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喀什

芳香

<p class="ql-block"><b> 喀什!中国最西部的城市!</b></p><p class="ql-block"><b> 张骞通西域来到这里,玄奘西天取经来到这里,班超驻守西域17年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 余秋雨说:如果你研究的是大历史,你必须去喀什;如果你从事的是大文学,你必须去喀什。我没有余秋雨满腹的才华,也没有开阔的眼界与丰富的学识,我只是觉得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b></p><p class="ql-block"><b> 进入喀什古城,气势之雄浑,色彩之斑斓,街巷之交错,物品之丰富,陈列之精美,都让你叹为观止。</b></p> <p class="ql-block"><b>  自从张骞打通了西域,喀什古城就成了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枢纽。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维吾尔风情等等都在这里荟萃。</b></p> <p class="ql-block"><b>  前往喀什古城,却误入了高台民居。高台民居坐落在喀什市吐曼河畔,河流滋养着这片土地。居民们以河流为伴,彼此依存。高台民居内的房屋以泥土与杨木构建而成,形成独特的生土建筑群。有独特的“过街楼”“半截楼”和“悬空楼”等建筑样式。</b></p> <p class="ql-block"><b>  走进高台民居,小巷四通八达,曲径通幽,每家每户门前的装饰也各不相同,老城、街巷、居民……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这里是喀什最有特点的地标之一,也是喀什历史变迁的缩影。</b></p> <p class="ql-block"><b>  在一条巷子里的大大小小的陶罐,也许是它泥土的古朴,也许是它的千姿百态的造型吸引了我们。</b></p> <p class="ql-block"><b>  “这些罐子像我们南方一样装各种腌菜的吗?”我如刘姥姥进大观园。</b></p><p class="ql-block"><b> 大牛斜了我一眼,可能觉得我实在浅薄。“老乡,这么多陶罐是用来干什么用的啊?”大牛不懂就问。</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维吾尔族模制法烧制的土陶,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主人指着琳琅满目的陶瓷艺术品告诉我们。从墙上挂着的证书上我们知道了他正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吐尔逊。</b></p><p class="ql-block"><b> 吐尔逊饱经风霜的脸庞上浮现出自豪而满足的笑容。“现在制作土陶,我依然沿用着传承数百年的方法,取用本地泥土,借助木制的脚踏旋转盘,一点点捏塑每一个土陶的形态。”如今,吐尔逊带领一众徒弟制作的土陶器,宛如历史的见证者,纯粹而古朴。</b></p> <p class="ql-block"><b>  门前的陶罐里装满了水,吐尔逊告诉我们:因为这里干旱少雨,陶罐可用来储存水,罐中的水可以冬暖夏凉。</b></p><p class="ql-block"><b> 大牛忍不住舀起一瓢就喝,咂咂嘴巴,陶醉地说:“甜甜的,凉凉的。”</b></p> <p class="ql-block"><b>  漫步于高台民居的蜿蜒小巷,还能看到皮帽、编织、砖雕等非遗技艺制作工坊。每一处工坊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着新疆丰富的传统手工艺技艺,令人赞叹不已。</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到达喀什古城东门,正赶上下午六点的开城仪式,班超香妃玄奘等历史人物一一“出场”,他们向游客展示西域文化的多元,物品的丰富。</b></p> <p class="ql-block"><b>  从东门入,走阿热亚路,这是旅拍一条街,各具特色的维吾尔族风情的服装吸引了我们。既然来到喀什,那就换一套真正的维吾尔服装,做一个地地道道维吾尔族姑娘吧。在喀什,随处可见是旅拍的人,带妆的,穿维族服装,她们都想记下这美妙时刻。</b></p> <p class="ql-block"><b>  进入空中花园,热情的库尔班大叔邀请我们参观的他的房子,各种西域的首饰,衣服等等在灯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也在诉说着喀什的繁华与富丽堂皇。</b></p> <p class="ql-block"><b>  转入欧尔达西克路,进入汗巴扎,各式各样的美食,挑逗着你,诱惑着你,让你的味蕾不自觉地开始分泌。手抓羊肉饭,烤包子,缸子肉,牛肉串,羊肉串,烤鹅蛋, 杏子汁,石榴汁……</b></p> <p class="ql-block"><b>  大牛被一个小伙子现场制作刨冰花式十足的场面吸引了过去。他用刨刀在来自昆仑山的一大坨冰块上刮铲。一块块结实的冰块变成一碗碗酥松的冰花,然后再倒入新疆酸奶。然后开始像一位杂技演员一样把手中的冰花抛向空中,他们巧妙地把控着手中这碗刨冰抛甩的高度,那舞动着的一束奶白色就像是一位新疆古丽在你面前跳上一段赛乃姆,曼妙、灵动、优雅。他们手中抛甩的刨冰是独属于西域深处的妖媚,危险而又迷人。</b></p> <p class="ql-block"><b>  “好……好…”围观的游客拍手叫好。调入蜂蜜,加入葡萄干,一碗刨冰做成了。喝下抛甩后的刨冰,你的扁桃体所感受到的冰凉就像是喀什晚上十点钟的骄阳:不合理,但强烈的存在着。</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兜兜转转,弯弯绕绕地来到一个小巷,巷子很小,意义很大。在这里可以远眺对面的昆仑塔,也就是喀什电视塔。它是喀什最高建筑,高169米。这里是喀什古城的古老与现代碰撞融合的地方,不少人游客来此打卡。</b></p> <p class="ql-block"><b>  汗巴扎的对面是艾提尕尔清真寺,维族同胞的圣洁的天堂。兴建于1442,整个建筑以黄白绿色为主。黄色代表土地和沙漠,绿色象征着生命和自然,白色象征着纯洁和明亮。在古代,这里是传播伊斯兰教和培养人才的学府。</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不是教徒,我们感受了清真寺的恢宏气势,喝了离北京最远的一杯奶茶转入民间乐师老茶馆,悠闲的泡茶品茶,时间在阳光中停滞,乐师尽情演奏出节奏感十分强的音乐,让不少维族古丽欢快跳麦西来普。</b></p> <p class="ql-block"><b> 打卡油画街,吃了“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囊”,摩肩接踵的人流推着我们到达了有名的彩虹巷、布袋巷等等。喀什古城的街巷每一条街道都各具特色,布置得低调奢华。规划者用极简的道具极丰富的色彩来展现西域的包容与繁盛,有绿植巷,车轮巷,陶罐巷等等不一而足。</b></p> <p class="ql-block"><b>  走走停停,吃吃喝喝,从古城出来已经晚上10点多了,但夕阳还在新疆的上空留恋不舍,伟人的雕塑反射着圣洁的光芒。徜徉在喀什古城,感觉岁月静好!</b></p><p class="ql-block"><b> 不来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广阔,不来喀什不算来新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