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曾经声望如虹,深受国人爱戴景仰,但后来又饱受国人诟病抵毁的外国人,他活了86岁,有53年是生活和工作在中国,为中国的教育竭尽心智财力.北京大学前身的燕京大学,就是他一手缔造创建的.他就是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司徒雷登.</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今年的6月24日,是司徒雷登诞辰148周年的纪念日.为了缅怀司徒先生,他的回忆录《在华五十年》已在中国公开发行.它开篇是:我一生以中国为家,精神上的纽带把我和那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伟大的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此,也特向大家推荐阅读这本,充满博爱大义和人格清香的好书.</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如果你也是一位从业教育的同道,除了读孔子武训等先贤,你还要读读这位外国人司徒雷登.读孔子会使我们仁爱,读武训会使我们在教育中泛爱,而读司徒的《在华五十年》,它会使我们在普世的教育中,无条件的去博爱.司徒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伟大丰碑.可是建国后,我们对他,却只有诟病和诋毁…</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因为中学课文《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是“假装”爱中国,司徒先生就变成了中国的“坏人”.但是,他放弃和平安稳的美国,到当时还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中国,倾其个人积蓄和家族所有,甚至靠乞讨筹资,为中国创办了燕京大学,培养了众多的民族精英.他用自己53年的一生,对中国,对中国人民义无反顾的博爱,这份超凡脱俗到漫长一生的挚诚博爱,如何能够“假装”得了?我们过去对他,不仅没有感恩,却全是诋毁,还拒绝他的灵柩安葬于北大燕园他亡妻的坟旁.这符合我们倡导的价值核心吗?人心都是肉长的啊!</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别了,司徒雷登》中,提到了民族脊梁闻一多先生,他的《最后的演讲》也曾入选中学课文,但原文中称司徒先生是教育家,学者,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等文字,却被刻意删除.这又符合实事求是的检验标准吗?</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曾是燕京大学学生和教员的冰心女士,是这样来描述她这位司徒校长的:</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他是一位谦卑的基督徒,虽尊为校长,却从不高高在上,而是以一颗善良的心,温暖着每一个学生和教职员工.他能够叫出学校里每一个人的名字,不管是学生,敲钟的还是扫地的,燕京大学有一千多人呢.他兼有严父和慈母的沉静温存,总是用温和恳挚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不先开口他是不多说话的,他总是尽量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倾吐自己的来意,然后再用低柔的声音,诚挚的话语来给学生以指导与安慰…</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他将亡妻葬在他深爱的燕大,一生都未再娶.每天清晨,他都去墓前静坐祷告并陪伴许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冰心女士的这些记述,是一个人,仅靠“假装〞,就假装得出来的吗?</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司徒先生穷尽一生积蓄为中国办学,晚年穷途潦倒,只因他常住中国,他不能享受美国的社保,仅托养在美国一个华人学生的家中.1962年9月19日,已经瘫痪失语的他在孤独中离世,未引起任何关注.</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司徒先生穷尽一生积蓄为中国办学,晚年穷途潦倒,只因他常住中国,他不能享受美国的社保,仅托养在美国一个华人学生的家中.1962年9月19日,已经瘫痪失语的他在孤独中离世,未引起任何关注.他曾立遗嘱:如可能,我的骨灰应安葬于中国北平燕京大学之墓地,与吾妻为邻.</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1986年,北京大学同意司徒雷登骨灰以首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安葬于北大燕园的临湖轩,但因一些人联名反对,说他是Mzx点过名的坏人.于是,这位燕大创办人的骨灰,就不能回到燕大与他的爱妻长相厮守了!</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在先生离世46年后,还是当时在浙江主持工作的Xjp出面,先生的灵柩,才得以安葬在杭州的西湖畔.燕大校友们感叹道:偌大的一个燕园,竟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呀!</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当我们抱怨西方人歧视中国人时,你会想到两个人,一是《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二是《别了,司徒雷登》中的司徒雷登.他们同是西方人,都深情的爱着中国,爱着中国人民,可是我们对他俩,差别咋这样大呢?</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特别是在司徒先生晚年,他瘫痪后孤独无助,急需帮助安慰的13年里,我们回报和安慰过他吗?我们除了诋毁还是诋毁呀!在国家记忆里,在人心记忆里,是否会因良心不安,良知拷问而产生过许多的歉疚呢?如果摸着良心有歉疚,那我们就应该坦诚的向他道歉:我们错了,我们曾一度迷失了自己的良知和良心…</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有东方哈佛美誉的燕京大学,办学33年,毕业学生998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各类首席科学家已超过百人.二战时中国驻外记者中,90%是燕京大学毕业.密苏里号军舰上的三位中国记者均出自燕京大学,邓小平访问美国的代表团的21人中,就有七人毕业于燕京大学…</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司徒先生对中国,对中国人民53年的一生博爱,至今都还在感动着整个世界,并激荡着整个世界的人文良心.我们确实应该重新认识司徒雷登这个名字.因为他是我们,永远也,别不了的,司徒雷登!</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虽然中国当时正诋毁着他,但晚年的他仍期盼着回中国,因为中国才是他的家呀!他卧室里四处挂着燕大的照片,有东方哈佛声誉的燕京大学,办学33年,毕业学生998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各类首席科学家已超过百人.二战时中国驻外记者中,90%是燕京大学毕业.密苏里号军舰上的三位中国记者均出自燕京大学,Dxp访问美国的代表团的21人中,就有七人毕业于燕京大学…</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最真诚的朋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只有“唯一〞,没有“之一〞的伟大教育家.我们有责任让后人知道,在中国曾经还有一位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并为之奉献了一生的美国人.让他得到,他本该尊享的,荣耀和尊敬.</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当感恩于司徒先生,只有感恩于他,我们的愧疚,才能得以缓释!只有感恩于他,我们的良心,才能得以安稳!只有感恩于他,我们的灵魂,才能得以安放!</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司徒先生对中国,对中国人民的那份拳拳博爱,以及他为中国,为中国教育留下的精神遗产和懿范,当流芳千古,永垂不朽!</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