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朝霞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又一次走进了我工作生活过25年的地方。离开她已经快两年了,两年来我曾无数次从她身边走过,但从来没有进去过,因为我只是一个路人,再也没有正当理由去亲近她。</p><p class="ql-block"> 今天想进去看一看,居然有几分忸怩,有几分不好意思。犹豫再三,我鼓起勇气走近门房。门卫老师问我找谁,让我在来访登记本上登记,我忽然意识到这里已经不属于我。他问我找谁?我一时语塞,是啊,我去找谁?一种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有深深烙在生命里的依恋,也有一种被抛弃的怅然。这里承载着我的青春岁月,有我成长和奋斗过的痕迹,但随着学校的置换,这一切已经与我渐行渐远。正在我尴尬之际,以前和我一起工作过的赵老师走了出来,他的热情帮我解了围,我跟着他走进了校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校园里的建筑布局没有变化,但外墙已做了重新粉刷,以前庄重的灰白色换成了活泼的橙红色,像换了新装的姑娘,变得明艳妖娆。这也许是高中学校和初中学校的区别吧!正对校门的“撷英楼”已经更名为“育才楼”,让人有了几分陌生。行政楼前面的垂柳两年间长高了许多,有直冲云霄之势。柔嫩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深情款款,好像在和我这个老朋友打着招呼。我心里一热,鼻头发酸,有了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激动,心想谁说草木无情?抚摸她粗壮的枝干,拉扯她柔嫩的枝条,轻嗅那熟悉的味道,往事历历在目。曾经在早春的清晨和同伴一起寻找她初生的嫩芽;盛夏的中午在树下的台阶上乘凉;在深秋的傍晚捡拾过变色的树叶;下雪的日子里赞叹她挺立的坚强。一年又一年,看着她的树干变得越来越粗壮,枝叶越来越浓密,我也从青年到了中年。我见证了她的成长,她陪伴了我的过往。台阶下的桃树和杏树花朵初绽,葳蕤生光,那是我们曾经拍照的地方。花坛里的紫丁香依然愁心紧锁,浓香扑鼻。连翘和榆叶梅竞相开放,那明亮的黄和浓艳的红交相辉映,给小花坛增添了一份火热的浪漫。花坛四周的萱草已长得蓬蓬勃勃,像给小花坛戴了一圈翡翠项链。牡丹和芍药虽然出地不高,也没有翠绿的颜色,但仿佛把攒了一冬天的能量都注入那一丛一簇紫褐色的枝叶,长得霸气而茁壮。夏天小花坛是学校最美的地方。红的、白的、粉的花朵竞相开放。课余时间师生们常常在它身边流连忘返。花园四角的刺梅似乎忘了它是一种灌木,以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宣告它的存在。虽然叶片还没有长出多少,但我知道,每年高考期间是她生命的高光时刻,它会以灿烂的盛放和浓郁的花香为高考学子助力。今年远在五公里外的考生们还能想起它吗?花坛里多了几个小书亭,显得那样突兀而陌生。</p><p class="ql-block"> 抬眼望去,教室还是那些教室,但没有一扇窗属于我,没有哪一间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自由出入。想起之前,夏秋季节,无论清晨还是黄昏,站在教室的窗前俯瞰,花坛美景尽收眼底。那份绿、那份红和黄,装点的不仅仅是我的眼睛,还有放空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叮铃铃”下课了,孩子们吵吵嚷嚷从楼门涌出来,校园一下子喧闹了起来,到处是穿着校服的活泼身影。他们从我身边走过,或无视,或好奇,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亲切地问我一声“老师好”。我又一次清楚地意识到这里已不属于我。为摆脱这尴尬的处境我快步来到操场。操场还是那块操场,只不过已经重新铺了塑料草坪、刷了跑道,换上了新装。站在主席台上,耳边仿佛还回响着我带着学生参加比赛时的呐喊声,眼前浮现出那年张雯参加女子1500米比赛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那一届,我带的班体育水平整体不行,运动会面对高手如林的其他班级,同学们都没有信心,许多比赛项目都没人敢报,尤其是长跑。张雯作为班长为给同学们做榜样,坚持报了她不擅长的1500米长跑。尽管平时加班加点训练,但无奈天赋不够,能力有限,比赛场上依然比前面的选手落了一圈。场边的人都劝她放弃,但她没有那样做,虽然知道拿不了名次,但她硬是孤独地坚持跑完了最后一圈。她虽然没有取得名次,却收获了最热烈的掌声。那跑道上孤独奔跑的身影和旁边陪跑的同学大军,成了那届运动会一道独特的风景,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当年的弟子们现在在哪里?眼前陪伴我的只有熟悉的主席台和空旷的操场。人生就是这样,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又一个遇见,也会有一次又一次的分离。</p> <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我去了一次搬迁后的山丹一中。我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一年半的时间。由于疫情影响,那段日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教学楼的317房间是我们的办公室,宽敞而明亮。我的办公桌在靠窗的位置,闲暇时间我多次透过窗户看远处或朦胧或清晰的祁连山,看近处生机勃勃的庄稼地和枸杞地里影影绰绰劳作的人们,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让飞动的思绪为一天的劳累找一个解压的出口。</p><p class="ql-block"> 一号公寓的403房间是我和小周的宿舍。那是四楼东头朝阳的一个房间,地理位置优越。清晨,初升的阳光从楼道的窗户照进来,在墙上勾勒出奇妙的图案,引人遐想。打开房门走出去的瞬间,阳光会给你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灿烂而温暖,带给我一天的好心情。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屋里的生活。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基本断绝了和外界的接触,学校成为了一个安全的孤岛。我们吃、住、工作都在那里。师生们只能在校园这个狭小的空间活动,心安又寂寞。</p><p class="ql-block"> 为排遣寂寞我们尝试在宿舍做饭,寻找家的感觉。1.2升的小电锅是我们最重要的炊具,我们用它做各种黑暗料理,熬过胡辣南瓜粥,煮过白菜胡萝卜清水挂面,也曾尝试用它烙饼。做的最多的是小米大米粥,尽管味道算不上鲜美,营养谈不上均衡,但我们依然吃的有滋有味。现在那种生活早已远去,我离开校园也已经两个多月了,但那段特殊日子的一点一滴还记忆犹新。那天当我又一次站在校门口时,同样没有了进去的勇气。和今天一样,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不知道应该去找谁?找她们又要干什么?我犹豫再三,怅然地登上了公交车,和它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又一次故地重游,有一些淡淡的伤感,但转念一想: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告别和相逢中前进的。“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何必对过去的岁月耿耿于怀。珍惜当下,寻找今日的乐趣才是智慧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一阵清风吹过,带来淡淡的沙枣花香,我知道校园外有别样的风景等我去追寻。轻轻地挥手,与这座校园告别,珍藏美好的过往,愉快地开启下一段的人生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