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 知青年代的校友情

苗建國(金色胡楊)10115896

<p class="ql-block">(额济纳胡杨树下的蹉跎岁月)</p><p class="ql-block"> 作 者: 姚国平</p><p class="ql-block"> 图文编辑:苗建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慨时光匆匆,一晃经年。56年前的1968年8月1日,我们天津市第19中学12名同学,被额济纳旗来天津挑选知识青年的工作组选中,随同其它共计13所学校的170余名知青,来到内蒙古最西边额济纳旗的巴彦陶来农场。我们12名同学在学校时并不十分熟悉,分散在不同的年级和男女生班,甚至有的原来根本不认识,是额济纳旗这个共同的目标把我们集结到了一块,当时我们年龄小的是十七八岁,年龄稍大些的是二十二三岁,现在都已年过古稀,有几位老哥老姐临近八旬。其中,高中生有5位同学:杜友琪、苏道芳、刘树林、宋坤英、马津华;初中生有7位同学:冯广振、刘贵恒、陈津生、郑淑英、耿丽影、赵文芝和我,其中最小的是陈津生。现在除了宋坤英和刘贵恒在外地,其他同学都已经回到了天津。</p><p class="ql-block">回首往事,想想我的这些当年的校友们,我突然有小小的自豪感从心中油然而生。数一数,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称道的事迹;点一点,有不少优秀的品质值得表述。</p><p class="ql-block">1.我的校友中的第一和唯一:</p><p class="ql-block">第一批入党--冯广振(是全体知青两位同学之一);</p><p class="ql-block">2.第一批赤脚医生一-姚国平(是全体知青六位同学之一);</p><p class="ql-block">3.第一批教师一-苏道芳、刘树林、宋坤英(是全体知青八位同学之三);</p><p class="ql-block">4.唯一一批调至东风基地的有刘贵恒、郑淑英(是全体知青六位同学之二);</p><p class="ql-block">5.唯一的知青女乐师--耿丽影;</p><p class="ql-block">6.唯一自学成才的律师一-杜友琪。</p><p class="ql-block">我的这些校友,在额旗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顶多也就是农场的副连级干部、额旗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或到酒泉参加表彰大会的先进分子(陈津生、冯广振等),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坚守着知青特有的品质: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刻苦钻研,还有为第二故乡努力奉献的思想和精神。</p><p class="ql-block">冯广振在农场不足四年,除了担任副连长、副指导员、场团总支副书记等职务,小有名气以外,最出名的事情是因公负伤,导致手指残缺。那是1971年冬天,战备工作抓得很紧,基干民兵自己研制土地雷,身为党员副连长的冯广振,一心研制土地雷发火帽装置。自己在配药装药时,不慎发火帽在手中爆炸,因此失去了半截食指,但他毫无怨言,继续努力工作。</p><p class="ql-block">还有值得称道的是,在回到天津以后,知青中以赵志伟为代表的几位老大哥、老大姐成立“知青组委会”,成为我们去额旗支边插队二百多名知青的领头人,把大家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他们不怕麻烦,组织大家写文章、选照片出版了知青自己的《居延情》回忆录(1998年“下乡30周年”)和《居延情》画册(2008年“下乡40周年”);2016年阿拉善盟政协高度重视知青史料征集,把征集出版《天津知青在阿拉善》一书作为工作目标。阿盟政协举办老知青座谈会,按照“亲历、亲闻、亲见”的要求,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撰写史料文章。知青组委会组织大家积极参与,写回忆文章,使《天津知青在阿拉善》一书按时出版。</p><p class="ql-block">组委会每年举办知青聚会活动;出面与第二故乡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探望患病的同学;甚至参与婚丧嫁娶等事宜,他们不是领导胜似领导。我的校友冯广振积极参与其中,热情周到地为大家张罗各种事情。因为他热情、乐观,喜欢开玩笑,所以大家称呼其为秘书长(不过还是副的)。冯广振于2019年不幸因病去世。</p><p class="ql-block">陈津生是我们当中年龄最小、个子最高、长得最帅的校友同学,他喜爱摄影,总是想尽办法,将掌握的一技之长奉献给大家。每次同学聚会,他都主动为大家照相,在同学们欢笑交谈之时,他及时用镜头捕捉精彩瞬间,还时不时给大家来一个头像特写,为每个同学留下灿烂的笑容。