了2.4倍,进口金额增长近3倍。但草莓进口量仅占我国草莓产量的1%,且进口的冷冻草莓及草莓制品主要用于加工,对我国鲜食草莓市场不构成影响。</p><p class="ql-block"> 此外,云成一品还积极参与创税增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着力量。与云成一品合作草莓种植面积稳定在900亩左右,平均每亩产值中2万元至5万元之间,产量稳定中1.8万吨左右,产值中2.7亿元左右,2024年预计营收4500万元。他们深知税收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始终坚守诚信纳税的原则,为江川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 在张晶的倡导下,企业还十分注重捐资助学工作。他们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自206年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拿出10多万元用于资助当地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这种爱心善举不仅为贫困学生带来了希望,纾解了贫困家庭的焦虑,也为江川区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可以这样说,云成一品商贸有限公司在江川区九溪镇的发展中,不仅成为了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成为了乡村振兴、创税增收、捐资助学等方面的爱心使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为江川区的繁荣发展贡献着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江川区九溪镇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这家企业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爱与希望的光芒。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江川区的繁荣发展贡献着力量。</p><p class="ql-block"> 未来,我们期待云成一品能够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勇担社会责任,为江川区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让这片美丽的土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白鸥,曾用笔名白鸥飞翔,原名胡晓,云南江川人,玉溪市旅游行业协会文学与文艺分会副会长,玉溪市红塔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有诗歌、散文、短篇小说发表于《中国法制报》 《云南日报》《玉溪日报》《玉溪》及诗歌时刻、文艺轻刊、诗歌中国、百姓作家、武汉文学等网络公众平台。2015年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金窝银窝茅草窝》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朗读者简介:李美华,红塔区作协会员,职业学校高级讲师,有诗歌、散文见于《玉溪》 《红塔》 《抚仙湖》 《哀牢山》 《太阳城》 《九龙池》及首都文学、文艺轻刊、百姓作家等刊物及网络平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德翠/作者 周艳/朗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芳香之旅,甜蜜“云成一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德翠/作者 冷艳玲/朗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芳香之旅,甜蜜“云成一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芳香之旅,甜蜜“云成一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黄德翠/作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离的老远,就从车窗外飘进一股甜蜜的馨香——不用说,大家闻到的是浓浓的草莓味儿,大伙儿不由地兴奋起来,特别女生,不停地闻、闻、闻……我们今天“芳香之旅,甜蜜九溪”是草莓之旅。</p><p class="ql-block"> 云成一品企业坐落于九溪镇中营村之前,这是一个被上级点名的“贫困村”,自2020年10月张晶董事长把公司从红塔区李棋下山头村搬到这儿,村民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要想富,先修路”云成一品搬迁到这儿后,首先当然是出资修路,方便货物运输。随后出技术动员农户种植草莓,当看到第一批草莓种植户有了好收成后,村民们自动加入到草莓种植行业大军队伍,从开始“吃螃蟹”的一千多亩到今年的4980亩 ,并争取五年后达到两万亩,这一宏伟目标令人振奋,犹如厂房外温暖和煦的春风一样激动人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1999年就开始学种草莓并在期间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张晶董事长有能力带领一方村民憧憬更加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该公司常年有稳定工人35人,忙季会增加到200多人,惠及400多农户。