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小巷庙堂巷

常熟李军

<p class="ql-block">庙堂巷在苏州城西养育巷西侧,前有瓣莲巷、后有盛家浜,因旧有东岳二圣庙得名。从巷口望进去不显山不露水却是条有故事甚至有些谜团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巷中有座“忠仁祠”,祀保护过姑苏百姓的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南京工部右侍郎徐如珂,据说祠舍原为徐宅 “一文厅”。192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同盟会成员、当过江、浙高等审判厅长和京师高等检察厅长的杨荫杭买下此处、张謇为之题匾“安徐堂”。他的四女儿杨绛就读于苏州振华女中和东吴大学,1935年和钱钟书在这里举办婚礼。二妹杨荫枌和三妹、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杨荫榆都在这里住过好几年。当初占地2500多平米、被杨绛称为“大而无当”的宅院如今六扇大门的门厅、二姑住的独院、三姑住的花厅,长着大杏树和梧桐树的前后院子都已不知所踪,想看看杨绛笔下“柱子很粗,远不止一抱”的大厅,无奈垃圾满地难以举步</p> <p class="ql-block">童寯在《江南园林志》说苏州“城中尚有小园,以畅园、壶园为最。”被园林专家称为“小园杰构”的畅园和壶园都在庙堂巷,百年前分别属于贵潘家族的著名律师潘承锷和酱业富商潘廷枞,壶园已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畅园建于同治年间,三落六进、东园西宅、占地2800平米,曾属王姓,也有人说畅园才是“一文厅”原址,这里还挂过“杨荫榆故居”的控保牌。畅园的住宅部分已被征收进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能进去的“畅园”是老宅的东部花园。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中有一比一复建的畅园,介绍说“畅园位于苏州庙堂巷,是苏州小型园林的代表作之一,面积不大,一亩有余,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绕以厅堂、船厅、亭、廊,采用封闭式布局和环形路线,景致丰富而多层次。园内园林古典建筑较多,局部处理手法细腻,比例尺度适宜,山石、花木布置少而精,给人精致玲珑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修建一新的11-14号显得有点呆板,介绍说这里曾是清末叶姓进士宅第、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槐永茂号老板刘克成所居,新主人将是一家投资公司。苏州晚清似乎没有出过叶姓进士、槐永茂号也名不见经传,不明白投资公司为什么要开到停个车都极其困难的小巷里来</p> <p class="ql-block">400来米长的庙堂巷里,有清代画家陆治的“包山祠”,有《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度过童年时光的“范氏宅园”,有著名电影演员舒适的旧居,有吴曾善、蒋建之、邵蟾桂、桂省吾等好几位当年有名的律师和医生的住宅,大宅小院里早巳找不到当年主人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注:畅园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舒适旧居、忠仁祠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