最后照集体合影时,更是精心拍摄。每次他总是从始至终不停地忙活,甚至都顾不上吃饭休息。他还自己投资购买照像设备,自费为大家刻光盘,发送照片,毫无怨言地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我的好校友表现真的让人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刘贵恒把他的事业和家庭都留在了祖国的大西北,额济纳旗农场几年驮柴的野外生活,练就了西北大漠人的豪爽性格和坚毅,到东风基地粮食部门工作后,更受到了革命军人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谁遇到难处,他总是有求必应,全力相助,从来不图回报;他有超强的联络能力,他的人脉关系,自额济纳旗向外辐射到内蒙古、天津和西北乃至其它大部分地区。除了知青以外,其他在额旗工作过的职工和军人,如支左、军训、医疗队的人员等,他都想尽办法“挖掘”出来,始终保持着联系,一个电话,一杯烈酒,一声问候,传递着我们天津知青的热情和周到。</p><p class="ql-block">杜友琪是我们当中自学成才的典范。他自1981年开始自学法律知识,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当时没有条件上学,他就参加函授教育,一门一门通过考试。之后,又千方百计联系到包头进修,并终于考取法律系专业。通过系统学习两年后,成为名正言顺的律师。回到天津以后,仍然继续从事律师工作。1986年,已经四十岁的他,顺利通过了全国律师的统一考试。直至今日仍勤奋地工作在自己热爱的律师岗位上。</p><p class="ql-block">耿丽影,我经常称呼她为女中豪杰。她多才多艺,二胡、扬琴都很拿手,在农场知青们演出的现代样板戏《沙家浜》中,她是唯一的知青女乐师。她的一把二胡能自始至终为全剧伴奏,后来又为多部样板戏伴奏。虽辛苦,且工作在幕后,却很是令人佩服。后来她分配在额旗中学担任教师,教授英语,所教的很多学生如今都已经成才,成为各个岗位上的精英骨干。作为老师的她,看到桃李满天下,倍感欣慰与自豪。她在额济纳旗与蒙古族青年齐国瑞相知、相恋,喜结良缘,他们互相包容蒙、汉族之间的不同习俗,至今仍幸福恩爱地生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我1971夏选调到额旗医院任妇产科医生,1978年秋调回天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机关工作、退休。</p><p class="ql-block">就像沙里淘金需要长时间地洗练一样,知青时期共同生活铸就成的同学加战友之间的友谊,与金石同坚。额济纳旗的戈壁、沙漠、红柳、芨芨草、骆驼、羊群等,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历练已经将知青的思维划一,将我们的情感归类。返城以后,这种友谊在我们额济纳旗知青圈中不断延续升华。越来越多的各种共同活动,使得大家虽然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但也不觉得老迈,生活更加有了情趣。我们坚信,这种友谊将随着岁月的沉淀,更加牢固,永不退转。</p><p class="ql-block">总之,我们在更多的时候会感慨历史留给我们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知青岁月;留给我们当时义无反顾的付出,留给我们值得回味的获得和馈赠。是额济纳旗,把我们校友之间的关系拉近了许多;校友关系,又把我们额济纳旗天津知青战友的情谊,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p><p class="ql-block">祝福我的知青战友加校友们,今后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美满快乐!</p><p class="ql-block">祝愿第二故乡额济纳旗,更加神奇美丽和富饶!</p><p class="ql-block">祝福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p> <p class="ql-block">刘树林。</p> <p class="ql-block">冯广振。</p> <p class="ql-block">马津华。</p> <p class="ql-block">刘贵恒。</p> <p class="ql-block">苏道芳。</p> <p class="ql-block">宋坤英。</p> <p class="ql-block">陈津生。</p> <p class="ql-block">耿丽颕。</p> <p class="ql-block">杜友琪。</p> <p class="ql-block">郑淑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