农户们严格按照公司要求,比如病虫害管理,坚持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绝不滥施农药,因此,绝对是绿色环保食品。农户们按照公司要求进行采摘,大果、小果按不同价进行收购,除了把品相棒的新鲜草莓挑选出来供给长期合作的嘉华和皇冠蛋糕店外,其余的大多制成果冻干和果脯进入市场售卖。据悉一吨鲜果能制成果冻干200公斤,制成果脯则是600公斤,三个冷冻仓库年产量达30吨到50吨,这不是一个小数字!这是一个组织管理完善的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做出的业绩,难怪带我们去的农经站负责人也说,自该企业落户中营这个贫困村,这种劳动密集性产业把村中的男女老少,特别是“闲不住”的中老年人的劳动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年轻人在外边打拼,老年人在家里劳作,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勤劳换来了中营村的脱贫、巨变,我们一行深感欣慰。</p><p class="ql-block"> 更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没有忘记来路,公司不但寒暑假给大学生们提供临时就业岗位,还努力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家庭的莘莘学子走出困境。这些善举,是企业得以存活和发展的巨大根基,给年轻人创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是在为国分忧,为民谋福。如果企业都秉持一颗创业初心,担当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乡村振兴不是指日可待吗?</p><p class="ql-block"> 又一股浓甜的草莓味儿飘来,抬眼一看,原来是村民开着自家的小三轮车来卖已削去柄的草莓。将落巢的草莓个头虽小,但颗颗红润剔透,凑上去一闻,更是甜到心坎!这些廉价的小草莓将被制成干果或果脯,经过这一华丽转身,售价成数倍增长,但愿村民的日子也能像小草莓一样华丽转身——“芝麻开花——节节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黄德翠,曾用名“梦幻”,酷爱诗歌、散文和书法。工作之余喜欢游弋字里行间,感受其间的喜怒哀乐,也乐于表达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朗读者简介:周艳,国企在职员工,工作之余喜欢运动、看书、研究普通话及朗诵,现为玉溪市红塔区作家协会朗诵会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朗读者简介:冷艳玲,红塔区作家协会朗诵会员,热爱阅读,喜欢分享。曾在玉溪原樊登读书会任领读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德翠/作者 黄德翠/朗读</span></p> <p class="ql-block">《九溪之潘氏龙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九溪之潘氏龙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黄德翠/作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网络上有一句或许是调侃的话“高手在民间”,一旦深入了解,才确乎“传承”的分量之重,那是经过岁月“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沉淀,它像一颗颗灼灼星辰在时间流里独具光芒,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而且必将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现今的潘氏龙窑坐落于九溪镇大营村,此龙窑始于清朝末年,创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第五代家族传承人潘绍华已有30多年的陶器制作经验,并于2017年被玉溪市五部门联合评为“玉溪工匠”和2019年成为江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陶器制作”代表性传承人。龙窑听其名,知其形,犹如一条盘旋的长龙,两边有窑洞数个,烧制小件一窑可达六千多件,大件一窑也能达到三千多件。它属于柴火窑,一窑需柴六吨,烧七十二小时,虽说是“就地取泥”,但是和我们熟知的电窑相比,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明显多多了,可一问销售情况,不禁让人感慨——“由于成本高,售价上不去,因此没法请工人,只能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勉强维持,一年仅能烧出两三窑”饱经风霜的潘老板愁容满面地说。他既是老板,又是工人,身兼数职,劳累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看不到坚持的出路。是啊,对于一个十三岁学艺,十五岁便能独立完成陶器制作的七十二道工序的家族传承匠人来说,实实在在是真心热爱的情怀在支撑着这份传统手工艺,如他所言,曾经的六个徒弟,只有一个浙江的仍在坚持自己做,其他的都已成为别人的打工仔。不由让人扪心自问,传统手工艺路在何方?