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书法艺术家刁光明先生 东风农场 2009年1月 孙向荣摄</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缅怀东风农场退休干部</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书法艺术家刁光明先生</b></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向荣 文/图 2024-6-8</h5>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日凌晨,西双版纳东风农场原宣传科科长刁晓明给我发来微信说,其兄刁光明6月1日19时因病去世,享年84岁。刚退休的东风农场原工会主席李平,2日上午也发来内容类似的消息。对刁光明先生的去世我深感悲痛和惋惜,谨以此文寄托我的思念和缅怀之情。</p><p class="ql-block"> 刁光明先生是西双版纳东风农场优秀的党员干部,他把青春年华和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献给了屯垦戍边,建设祖国第二个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事业。在东风农场艰苦创业的年代,刁光明是知青的兄长和战友。从六分场到九分场,从生产队职工到农场工会主席,他和知青并肩战斗,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刁光明创建了以《华腾梦歌》命名的新浪博客。他的博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十分精彩。除介绍东风农场的创业史和今日东风外,还有西双版纳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刁先生的书法艺术创作和作品赏析……。《华腾梦歌》成了后知青时代原农场知青了解第二故乡的窗口,也成为知青和农场,知青与知青之间联系的纽带。独具特色的《华腾梦歌》成了网友的一道亮丽风景和关注的热点,吸引了众多粉丝,许多知青在网上认识了刁先生,通过博客交流结为好友。</p> <h5>▲ 刁光明先生, 网名“华腾梦歌” 东风农场 2009年1月 孙向荣摄</h5> <p class="ql-block"> 我敬佩刁光明先生还因为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有造诣,有作为的书法艺术家。2003年10月,刁光明退休后潜心于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他购买了《书法词典》等书籍,订阅了书法报刊杂志,刻苦自学,专心研究,勇于实践,锲而不舍。退休10多年来,他完成了150多幅四尺宣的书法作品、《古诗365首》4卷折子、《唐诗300首》8卷折子;完成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共产党宣言》全文、《毛泽东诗词》和手写印谱等十几幅大幅长卷;完成了《石鼓文》、《琵琶行》、《逍遥游》等手卷作品。</p><p class="ql-block"> 更有创意的是他在“沧江石上书”,就是把书法写在从澜沧江边捡回来的石头上,用石头书法创作了叹为观止的《沧江石阵图》。他从澜沧江边捡回来作书法的大大小小石头数百件,有上千公斤。他的书法以篆书为佳,作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举办的书画作品展中获得一致好评,成为云南省和西双版纳州书法家协会会员。2009年及2010年东风农场电视台和西双版纳州电视台先后对刁光明作了专题采访。2012年12月3日《春城晚报》首席记者以《七旬书画家自创“石头记”》为题报道了刁光明创作《沧江石阵图》的动人事迹。</p> <h5>▲《刁光明书法作品选》<br> 左:刁光明向出席东风农场建场60周年庆典的知青代表赠书,</h5><h5>右起,北京知青安哥、重庆知青朱德庸、上海知青张兆田。<br></h5> <h5>▲《刁光明书法作品选》内页</h5> <h5>▲《刁光明书法作品选》内页</h5> 刁光明的书法艺术成就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书法艺术执着的追求和探索。他在博文《我爱这些沧江石,我爱沧江石上书》一文中说:“我用沧江之石做彩纸,又把她当作香艳之墨,在拾得的石头中分组排阵、精心写字、用心作画;是石上书,也是石阵图。凭我对澜沧江石的评品与赏析,在石上用小篆、隶书或甲骨文、或金文、石鼓文来书写……”,“我的坚强和执着均因石上书而来”。书法艺术使刁光明退休后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h5>▲上:木刻书法作品,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h5><h5>下左:篆刻,沧江石魂 下中:沧江石上书</h5> 2018年12月,为向东风农场建场60周年献礼,79岁高龄的刁光明在双眼因黄斑病几乎失明的情况下,用篆书写下了《道德经》、《弟子规》、《孙子兵法》三幅书法巨作。