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审视的人生之大学

T o ma s

<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有过一次外教的课,在课上老师和我们讨论“什么是美?”。</p><p class="ql-block"> 汉弥尔顿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哲学博士,他上课常常从哲学的进路与我们讨论问题。当他直接问我们“什么是美”的时候,我们都愣住了,因为用一两句话很难给“美”下定义,一下子还真的说不清楚,尽管我们都认为这并不是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美丽的姑娘”“美丽的花朵”,姑娘和花就是美啊!有一位同学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怎么办》中的一句名言“生活即美”来作答。博士马上反驳说,生活中充满了痛苦和不幸,战争、疾病、各种灾难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美”吗?他这么一问,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往下讨论了,就问他的意见是什么。他引用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话说,美即“比例”,英语中是proportion。合适的比例即美,如0.618黄金分割法,就是因为适当的比例而被认为是美的。放在任何东西上,适当的比例给人以美的感受,所以一言以蔽之,美即比例。</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都被他的表达震住了。不仅仅在于他的观点说服了我们,更重要的是以前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引用名人的语录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只要是名人名言,一定是有道理的。汉弥尔顿教授的追问与论证过程,让我们有了被启蒙的感觉,对于说理,提出论点,通过论证过程得出结论,有了最初的感知。后来看到“哲学的意义在于追问”,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追问”背后的意义,有了最初的哲学认知,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启蒙”。</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社会上有过一段时间的美学热,朱光潜、李泽厚的一些美学著作流行,受到大众欢迎,对于“What is beauty?”也展开过深入的讨论。在阅读一篇文章《论拉奥孔的美学意义》时,我从“悲剧美”联想到当初与汉弥乐顿教授的讨论,通过思考,重新认识为什么说“生活即美”,是因为美来源于生活,当然不仅仅是令人愉悦的东西会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即便是生活中的战争、痛苦、挣扎,也因其中的牺牲、悲壮、崇高而给人带来动人心魄的震撼。希腊古典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都是悲剧美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拉奥孔》的雕塑取材于希腊和特洛伊战争的神话传说: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十年的战争,但希腊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希腊人想出了木马计:用一匹巨大的木马放到城外,以奥德赛为首的英雄们则藏入马腹中,希腊将士们假装撤退,乘船隐避到附近的海湾里。特洛伊看到城外的希腊人都撤走了,就打开城门,见到巨大的木马,想把它拖进城去。这时,祭司拉奥孔站出来,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木马拉进城,木马是希腊人的阴谋诡计。但是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因为拉奥孔破坏了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于是雅典娜从海中唤来两条巨蟒把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一齐缠死作为惩罚。这是一个人与神之间冲突的悲剧。神不正义,作为人是无力反抗的,但是作为祭司要预示人们避免灾难,这是拉奥孔的责任,他为自己的责任负责,用违背神的意志的方式进行抗争。</p><p class="ql-block"> 雕塑表现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蛇缠住时的挣扎与痛苦,虽然非常痛苦,但是在拉奥孔的表情中并没有表现出后悔、遗憾等情感,作为祭司他有提醒自己人民的责任,对由于违抗神的旨意而被判痛苦地死去,他无所畏惧。他和儿子的牺牲给人以伟大、崇高的悲壮美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死亡虽然令人痛苦,但也令人感动。人类对于不幸的抗争、不屈服,永远都是鼓舞人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因此也就具有了美的含义。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认清本质”和“热爱生活”都是英雄主义,是智慧和勇敢。</p><p class="ql-block"> 希望有机会和汉弥尔顿教授再来一场讨论,不是为了和教授一争高低,而是有机会真正地上一堂讨论课,而不是仅仅地听教授讲课并且佩服得不得了。“启蒙”之后是“祛魅”,是“与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作斗争(马克思语)”。</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会再引用伟人的名言为我们的观点背书,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诉诸权威”是一种逻辑谬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