</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一行陆续走进成品车间,乍看,架子上、桌子上,甚至地上都摆满或放满了陶器成品,尽管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也必须开灯才能看清,略显昏暗的节能灯下能看到成品上的一层薄薄的灰尘,夫妻俩忙不迭地把我们想看的陶器上的灰尘小心拭去,拿给我们看时,已是闪着烨烨光泽的精美器具了。在潘老板的科普下,我们知道了柴火窑所独具有的成品特色“结晶”,在放大镜下,釉面上的小结晶在冰裂纹上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美极了!而或大或小的“落灰”也颇有趣味,让人感受到“窑变”的巨大魅力。在诸多的瓶瓶罐罐、碗碟杯具,抑或各式各样的摆件间,我们看到了尘封的美,也感受到了莫名的心酸与难过——它们本应各司其职,展现他们质朴粗糙或清丽脱俗的别具一格,无奈只能挤在一隅,独自赏玩,实属不得已的辜负。</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只要有“眼缘”,都各自买了几件,也想着,改天去青花街看看他家的售况,但愿能好一些。</p><p class="ql-block"> 潘老板的女儿刚刚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长得秀秀气气的,温柔的话语里充满了自己对陶器制作的独特理念,当我们走进她的工作室,真正感受到了家族陶器制作的传承与创新或许就在下一代的手中变成现实。</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间大约十平方的屋子,明亮的玻璃窗射进了暖暖而充足的光线,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种釉色的瓶子以及制作器具,小小的房间里,茶几上摆着她精心创作的果盒、果盘、花瓶、小茶杯以及各种小摆件,靠墙的架子上有陶瓷画、反弹琵琶的飞天、卡通中的小孩以及植物、动物的圆形摆件或小装饰品,情趣盎然,满满的小资情调。</p><p class="ql-block"> 父女俩风格截然不同,但仍让人深深感受到传承的技艺与情怀。如父女俩所言,物件不管大小,七个十二道工序是必须的,适宜的温度也是必须的,比如:釉下彩1200度左右,釉上彩700到800度之间,而白瓷高达1300度左右,否则就不可能有满意的成品,当然,陶器的巨大魅力来自于“窑变”,所谓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诚然。</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动容的是作为非遗传承人,潘老板主动承担起了应尽的社会责任,潘氏龙窑与当地学校紧密联系并开设社会实践课,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玩泥巴”的乐趣,从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拉坯,甚至进行烧制。我们可以想见到当孩子们看到手中的一团毫无生命的泥巴,在自己手中就像变魔术般地出现一个个瓶瓶罐罐或者一只只自己喜爱的小狗小猫时,该是多么喜形于色!这种经历或许会成为孩子永久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走出潘氏龙窑,恰巧一阵春风拂面而来,墙根不知名的野花随风摇曳,送来缕缕清香,让人神清气爽。谁说习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不是一股强劲的东风呢?愿祖国大地上这些小小的传统企业在政府助力、文化推动下能够早日焕发生机,迸发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蒋文波/作者 蒋文波/朗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芳菲四月看龙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芳菲四月看龙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蒋文波/作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花开时节,错落有致,我们相约在醉美四月天,兴致勃勃地看蓝花楹带着光烂漫的飞舞成蝶。去樱桃园里摘鲜艳欲滴的樱桃。桑椹基地里吃到牙黑的桑椹。一路开心着走进江川区九溪镇,近距离接触位于九溪镇大营社区的潘氏龙窑,了解历史与文化的美好传承。这个柔美的四月,仿佛流动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在门口迎接我们的龙窑第五代传人潘绍华师傅,市级非遗传承人,对泥土有着与生俱来的灵性与亲切,2021年被玉溪市科学技术局等五部门评为“玉溪工匠”多年来荣获了太多荣誉证书。潘氏龙窑是江川区保存较好的陶器制作柴火窑之一,清朝末年从研和搬到九溪后,祖传技艺更加坚守本心自成一格。获得了较好的口碑。龙窑在绿树掩映中趴在院子中央,长约50米,呈阶梯形,17个窑层,每个窑层前面都设有烧柴火的门。周围堆满陶器成品,以及码放整齐从远处买回来的烧柴。</p><p class="ql-block"> 潘师傅13岁学艺,15岁便可独立制陶,一块普通泥土在他手中可千变万化,妙不可言,通过他不断的改良和创新,让传统古老的柴烧技术依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火候,时间都必须把控到精确。烧制的陶器具有着特殊的艺术气息和不可复制的光泽。尤其在日用品方面,有传统工艺的继承又有现代潮流的创新,并结合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发挥着较好的产业示范作用,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身的陶艺品,销售到国内各大城市,有一定的市场及口碑,且大部分陶器都需要预订。