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

杨柳青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4年高考第二天,上午地理仅考75分钟,家中孩子一切顺利。</p><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开考英语,二点四十五禁止入考场,所以两点便到达南昌十七中等待安检入校。听力开考后上海路十七中左右有近千米路段交通管制,助力车、公交车🚌都不能通行,高度重视,交警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所有机动车、助力车都在耐心安静地等待英语听力考试结束后再行,为好市民点赞。</p> <p class="ql-block">这趟11路公交车在此站静静地等候了30分钟,车上的乘客十分配合。</p> <p class="ql-block">侯考时我还是一路既往的逛699创意园,不过重点转移,深入了解“699”的过去——江西华安针织厂。</p> <p class="ql-block">699大门的设计也告诉游客这里的过去,不过好像游客们不太关注。</p> <p class="ql-block">1954年,在国家 “一化三改造” 的指引下,也就是中学历史课本常说的 “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一大批上海的企业和职工内迁来支援南昌发展,江西华安针织总厂的创厂基础就包含了两家上海企业, “上海华安针织内衣厂”和“上海振昌针织内衣厂”,1954年这两家上海企业与南昌本地“南昌服装手工联社”公私合营联合建厂,最初设厂于沿江路的直冲巷(现滕王阁旁),由于适销对路,华安针织总厂迎来了快速发展期。</p> <p class="ql-block">老厂房依然“健在” 只是修饰一新,给人感觉古朴又新颖。</p> <p class="ql-block">1956年,针织总厂决定在上海路另选址新建厂区,也就是现在699创意文化园所在地,厂房由原苏联技术人员参与设计建设。1957年投产,成为江西最大的针织厂。</p> <p class="ql-block">高耸入云的水塔见证了华安针织厂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红砖墙记录了华安针织厂点点滴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些是“699”园区内保存下来的华安厂针织设备,给依然居住于此地的老工人们留点念想。老工人们说,他们时常会相约来园区逛逛,回忆当年上班情景。</p> <p class="ql-block">得知华安的生活区就在“699”对面,我过去看了看。1958年,为厂区配套建设的上海路生活区也建成。</p><p class="ql-block">二层小楼很有时代特色。据说这些二层楼房是当年苏联援建的,生活区的住房多数都60年出头了。如今依然人气很旺,都是华安厂的老工人。</p> <p class="ql-block">漆黑简陋的走廊白天也必须开灯行走。</p> <p class="ql-block">华安社区休闲广场,是老年人打牌闲聊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至2009年,因企业经营困难,负债累累,50年的辉煌就此结束🔚。2010年,江西华安针织总厂转型成集各类创意设计、影视音乐制作、艺术家工作室,还有咖啡厅、书店、体育健身、个性餐饮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孵化园区,名为699文化创意园。这种改制应该是成功的,没有使工厂破烂不堪成废墟。</p><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14日,699文化创意园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699代表着园区所在地上海路699号;6+9+9内涵:每周工作6天,每天上午9点至晚上9点工作,6+9+9=24,代表24小时全天侯营业。699有许多说法,感觉以上的说法有点靠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