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由于受当时“批林批孔”运动大环境的影响,我们连队也要安排相应的政治学习时间,其和军训时间的分配为3:7。</p><p class="ql-block"> 政治学习是以班、排为单位学习有关文件、报刊文章,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相关军事著作的部分章节。</p><p class="ql-block">军事训练主要是队列训练、五大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就好像是新兵连的训练内容吧。</p> <p class="ql-block"> 队列训练,要为今后战术和技术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纪律方面,提高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程度。而射击、刺杀、投弹、爆破、土工作业和战术训练,则是提高战士的杀敌本领,在战场上更好地消灭敌人、保护自己,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连里步兵配备的是56式半自动步枪,班用轻机枪主要是抗美援朝战争缴获的加拿大造轻机枪,由厂752军工车间改造成为可发射7.62步枪子弹和使用30发冲锋枪弹匣的改造枪;机炮排配备了60迫击炮和轮式重机枪(在抗美援朝影片中经常见到它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b>训练间隙,摄影:原连部文书杨永涛</b></p> <p class="ql-block"> 受连里委派,在付振春副连长的带领下,我和其他几名同志,分别于4月10日至14日到大连工矿车辆厂参加队列训练培训,以及5月16日至31日到南关岭教导队参加了战术训练培训。参加培训的目的,就是为连队培训小教员,回来后发挥所学知识,带领所在班排进行训练。 </p><p class="ql-block"> 据原三排长李桂凤同志回忆,在参加大连工矿车辆厂培训时,由于我们大连钢厂参训人员练得好,受到了表扬。并且由付副连长任指挥员,为各连参训人员做队列训练汇报演练。她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即在齐步走的时候曾一侧子弹袋的背带从肩膀滑落,直到听到立定的口令后,喊报告并经指挥员批准才整理背带。</p> <p class="ql-block"><b>训练间隙,摄影:原连部文书杨永涛</b></p> <p class="ql-block"> 守备二师的金成男班长(朝鲜族),除在工矿车辆厂的小教员培训中,教我们队列动作和要领,教授指挥员站位和口令语。培训结束后,还多次来连队示范和指导训练。</p><p class="ql-block"> 守备二师的陈排长(恕我没记住名字),在整个五大技术和战术训练中,一直在连队指导训练。其中更是在射击训练的“卧姿装子弹”和战术训练的跃进—卧倒出枪时,从实战出发,将右手向前方出枪回带时,顺势以姆指拉开枪机;在将弹夹插入枪机卡口,并以中指和食指压子弹入弹仓后,右手握空弹夹稍向后用力再向前拉出弹夹,使枪机自动复位并将子弹上膛。这样一气呵成,可节省几秒的准备时间,在战斗中就有可能赢得先机。在战术训练中陈排长还多次强调观察和利用地形地物的重要性,强调“跃进”中的速度、强调卧倒时左脚向前跨出一大步完成动作,并且步子越大、重心越低,摔伤的可能性越低。</p><p class="ql-block"> 训练中,连队的退、转军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副连长付振春曾入伍到解放军公安部队,参加过1964年的全军大比武,在训练中经常为大家示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飒爽英姿的三班女民兵,摄影:原连部文书杨永涛</b></p> <p class="ql-block"> 队列训练是执行1972年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分徒手和操枪。主要有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向左、向右、向后转)、步法和立定(齐步、正步、跑步和踏步),步法变换(齐步、正步、跑步、踏步互换)、行进中转法、蹲下、坐下等。操枪主要有持枪、托枪、肩枪、背枪、架枪等。</p><p class="ql-block"> 除练习单兵动作外,还进行了班、排、连队列训练,加入了站队(包括横队、纵队)、看齐、报数和队形变换等。</p><p class="ql-block"> 枪械的学习,融入了枪支的分解结合和擦枪。</p><p class="ql-block"> 为配合训练,厂里还专门为我们放映了队列训练、投弹、射击、刺杀、强击机打坦克等军教片。</p> <p class="ql-block"><b>飒爽英姿六班女民兵,摄影:原连部文书杨永涛</b></p> <p class="ql-block"> 射击训练主要分为卧姿、跪姿和立姿,并且又可分为有依托和无依托,其中无依托最难,跪姿和立姿无依托更甚。