</p><p class="ql-block"> 潘师傅给我们讲手工制陶和机器制陶的最大区别:一窑陶器,有别致的茶具,造型独特的花瓶,酒瓮,需经72小时的窑火淬炼方能出窑,由于是潘师傅亲自独立纯手工制作,唯一手工拉坯,攒够一窑陶器得需很长时间。柴窑甚令我感兴趣是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它是对自然界最生动的诠释。“绿釉”是祖传的技术,本色基调是白色,可根据需要调出不同色调。所谓出窑万彩,即出窑时什么颜色都有可能会产生,有太多不确定性。烧制过程中若有柴火落灰到陶器上,会在皮面形成五颜六色的一绺一绺的结晶,漂亮极了。也是手工制陶最具魅力的地方。陶器上的“窑泪”也叫“窑汗”更是锦上添花。当然这些得用专业器具再加上潘师傅的解说,方可明白。机器制陶的窑变和色彩形状几乎一模一样,而手工制陶的窑变则是千变万化不可捉摸。从入窑开始,内心的忐忑与期待便是一个煎熬又充满希望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潘绍华师傅的女儿潘媛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她将自己学到的美术专业知识和创新理念融会贯通,她的卡通作品造型新颖,色彩丰富,深受年轻群体的欢迎。她说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或了解她家祖传龙窑的陶艺品,让龙窑陶艺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门传统技术的魅力。她和爸爸坚守自己的初心,用行动诠释着非遗传承的责任和使命,从“手艺人”到“守艺人”用一堆柴,一把火,一个窑,一捧土,一腔情怀,成就了土与火的艺术人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云成一品公司</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草莓宛如甜蜜的精灵,为生活增添一抹抹诱人的色彩。它甜嫩多汁,氤氲的芬芳,是春天里最迷人的香气,是味蕾的一场盛宴,清晨的阳光和新鲜的草莓,是生活中简单又美好的组合。循着味品尝草莓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蓝天白云中,驻足在心里的美好与激情,仿佛拥抱了整个春天。</p><p class="ql-block"> 云成一品公司属于农产品初级加工工厂,绿色项目(包含草莓种植,加工,销售,助农),公司董事长张晶是玉溪红塔区下山头村人,2016年前是个体,一直从事草莓行业(栽种售卖),张董说:一个人走不远做不强,所以2016年正式在玉溪成立公司,由于不断发展扩容,2022年搬到九溪镇。他说:“1999年到2022年都是处于交学费的时段,三个合伙人都离我而去。是该继续青春的梦想风雨兼程,还是躲在偏安一隅的角落患得患失?”经过再三思忖,还是披星戴月全国各地跑市场,了解市场,研发适合草莓运输的包装盒,兜兜转转做成了不错的产品,可由于当时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以至于自己研发的包装盒没有注册,迄今全国通用。</p><p class="ql-block"> 云成一品是捐资助学单位,疫情期间捐赠了大量生活物资。参加了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几年间荣获了多种荣誉。从玉溪带去了一批颇有草莓种植经验的专业户,到九溪承包土地种植草莓,获得了可观的效益。带动了九溪社区、中营村委会、大营村委会、六十亩村委会等周边村民,争先恐后的种植草莓,他们笑呵呵的说,公司根据草莓分拣等级,哪种等级都能变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有公司兜底,他们放心着呢(加工鲜果,草莓干,和冻干草莓),公司从指导种植,到回收草莓,分拣等级,加工,配送,每个环节都需要配置大量工人。莽书记笑着说附近村民忙完自己田里的活计,又到公司加班干,既体现了自身价值又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p><p class="ql-block"> 云成一品公司草莓种植合作社,面积大约9000亩,产量稳定在1.8万吨左右,2024年预计营收约4500万。公司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吸约300余人,缓解当地就业压力,新厂二期建成后预计增加500人的就业岗位。产业带动当地村民种植高价农作物,传授分享,培养大量技术人才,在九溪镇政府的支持和协助下,建立了草莓交易市场,方便外来客商前来采购,以销带产,促进乡村振兴。通过采风活动,让我们进一步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走进田园,走进企业,走进当地村民,收集素材,积极用心的创作,讲好玉溪人的当下及未来,记录美丽乡村旧貌换新颜的从前过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蒋文波,女,汉。