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br></div><div><br></div>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也为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div><br></div> 伊河两岸均分布有石窟。西岸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div> 这些窟龛造像多分布在西山,隔伊河,东山主要是唐武周时期的造像。东山还有香山寺和白居易墓园。<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 禹王池,位于石堤右侧的山崖下。沿数级石阶而上,便可看到一方水池,池中清泉翻涌,绿草茵茵,这便是禹王池。禹王池的泉水在龙门诸泉中是最盛的,池东有一出水口,雕有一石蛤蟆,称“蛤蟆嘴”,泉水由此飞泻而下,状若悬瀑,喷珠溅玉,直入伊水。</p><p class="ql-block"> 招待登高能望远,相逢席地可谈天。游人至此,伫立石楼,近看一池碧泉,清澈见底;远眺香山倒影,伊水波粼,恰是一幅水色捐赠的图画。</p> 漫步朝前,就是石窟群。<div><br></div> 宾阳洞包括南洞、中洞和北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营造的洞窟之一。其中仅中洞的开凿就花费了24年时间,其富丽堂皇的景象是龙门众多石窟之冠。<div><br></div> 谁把菩萨的手指弄残了?!<div><br></div> <p class="ql-block"> “菩萨,我能走进去看看你么?听听你的禅语。”</p><p class="ql-block"> 菩萨不语,摇摇右手。不可不可。</p><p class="ql-block"> 可我看见菩萨挑动眉梢,微微一笑,左手三指弯曲,拇指和食指朝下……</p><p class="ql-block"> 哦哦,明白了。这是让我下半夜丑时再来。</p><p class="ql-block"><br></p> 菩萨立起了剪刀手,“耶”!<div> 数百年前的艺术大师们好有远见,知道在数百年后剪刀手肯定会风靡全球。<br></div><div><br></div> 宾阳南洞<div><br></div> 万佛洞因洞内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全窟气势庄严中充满活泼的生机。比较下,奉先寺洞代表新的风格典范,万佛洞则承接河南传统图像渊源,沿袭龙门旧风格,发展出唐代成熟的风格。<div><br></div> 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div><br></div> 万佛洞为方形平顶,顶雕有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div><br></div> 万佛洞前后两室,窟门外两侧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来刻有龙门石窟体型最大造型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20世纪30年代被盗,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div><br></div> 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么人为什么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大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智运禅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div> 这女官身材婀娜,裙裾飘逸,下颌圆润清秀,当年定是个美人。很可惜,她的半片脑袋缺损了,看不到全貌。</div><div><br></div> 第557窟清明寺(唐)正壁造阿弥陀佛及二菩萨三尊大象。其他小龛造像精巧。特别是菩萨的姿态优美。<div><br></div> 惠简洞,因洞内主佛及右侧弟子阿难面酷似龙门卢舍那大像龛主佛和弟子佛造像,又俗称“小卢舍那大像龛”。<div><br></div> 菩萨端坐莲花: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div> 摊开的手掌告诉,别什么都在乎。<br> 攥着的拳是说,把握住的才是幸福。</div><div><br></div> 寺庙里,相机不能拍佛。可在石窟没有这样的说法。随便拍,不都是菩萨么?不知为何。<div><br></div>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的石像有很多缺失或残破,不知是自然风化还是人为破坏,但这些创伤更增添历史沧桑感,厚重感。发思古之幽情,勾历史之沉浮,添休闲之景点,掇地方之人文。</p> 老龙洞是就着自然山洞开凿而成的,其平面呈长马蹄形,全窟密布小龛54处,其中较大的有12、32、33、50号龛,俱有永徽元年的造像题记。<div><br></div> 莲花洞(左上),老龙洞(右下)<div><br></div> 莲花洞是龙门石窟内的洞窟之一,公元525-527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得名。莲花洞拥有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div><br></div> 我若成佛,那上面两窟是留给我的。<div><br></div> 在石壁上看到“郭公路。雍正5年,铭德记之”,“方公路。乾隆13年,铭德记之”等石刻。初看,这两块不显眼的石刻与石窟很不和谐,颇令人费解。经导游解释,原来是因为洛阳龙门石窟山的东面是河,当时观拜的人无路可行。清朝郭先生和方先生出资用石头,在窟壁之下分别修了路。那时管有才学的绅士称“公”,于是郭姓和方姓先生被称为郭公和方公。人们为感谢郭公、方公修路的义德,在龙门石窟“龙门”牌边的山石壁上,刻上竖写的两条“郭公路”、“方公路”。<div><br></div> "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div><br></div> 卢舍那大佛身边的菩萨很多,我认不全。<div><br></div> 卢舍那大佛,千年传奇,让无数人不辞风雨来到这里,驻足凝视,佛相尊严,目光慈和,似乎从大佛的眼睛里看到历史千年的光影。很多人说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为原型雕刻的,似是而非,不已得知。<div><br></div> 佛像嘴角还挂有一抹“蒙娜丽莎”式的微笑,更是象征着慈祥与自信,这也是佛像首现女性化特征的重要表现。而且梵语“卢舍那”意为光明照遍,这与武则天后来所改的名字“曌”意思相近。<div><br></div> 姑娘,若想成佛,还得修炼。千年以后,你或许成佛,或许成精。<div><br></div> 中国有四大石窟,分别为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div><br></div> 龙门石窟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div><br></div> 在伊河上眺望卢舍那大佛。<div><br></div> 伊河上的宾阳洞。<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