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里长城十三关

老孙

<p class="ql-block">  从渤海之滨到西北茫茫大漠戈壁,横跨大半个中国,一次行程探觅万里长城十三个著名的关隘……</p> <p class="ql-block">第一关 【山海关】</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万里长城第一雄关,也是长城与大海唯一握手的地方,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走过大漠,跨过群山,从燕山山脉蜿蜒而下直冲大海,故称此段城关为“老龙头”。</p> <p class="ql-block">第二关 【黄崖关】</p> <p class="ql-block">位于天津市蓟县,北齐朝代建,明朝时代重修。黄崖关是万里长城在蓟县与河北省兴隆县的重要关口和通道,以雄关险隘著称,为历代兵家相争之地。相传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带兵在此镇守16年。</p> <p class="ql-block">第三关 【居庸关】</p> <p class="ql-block">居庸关位于北京昌平区,是八达岭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相传当年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大量的囚犯、士兵以及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地,取“徙居庸徙”之意,故称“居庸关”。得名于秦代,燕国时已成为军事要隘,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四关 【紫荆关】</p> <p class="ql-block">位于河北省易县。始建于战国时期,因其修筑在紫荆山岭上而得名,是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重要通道之一,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与“居庸关”、“倒马关”並称万里长城内三关。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畿南第一雄关”。</p><p class="ql-block"> 相传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这里击毙了侵华日军中将阿部秀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五关 【倒马关】</p> <p class="ql-block">位于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上,因山势险峻,古时战马到此经常摔倒而得名,倒马关由上关和下关(水关)两部分组成。倒马关与居庸关 、紫荆关並称长城内三关,但如今只剩下一些残墙断壁以及弯延在山脊上的土石堆。</p><p class="ql-block"> 相传历史上宋朝名将杨延昭(杨六郎)在此关曾带兵驻守。</p> <p class="ql-block">第六关 【平型关】</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繁峙县,修建于我国明朝,地势险要,是晋北交通要冲。历史上除了各朝代兵家必争之地外,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9)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在这里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一场著名的的“平型关大战”,大败日本侵略军,粉碎了所谓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大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更加坚定了抗日战争持久性的决心和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曾经,在万里长城沿线,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景观:十九世纪初一个德国人在这里建有一个哥特式敎堂,尽管现在敎堂只剩下一个残塔,长城亦只剩下一段一堆黄土,却见证了那段“敎堂与长城相伴,中西文化相触”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第七关 【偏头关】</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因所在地势东仰西伏,象一个人侧面头像故戏称偏头关。历史上该关与雁门关、宁武关並称为“中华外三关”,地理位置极真险要,也是历代兵家相争之地。同时偏头关建在黄河边上,促进了关外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交触。</p><p class="ql-block"> 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大革命),偏头关多处历史遗址被毁坏,特别是城墙上烽火台(虎头埻)惨遭拆毁。2010年偏关县政府在原地仿建了“护城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八关【雁门关】</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始建于唐武周时期。由于地势险要,也是历代兵家相争之地。自古以来就有“得雁门而得中原,失雁门而失天下”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被誉为“中华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第九关 【娘子关】</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太行山脉,原名叫“苇泽关”。相传当年唐太宗的姐姐平阳公主曾带领女兵在此驻守,因此人们便称此关叫“娘子关”。现存的关城建于明代,也是兵家相争之地,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九关”。</p> <p class="ql-block">第十关 【杀虎口关】</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晋蒙两省交界处,两侧高山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当年为抵御蒙古人入侵曾起名“杀胡口”。</p><p class="ql-block"> 杀虎口关除了重要的军事作用外,它还是当年中原与塞外民间往来和商贸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西口古道,沧桑悠远”。走西口就是描述当年山西老百姓背井离乡到内蒙谋生的情景。“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实在难留……”这首《走西口》歌曲一直撩动亲人离别的伤感之情。</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关 【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始建于我国历史明王朝洪武五年,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关口,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风雨飘摇六百载至今依然固若金汤,是万里长城众多关口保存得最好的一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关 【阳关】</p> <p class="ql-block">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历史上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中原进入中亚细亚唯一的门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经历了两千多年大自然洗礼,修筑在戈壁大漠上的阳关城墙,至今只剩下一座长城烽燧残圪在山顶。</p> <p class="ql-block">为保护文物遗址,有关部门在原阳关大道上方修建了栈道,以免再遭人们踩踏。</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关 【玉门关】 </p> <p class="ql-block">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西汉时期(公元前116年至公元前105年)设立。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纽带和必经之路,被誉为是陆上絲绸之路上的一座灯塔。</p><p class="ql-block"> 经不住大漠的风沙,当年雄伟的长城关隘,如今只剩下一段残墙断壁,不禁令人叹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