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出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 <p class="ql-block"> 2017年12月,在长城会举办的“天工开悟,智行未来”的活动上,知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再次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无限制发展的隐忧,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中国的活动中露面:“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避免危险。我曾经说过,人工智能的全方位发展可能招致人类的灭亡,比如最大化使用智能性自主武器。除非,人工智能系统需要按照人类的意志工作。”</p><p class="ql-block"> 霍金走了,可是他的终极拷问却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也许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可是,我们的问题可能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只是,它对我们未必是坏事。这与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何其相似,没有打开国门之前,我们一直觉得,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民都生活在资本主义压迫的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目标是,一定要解放这些被压迫的无产者,共同建设共产主义。残酷的现实是,真正需要解放的恰恰是我们自己……</p><p class="ql-block"> 问题来了,怎么解放自己呢?这一点邓小平同志做的很好,在那个全国人民刚刚经历不可言喻的十年,心有余悸的非常时期,是他带领全党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发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引进“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理念全心全意发展经济,才有了中国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并于2010年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能如此,正是我们在恰当的时间踩中了正确的科技树。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最初为军用。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其对民间开放。1987年9月20日,一封电子邮件,从中国北京的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发到了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邮件的正文很短:“越过长城,我们能到达世界的每个角落。”自此,一个时代开始了! </p> <p class="ql-block"> 1991年,我是上大学之后才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好像是386型号,学的是BASIC语言,那时能进装有空调的机房是很神圣的,还要换拖鞋,只是算个梯形就要累得出一身大汗,真没觉得它好在哪里。1995年进入公安系统工作,原来的手工卷宗要求全部转换成电子卷宗,网上审批,程序复杂,我还是非常抵触。其实现在想来,是我OUT了。</p><p class="ql-block"> 2007年开始,我利用业余时间外出旅游,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回来用电脑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用网络直接传给印刷厂。印刷厂也早就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直接联机就把书印了出来。2019年,我终于走出了国门,可是当年在学校学的英语早就忘得七七八八了,咋办呢?打开手机有电子地图,再装一个翻译君软件,竟然可以在巴黎、罗马、曼德勒和首尔的大街上闲庭信步,游刃有余,科技的力量太强大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千万不要害怕ChatGPT和Sora等新科技给我们出的新问题。我这个五十多岁的老汉都不怕,你们年轻人怕什么呢?记住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的话:“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文1166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