玉溪市红塔区作协会员,喜欢在工作之余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有作品发于《保山日报》《德宏团结报》《重庆晚报》《九龙池》《玉溪》《百信作家》《首都文学》《鲁茅文学》《中国乡村》和多家网络平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童心悠悠/作者 鲁萍/朗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又到一年高考志愿填报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又到一年高考志愿填报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童欣悠悠/作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4月13号,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一行14人来到了江川九溪镇大营社区,参观潘氏龙窑。据说此窑创始于清朝末年,到潘绍华师傅,已经是第五代。作为家庭祖传的这门手工技艺,潘师傅担心未来能否继续传承下去。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去年大学毕业,现在在龙窑开了个小小工作室,和小姑娘聊天后,发现潘师傅的担忧是多余的,潘氏龙窑的第六代传人非眼前这个小姑娘莫属。</p><p class="ql-block"> 潘媛作为家中的长女,大学就读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所学专业和家中的生意至少有80%的相关性。潘媛喜欢安静,午饭过后,本该午休时间,她一个人静静的在工作室里捏泥制陶。在她的工作室摆放着一套画着小花的茶具,一套画着小动物的糖果盒。一只小熊玩具,特别可爱,记忆中玩具都是布做的,想不到还可以用陶的方式呈现出来。她的作品充满了她这个年龄特有的公主心,可爱中带着点点素雅。在家族技艺传承这条路上,她才刚刚开始上路,大学所学的专业配上她的性格特点,非常适合家庭的这份事业。结合当下新的销售模式:直播带货,小视频等等,相信终有一天,她一定能从父亲手中接过家族的接力棒,让潘氏龙窑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 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变成了一件烦心事儿。某知名博主说,考的好,不如报的好,志愿报好了,低分也能捡漏好学校,好专业。“艺术费钱讲天赋,毕业稀疏就业窄”,这话放在潘媛身上就是另一番风景了。</p><p class="ql-block"> 潘媛学的是艺术类中的绘画专业,毕业时,当她的同学还在满世界找工作,竞争少得可怜的教师编的时候,受益于家里的制陶事业,在父母的赞助下,很快她就有了自己的陶艺工作室,赚钱的同时满足了父母的期待,将来招个上门女婿。足不出户,在家里就有自己喜欢的事业,每天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婆媳矛盾的事儿,在她这里可是不存在的。家族几百年的手艺也在她手上传承下去,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指数100%,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梦想,她却可以轻松拥有。这一切得益于她的所学,她的热爱,她的性格,和家族的事业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今年你家有高三考生吗?他是凭兴趣,凭感觉,随便填,还是能结合自己的天赋、兴趣、性格,父母的期待,在一一得到满足后而填写的呢?如果可以穿越,带着你这么多年伤痕累累的社会经验,再次回到高考,你会怎样填报你的高考志愿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童欣悠悠,原名刘艳,红塔区作家协会会员,喜马拉雅有声书签约主播。喜欢文字和声音的世界,作品主要发布在喜马拉雅、小红书、美篇等平台。有部分作品收录选集。代表作品:著有以自己亲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台节目《试管宝宝,谢谢你,让妈妈和你一起成长》,发布在喜马拉雅。2024年1月通过海选拿下《童话寓言故事》的声音录制权,该作品已在持续更新中,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有声作品上架,欢迎大家收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朗读者简介:鲁萍,玉溪第二中学语文教师,红塔区作家协会朗诵会员。喜欢文字,相信文字能够传递温度和交流心声。2022年参加工作以来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荣获国家级、市级区级“优秀指导教师”,曾被聘为首届“聂耳读书节”红塔区高中组征文评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高原作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主办:玉溪市红塔区作家协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投稿邮箱:htqgyzj2024@163.com</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编委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一审:雷朴昭 李美丽 黄德翠 蒋文波 张君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二审:胡晓 张丽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三审:赵演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梦幻/制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