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石窟艺术瑰宝

无烦

<p class="ql-block">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p> <p class="ql-block">我至今隐约记得小学的历史课讲过有关莫高窟和云冈石窟的知识,那时就想等我长大了一定去看看,终于到了老年圆了儿时梦。2024年5月29日我们姐妹等5人自驾来到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大门后,在左边不远处有个影视厅,里面循环放映由云冈研究院2021年5月监制云冈石窟介绍的视频,这对于那些不熟悉云冈石窟的游客而言,看过此视频再去看景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不知为什么,我这个从不信佛也不拜佛的人,竟然被这个视频深深地吸引,于是看了多遍,把视频中的文字提取出来,编成此文,供有兴趣者了解和查阅(声明文中所对应的佛像不一定准确)。</p> <p class="ql-block">公元五世纪的某一天,寂静的武州山石破天惊。成百上千的能工巧匠,奉北魏皇帝的诏令,开启了一项伟大的工程。此后的70年间,劈山凿壁的铁锤声,萦绕河川。刻刀与砂岩的对话,不停不歇。胡僧汉匠的虔诚,贵族庶民的热望,造就了一座东方佛教的初始圣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座落在大同城西15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开凿于1600多年前的北魏平成年代。现在大小窟龛254个,其中主要的洞窟45座,造像5900余尊,是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集大成者。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第16窟到20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五所洞窟,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建造,也叫昙矅五窟。昙矅为了取悦于皇帝,也为了推广佛教,劝说文成帝,将北魏大庙中供奉的五位皇祖,雕刻为五尊顶天立地的大佛 。这一智慧之举,使得武州山石窟寺上升为皇家祖庙,成为国家一号工程。</p> <p class="ql-block">这五座洞窟的主佛,身躯都在13米以上,高大雄伟,器宇非凡,呈现出君临天下之气势。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p> <p class="ql-block">昙曜五窟外貌全景。</p> <p class="ql-block">第20窟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由于前立壁的崩塌使得佛像显露在外,从佛像的面容和衣着的特征来看,明显受到外来影响。大佛广额高鼻两眉细长,嘴角深沉,𥘵露右肩,斜披袈裟,衣纹质地厚重,这些都是当时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山区的造像特征。大佛挺拔健硕的身躯,刚毅自信的神情,将拓跋鲜卑剽悍与强大、豪放与智慧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第19窟主佛是云冈石窟的第二大佛,高16.8米,佛像结跏趺座,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握法衣,以表达佛法的力量与传承。窟外两侧对称的崖壁斜面上,各有一座悬壁耳洞,分别凿雕了过去佛和未来佛,这样三窟一体的洞窟形制,是云冈石窟的崭新创造。</p> <p class="ql-block">第18窟是早期造像内容最丰富的洞窟,主尊神情庄严,目光睿智,身披世间独一无二的千佛袈裟。</p> <p class="ql-block">两旁的弟子,神态各异,笑容可掬,仿佛对佛陀的教诲己心领神会。</p> <p class="ql-block">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具有典型的西方人特征。</p> <p class="ql-block">提净瓶的少女溫柔娴静,戴宝冠的菩萨端庄秀美,整个洞窟的布局合理,雕刻艺术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第17窟主佛是未来佛交脚弥勒菩萨,东西两壁各为盝形龛的坐佛像和立佛像,构成了新颖的三世佛组合。</p> <p class="ql-block">云冈的弥勒菩萨大像佛,还有第13窟,体量庞大,装束华贵,尽显弥勒世界的富足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窟中的七立佛。</p> <p class="ql-block">第16窟主佛是释迦牟尼,似乎少了高不可攀的佛性,多了几分凡人的亲近感,他英俊潇酒,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颇具汉风,由此推测这一洞窟的营造时间,在昙曜五窟中最晚,可能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时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昙曜五窟是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与中华民族艺术相融合的产物。