这三幅耗时数月,饱含他晚年心血的作品,每一幅长达10米。那年我和刁晓明正在农场参与博物馆的修复工作。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刁光明的两幅10米长卷精心布置在博物馆的大厅里。这恢弘的书法巨作是东风农场和东风文化的骄傲,它在东风农场博物馆闪耀着熠熠生辉的艺术之光。 <h5>▲79岁的刁光明在修复后的东风农场博物馆 2018年12月 孙向荣摄</h5> <h5>▲刁光明献给农场博物馆的书法巨作,篆书《道德经》、《弟子规》、每幅长10米。 2018年12月 孙向荣摄</h5> <h5>▲上:刁光明先生(右)和沈红光同志在东风农场博物馆 2018年12月 孙向荣摄<br>下:刁光明先生(左)和著名作家叶辛在东风农场博物馆 2013年11月孙向荣摄<br></h5> 刁光明1939年10月出生在广东紫金县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受家父影响,他自幼酷爱摄影和书画艺术,在少年时代就打下了良好的书画艺术功底。高中毕业后,在“好儿女志在四方”的感召下,1967年3月他投靠在西双版纳东风总场疆峰农场当技术员的堂兄,支边到疆峰农场五队落户,那年他刚好28岁。(注:1970年4月至1974年10月,疆峰农场改制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六营,兵团体制撤销后为东风农场六分场。)<br>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文革”中的红海洋遍及大江南北,也波及到遥远的西双版纳。那时,从农场部到生产队都建有“三忠室”,将职工自制的主席像、语录牌等设在“三忠室”内,每天对着这些画作或刺绣进行早请示晚汇报。因“三忠于四无限”任务的需要,1968年春,具有书画功底的刁光明被抽调到疆峰农场场部搞“三忠于”展览。刁光明的书画展示了他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四军的代表来东风总场疆峰农场参观“三忠于”展览,发现了这位在云南边疆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动员刁光明参军。1970年元月,在农场即将组建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前夕,已过而立之年的刁光明穿上了军装,成为十四军四十二师124团的一名解放军战士。这年他已是有了一个孩子的父亲,贤惠的妻子是一位来自老家农村的妇女。入伍后的刁光明主要在团机关的俱乐部从事文艺宣传工作,为文艺演出画舞台背景,给电影放映队绘制幻灯,有时也参加部队的野营拉练等军事训练。从战士到班长,四年多的军旅生涯不仅丰富了刁光明的人生经历,锤炼了他的意志,更是他对书画艺术的爱好和工作完美结合的年代。他那粗壮而灵巧的双手握过垦荒植胶的锄头,守卫边防的钢枪,描绘理想的画笔。1970年5月,在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里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br> 1974年6月,35岁的刁光明退伍返回农场,走上了领导工作岗位。1974年至1980年,他先后担任了东风农场六分场二队指导员、九分场宣传干事;1986年10月至1988年4月,任东风农场党委办公室主任;1988年4月至2002年11月任东风农场第三、第四届工会主席、农场党委常委。期间,1984年他考入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党政专科班,通过两年的脱产学习取得了党政专科文凭,2000年11月获高级政工师职称。<br>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我作为下乡的知青在东风农场工作过,但并不认识刁光明先生。我和他的初次见面是在2009年元月一个冬日的下午。他从胞弟刁晓明(时任东风农场宣传科科长)那里得知,我已完成了东风农场博物馆的布展和建场五十周年庆典的志愿者工作,即将返回上海,便亲自找到我在农场部的临时住处,邀请我去他家做客。那天下午我恰好临时外出,他接连来了几次,一直到我回来,这使我十分感动。<br> <h5>▲笔者和刁光明(上中,下左)在东风农场 </h5><h5>上:2009年1月 下:2013年4月</h5> <h5>▲参加东风农场建场50周年的部分知青代表看望博友“华腾梦歌”刁光明先生。2008年12月 刁光明家( 图片由邵国良提供)</h5> <h5>▲回访农场的知青在场部看望刁光明(上,第一排中,下,左二)先生<br>上:2013年4月 下:2018年12月 <br></h5> <p class="ql-block"> 2010年6月,刁光明先生受《勐龙在线》网站编委和上海知青之邀来沪参加东风农场原四地(京、沪、渝、滇)知青“情系勐龙,欢聚世博”的联谊活动。他和夫人在知青朋友的陪同下参观了上海世博会、洋山深水港;参加了《勐龙摄影沙龙》摄影作品的交流活动。