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淇上田园 / 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再读红旗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红旗渠是一部教科书,是镌刻在太行山上的一部宏篇巨制的百科全书。她所释放出的精神与物质,思想与文化,文明与生态,科技与创新的综合红利,是红旗渠建设者的后代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当年修建红旗渠工程的决策者和设计者们,面对的是林县 “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残酷现实;梦想的是如何改变林县穷山恶水的旧面貌,解决六十多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困难;谋划的是建设一条 “引漳入林 ”水利工程,把山西省境内的漳河水引到林县的土地上;确立的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决策者和设计者们描绘了一幅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宏伟蓝图,展现了他们为改变林县旧面貌的雄心壮志。但是,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引漳入林”工程的宏伟蓝图就只能是墙上画饼;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广泛参与,“引漳入林”工程的蓝图就只能是纸上谈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建设红旗渠工程,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战胜艰难险阻,靠着集体主义,同甘共苦;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着领导带头,苦干实干;靠着一锤一钎,奋力拼搏;靠着脚踏实地,苦干十年干出来的。半个世纪的运行实践证明,红旗渠工程不是作秀项目,更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富民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想干事就得敢担当。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冒着政治和生命双重风险,他做好了 “大渠通不过来水,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的思想准备;吴祖太为修渠,技术指导在第一线,将年轻的生命和热血抛洒在了大渠的隧洞里;81位把鲜血与生命献给“引漳入林”伟大工程的壮士们,将自己的生命与林县60多万人民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实践反复证明,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决策,只要赢得了民心,只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和人民的意志就会高度一致;人民群众就会按照党指引的方向,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直到取得最后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红旗渠工程的建成投用,彻底改变了林县严重缺水的状况,改写了林县“光岭禿山头,水缺贵如油”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毛主席关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光辉思想。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诠释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当今我国政治、经济、法制、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物质、文化、医疗、教育、就业、保障等制度都从根本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繁荣了,物质丰富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吃水不忘掘井人。没有先辈们的奋斗与牺牲,没有先辈们打下良好的精神与物质基础,就不会有今天的繁荣与幸福。因此,正确处理好昨天、今天、明天的关系,对确立人们的辩证思维非常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们生活在当下,面临着诸如贪污腐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风气败坏等等错综复杂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思想、心绪、态度和取向,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学习、事业和前途,会影响到我们的家庭、爱情、生活和尊严,甚至会影响到我们对党对政府对社会的看法。如果我们不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去观察、辨析、判断和解决问题,不牢固确立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就会误入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歧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红旗渠通水至今已经五十个春秋。她承载着林州人民对水的期盼、对水的渴求,仍在日夜不停地向林州大地灌输着日益紧缺的水资源。她灌溉着农田,补充着水源,改善着生态,提供着我市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当我们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憧憬着繁花似锦的未来,享受着富裕的生活、优美的环境,分享着前辈们用血汗换来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时,我们,我们的后代,所有在林州大地上生活的人们,千万不要忘记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 的历史,千万不要忘记当年那些“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为修渠作出贡献的人们,他(她)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最应该尊敬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当你思想上感到困惑,工作上碰到难题,生活上遇见困难,事业上遭遇曲折时,你可以沿着红旗渠走一走,看一看,忆一忆,从红旗渠这一伟大壮举中找到答案。我们的先辈们当年在何种背景、何种困难、何种条件下,以集体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公而忘私,抛家离舍,吃糠咽菜,忍受饥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硬是在太行山上凿出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出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奇迹!想一想,比一比,我们还有什么困惑不能释怀,还有什么难题不能解决,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还有什么事情干不成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本文源自丁庆书《淇园即事》散文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以上照片多来源于河南日报记者魏德忠《红旗渠》影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