东汉传入中华的佛教在南北朝时期迅猛发展(左犍陀罗右秣菟罗)。</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出兵西域,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中西文化交流的高潮,佛教以不可阻挡的强势融入中华文化,并绽放出无比绚丽的艺术花朵。</p> <p class="ql-block">从北魏献文帝到孝文帝,云冈石窟进入鼎盛时期,皇家营造的洞窟有十余座,这些洞窟一改大窟像的做法,出现了中心塔柱洞窟和前后殿堂式洞窟,从其宫殿化造型,和弥勒主像增多的趋势分析,弥勒净士信仰正在升温(左献文帝右孝文帝)</p> <p class="ql-block">洞窟雕刻的题材愈益丰富,普遍流行的是释迦说法或禅定龛像。释迦与多宝二佛并坐,维摩与文殊问答,以及菩萨装或佛装的交脚弥勒像等,廊柱、佛塔、庑殿等建筑造型,跃然而出。飞天、伎乐、金刚、力士、比丘、供养等,千姿百态。各种动物形象、花草图案 、争奇斗艳,至此 云冈艺术宝库华彩毕俱。</p> <p class="ql-block">第7、8窟是云冈首创的殿堂式洞窟,窟内壁面设计上下分层,左右分龛,规范而完整。窟顶采用莲花与飞天装饰的平棊藻井,赋予中国传统建筑样式。</p> <p class="ql-block">以佛国仙境般的浪漫,门拱两侧出现的印度教大神,多头多臂、一位骑着神牛、一位驾金翅鸟,已然成为佛陀的守护神。这种密教早期传统的艺术形象,属于中外石窟寺的绝版遗存。</p> <p class="ql-block">色彩华丽的第9窟到第13窟,俗称五华洞。中西文化在此交融,激荡。在装饰纹样里,有中国的勾栏纹,也有希腊的忍冬纹,有中国的博山炉,也有印度的摩尼宝珠,有中国建筑的斗拱造型,还能看到带有古希腊 、罗马特色廊柱式风貌。</p> <p class="ql-block">第12窟 又称音乐窟。洞窟高壁的天宫伎乐,正在上演一场欢歌曼舞的交响乐大戏。他们手中的乐器,有西域的箜篌、琵琶、筚栗;也有中国的排箫、古琴、埙等,脱壁而出的八身高浮雕夜叉,逆发圆目,胡容胡貌,边舞边奏,整个洞窟洋溢着欢乐的佛国气氛,是中外音乐史上的空前奇观。</p> <p class="ql-block">第5窟主像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一大佛,高17.4米,两腿盘坐,横宽14.6米,中指长2.3米,大佛的全身被后世的包泥彩绘所覆盖,外貌显示的是唐辽风格。洞窟雕刻 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第6窟是云冈石窟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洞窟。14.4米高的中心塔柱直达窟顶,壁面龛别异状 ,形象万千,窟内保留了中国最早的佛传故事连环画雕刻。反映释迦牟尼从诞生到出家成佛的30多幅浮雕。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佛像的衣着 ,不再袒露右肩,而是改换为褒衣博带式的服装,这是汉晋以来中原士族的服式,是孝文帝服制改革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公元494年 北魏迁都洛阳,大规模的皇家营造工程基本结束,而民间小规模的开凿仍在延续。</p> <p class="ql-block">云冈晚期的造像,一改中期雍容华贵的风格,呈现出清秀俊逸的风貌,人称秀骨清像,佛像面容清瘦 ,细颈削肩。菩萨体态修长 ,秀丽典雅。表明中华艺术对西来像法的引进与吸收,初步终结。|</p> <p class="ql-block">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人在北魏留下的空旷的第3窟内,雕刻了三尊佛像,面容 、体态 、装饰纹样,都是隋唐风格,留给今人许多奇妙的猜想。</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开凿,掀起了华夏佛教石窟佛寺建设的热潮。</p> <p class="ql-block">云冈模式 ,对于洛阳龙门、甘肃麦积山、敦煌莫高窟等北方石窟的造像风格,都产生了重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作为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云冈石窟以融汇东西,贯通南北的民族化进程为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己获批“石质文物保护与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院士科技创新中心”“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争取成为国家级石窟寺区域保护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19日云冈研究院正式挂牌。立足于“科研立院”的发展目标,云冈研究院2021年先后建成云冈文保中心、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云冈石窟文物安全与监测平台和各类文保实验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