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峰寺

野夫

<p class="ql-block"> 文/野夫</p><p class="ql-block"> 禅峰寺,位于县城西30里,孔山脚下曲峨镇秋卜坪村北。</p> <p class="ql-block"> 暮春时节,文友召唤,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出城向西,绕道教沟渠转北,穿杜峨村登捕狐山巅,一览群山涌动,大气磅礴之势,心胸顿感舒缓,真乃美哉!快哉!</p> <p class="ql-block"> 回转东,蛇影穿行,再向南沟渠下滑,便是孔山脚下的秋卜坪了。禅峰寺处在沟渠山涧平缓处。沿途瓦片、寺庙立柱基座散落丛草,双手护面,穿荆棘,攀岩石,禅峰寺石窟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据县志记载:禅峰寺坐北朝南,南为山门,北有3孔石窑,东西各建石窑3孔,寺庙建造呈方形建制。山门和东西石窑已倒塌,现仅存北面3孔石窑,平顶石窑采用片石垒砌而成,寺庙建造与当地民居基本相仿。禅峰寺建于何年,因寺庙倒塌、有无碑迹存在,难以考证。</p> <p class="ql-block"> 石窟与佛教有关。石窟是印度佛教建筑形式之一,僧侣选择崇山峻岭、幽僻之地开凿石窟,遁世隐修。北魏至隋唐是我国凿窟的鼎盛时期,石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一带,典型代表有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那佛教何时传入大宁?据史料考证,佛教传入大宁在北齐武成帝河清四年(565)以前,明朝中叶(1506年)县内有寺院15座,禅峰寺名列其中。由此推断,禅峰寺在明朝前就已存在。那禅峰寺究竟建于何年?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在禅峰寺石窟上。</p> <p class="ql-block"> 寺庙西石崖凿有上下两个石窟,石窟门边用三块石条雕制而成,石窟为平顶建制。下石窟高1米、宽1.9米、深3米,正中石雕弥勒佛一尊,高65厘米、座高10厘米、宽60厘米,石佛背景有浮雕飞天图案,左右石壁雕塑侍女3尊、护法力士1尊。石雕人物因风蚀缘故,加之砂石岩硬度偏软,尊容难得一见,唯有石龛背风处,护法力士的神威、衣饰线条清晰可见。力士手持金刚杵,横眉怒眼,服饰彩带线条流畅,动感飘逸,足以显见匠人超凡的技能。</p> <p class="ql-block"> 沿陡峭攀岩而上,上龛高1.5米,宽1.7米、深1.25米,正面石雕佛像一尊,因年代久远,风蚀脱落,只能辨得一些轮廓。石窟常年无人踏足,地面沉积厚土。说来也怪,石窟空气干燥,又无雨水滋润,却与石佛对应的洞口处,生长着一株野生生地,老叶枯萎新叶又生,长生不老,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 凝目识辨,下石窟右侧岩石上方,还有更神奇的发现。用手掌抹去岩石表层干枯的苔藓,“大定十一年”五个字清晰可见。大定十一年(1171年)是金朝的年号。这是大宁首次发现金代纪年的石刻字样。可以判定,禅峰寺石窟建造于大定十一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那么问题又来了,先有的石窟,还是先有的禅峰寺?不妨追溯一下我国寺庙建筑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我国早期寺庙建造模仿了印度寺庙的建筑风格,并融合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元素;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建筑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隋唐时期寺庙建筑达到鼎盛,建筑规模宏大,装饰精美;宋元明清时期寺庙建筑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地方民居形制两大特点。</p><p class="ql-block"> 以寺庙石窟文化为例,陕北延安地区发现的宋代寺庙很具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 陕西与山西大宁仅隔一条黄河,两地的气候土壤、民俗风情和文化信仰基本类同。陕北的寺庙、石窟主要集中在延安地区,已发现的宋代石窟:有子长县北钟山石窟、黄陵县双龙石窟等10处。石窟的形制和造像风格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寺庙形制多方形平顶,与当地民居相仿。禅峰寺方形建制,平顶窑片石垒砌融合了当地民居的特色,从建筑形制上推断,禅峰寺与延安地区的寺庙形制建筑风格类同。</p> <p class="ql-block"> 再把视线拉回史书上,看古时双锁山究竟流传有何种神奇故事。据清光绪九年(1883年)版《大宁县志》称双锁山又名捕狐山。民间传说记载:相传,北宋时期刘金定(941-1010年)曾扎寨于此。至今留有刘金定屯兵时的跑马圪同、饮马泉、卧马滩、金鸡窝、帐篷、号台、料结坡等遗址,流传着金定招亲、金定射水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刘金定射水的故事。双锁山西端有一峰名曰:孔山。孔山脚下秋卜坪村北的山崖上,有一股清泉从石洞流出,悬挂峭壁,古称“圣泉漱玉”,是大宁旧志所载的古八景之一。传说当年刘金定兵马被辽兵围困于孔山,因山高缺水,军心浮动。金定亲自出营寻水,行至此处,见山崖上有一束青草葱翠茂盛,心想长草处或许有水,便拈弓搭箭连射三支,射出一个石洞,一股清泉即从洞中涌出,挂于峭壁,长流不息。至今山腰的石道上还留有马蹄印,相传是刘金定射水时坐骑踩出。</p><p class="ql-block"> 传说宋太宗时期,刘金定被派遣在双锁山驻扎,抵御辽兵入侵。刘金定治军、爱民施政有方,双锁山方圆百里,政通人和,商贸繁荣,子民富裕,兵强马壮。如此盛景,让人不难联想到,禅峰寺是否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呢?</p> <p class="ql-block"> 抛开这一历史典故,仅从寺庙、石窟起名的缘由考虑,禅峰寺石窟为何不称为“秋卜坪石窟”,而称为禅峰寺石窟,显而易见,秋卜坪没有禅峰寺出名,或者说禅峰寺在当时的社会影响较大。那么先有禅峰寺,后有禅峰寺石窟这样就很自然,也更有说服力。</p> <p class="ql-block"> 现存的禅峰寺北窑,以及寺庙的形制建筑等种种迹象表明,禅峰寺应该是宋朝时期的建筑。究竟是宋朝哪年所建?缺乏史料和碑刻记述,那历史永远就是历史了。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感谢文友王政提供精美图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个人简介</p><p class="ql-block"> 张志强,笔名野夫,男,1967年7月生,山西大宁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协会员,大宁县作协主席。《昕水文艺》主编。著有散文集《亲情树》《梧桐树》《行走山水》。散文、小说多次获国家级奖项。</p><p class="ql-block"> 手机号:13753729863,地址:山西省大宁县文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