</p><p class="ql-block"> 基础训练从卧姿装子弹开始,包括调整标尺、瞄准、射击、起立、退子弹和验枪等。</p><p class="ql-block"> 练习瞄准,说来简单,左手握弹仓前方护木,右手握枪托,右手食指预按扳机,右腮贴于枪托,托后踵紧抵右肩,左眼闭上,以右眼通过标尺缺口与准星、目标(胸靶或半身靶)连成一线,特别要求枪身要平、标尺与准星上面要平并居中。实际上,微小的偏差就会打偏或脱靶。击发时不可用力过猛。无依托射击时,身体晃动是必然的,如何做到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屏住呼吸瞄准击发,确实是很不容易的。</p><p class="ql-block"> 练习瞄准时,我们经常一人瞄准,另一人趴在左边,通过安在枪上部的瞄准检查镜观察他的瞄准情况,从而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实弹射击训练,我们曾在金家街山上进行了100米和200米卧射、100米无依托立射和150米无依托跪射。卧射打的是胸靶,无依托打的是半身靶。</p> <p class="ql-block"><b>飒爽英姿的九班女民兵,摄影:原连部文书杨永涛</b></p> <p class="ql-block"> 刺杀训练包括预备用枪和枪放下、移动(前进、后退、向后转等)、突刺、防左防右防下刺、防左防后侧击、弹仓击等。后来连里将刺杀动作编成刺杀操,全连官兵列队后按照口令,各自按算好的步数分别向前走、再向右走成每人间隔两步的大方队,进而完成全部刺杀动作。这套剌杀操曾在甘井子体育场,参加由军分区和区武装部组织的会操中,受到了各级首长的称赞。</p><p class="ql-block"> 投弹训练是用木柄教练弹练习投远和投准,以远为主。一天下来右臂红肿,吃饭都拿不住筷子。实弹投掷时,根据教练要求,先旋下手榴弹木柄盖,掏出拉环套在小指上,手握木柄、用力将手榴弹投出。</p><p class="ql-block"> 爆破训练主要练习捆炸药包、雷管与导火索的连接、电雷管导线的连接。我们练习捆炸药包只是练习基本方法,用半支硝铵炸药,用麻袋片把掺入白灰的黄土捆成炸药包。点导火索的动作并不像影视剧中演的那样,擦着火柴再点导火索。而是先将导火索切成45度角,将火柴头紧贴导火索火药面,然后用火柴盒的磷面去擦火柴头,这样即使有风也不怕,百分之百能点燃。</p><p class="ql-block"> 土工作业主要练习用工兵铲挖掩体和挖战壕。</p> <p class="ql-block"> 单兵战术训练主要练习匍匐前进、观察、利用地形地物、越障碍(独木桥、高墙、矮墙等)、跃进、卧倒、顺壕壁滑入敌方堑壕(不是跳入)、抵近射击等。</p><p class="ql-block"> 班战术训练主要练习小组配合、互相掩护和交替前行等。</p><p class="ql-block"> 卫生员祝连英教大家用三角巾、绷带包扎伤口和固定伤肢,以及战场抢救伤员等。</p> <p class="ql-block"><b>训练间隙,摄影:原连部文书杨永涛</b></p> <p class="ql-block"> 整个训练过程,基本上是在炎热的夏天度过的。烈日当空,在无遮挡的操场上练习,汗水湿透衣服;练习瞄准,阳光通过标尺准星的反射刺激双眼,有的同志用打火机熏黑标尺和准星,曾受到连长张克金的批评;战术训练,手掌、肘部、膝部多有擦伤磕伤;演习进攻敌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p><p class="ql-block"> 连里为提高训练质量,对队列、射击等五大技术和战术训练分别进行了竞赛考核,树立训练标兵。许多同志休息时仍在练习,找教员指导排不上号,就找退转军人、找动作好的人指导。为了练出托枪、预备用枪和突刺的虎虎生威之势,那是百遍千遍地练习。三排长李桂凤虽然是女同志,但练好练精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超过了许多男同志。</p><p class="ql-block"> 当然,其中也有个别同志产生怕苦怕累思想和畏难情绪,但靠骨干带头,谈心和互帮互学,全都坚持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许多同志不但在连队里练,回到家还抽空对着玻璃窗或镜子练动作,甚至找个木棍当枪练。记得2012年5月出差到大连,见到几位城演老战友,其中原三班长马占雨说当时练魔怔了,晚上上床睡觉时,还拿着木棍练习“卧姿装子弹”,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p><p class="ql-block"> 在训练过程中,司号员李崇玉带领全连学习号谱,如前进、后退、上课、下课、散开、出操、冲锋、集合、紧急集合、休息、熄灯和起床号等。</p><p class="ql-block"> 一班战士张永玉在学校时曾学过俄语,也在训练间隙教大家俄语喊话,如“缴枪不杀”、“这是中国的领土”等。</p><p class="ql-block"> 本文在涉及一些人的名字及事件,得到了原副连长付振春、原三排长李桂凤及赵秋惠等同志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