七月中旬,刁光明夫妇在原上海知青曹迪林、芮纪大等朋友的陪同下游览了水乡西塘;在原上海知青邵国良等网友的陪同下游览了松江大学城和泰晤士小镇;八月,在原上海知青刘葆青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浦东陆家嘴。我与刁先生边游览参观,边借景切磋摄影技巧,交流创作体会。我说:“书画同源,画到极处便是写,写到极处便是画。同为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书画有许多相通之处。”他说:“一位有造诣的作者是把照片拍成画(画意摄影),而不是把画画成照片,尽管表现手段各不相同,但都应表现作品的精、气、神。” </p> <h5>▲“情系勐龙,欢聚世博”东风农场原四地知青联谊活动2010年6月在上海举行。左一和右一为刁光明先生。</h5> <h5>▲“情系勐龙,欢聚世博”联谊活动期间刁光明参观洋山深水港和滴水湖建设项目 2010年6月<br></h5> <h5>▲刁光明先生(中)参加“情系勐龙,欢聚世博”东风农场原四地知青联谊活动 2010年6月。(右:原北京知青陈尧,2023年6月13日病故)</h5> <h5>▲刁光明夫妇(左二、三)和网友王宝祥、吉言言等参加“勐龙摄影沙龙”作品交流活动 2010年6月<br>右:刁光明摄影作品《全神贯注》 <br></h5> <h5>▲刁光明摄影作品《水乡西塘》 2010年7月摄</h5><h5> 上:右起,上海知青芮纪大、曹迪林</h5> 尽管我不是专业摄影师,我还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为刁先生拍摄了一组他在沪采风期间的环境肖像照片。我试图用光影来描述他的坚毅和执着,表现他的神姿和风采。我想以这组照片作为送给刁先生的特殊礼物,让他把这次上海之行的美好记忆带回故里。同时,每当我欣赏这些照片时便会想起刁光明先生,这位受知青敬重的原农场干部;这位与我有着某些相似经历,有着某些共同爱好,灵犀相通的朋友;这位热爱生活,对书法艺术执着追求的兄长;这位激励着我过好后知青生活每一天的楷模。 <h5>▲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江南水乡的秀美激起了刁先生的遐想和创作灵感 2010年7月 孙向荣摄</h5> <h5>▲2010年7月,原上海知青芮纪大、邵国良和网友陪同刁光明夫妇游览松江泰晤士小镇 (图片由邵国良提供)</h5> <h5>▲2010年7月19日,在上海知青刘葆青的陪同下,笔者和刁光明夫妇到浦东陆家嘴采风。</h5> <h5>▲蓝天白云与现代都市的摩天大楼交相辉映,使刁光明夫妇成了画中人。2010年7月 孙向荣摄</h5> 已出版的《刁光明书法作品选》中有他写的一首诗让我终生难忘。“谱写蹉跎人生路,几度沧江石上书,我识石头真君子,俯首痴吟石阵图。”这是他人生和书法创作历程的心灵写照。今天,刁光明先生虽驾鹤西去,但他的精神和书法作品永存人间。 <h5>▲刁光明先生(右)在家中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原上海知青钱钦富切磋书法技艺。2018年12月 孙向荣摄 </h5> <h5>▲刁光明先生和他的书法作品 孙向荣摄<br></h5><h5>左:2013年10月 右:2018年12月摄</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附:原东风总场疆峰农场北京知青陈新增诗一首</div><h5>(陈新增,作家,1968年2月首批赴云南的55名北京知青之一,下乡期间与刁光明同在疆峰农场工作)</h5><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树年轮》之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东风农场刁光明先生,版纳书法家,有多部长卷存世,且独创江底奇石书法。龙年六月一日,老刁八四高龄长逝。特以赋诗遥致悼念。</h5><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风疆峰曾相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林胶林踏泥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留文字在人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澜沧江石书深情。</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新增于北京暑夏</h5><br></div></div></div> <h5>▲原北京知青陈新增、张进辉2018年3月回访农场期间看望刁光明先生。</h5><h5>左起:刁光明、陈新增、张进辉、唐保国(原东风农场党委副书记)</h5> <h5>▲左起:张进辉、刁光明、谢文成(已故离休干部,原二团副参谋长)在东风农场场部。2018年3月陈新增摄</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