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宇与思乐的缘缘

思乐厚德

<p class="ql-block">乔宇的思乐之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杜维科先生编写《昔阳县民间故事》中有这样一个讲思乐村村名来历的民间故事,故事中讲思乐村这个名,是如何从原名“狮落”演变来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进士乔宇(1464.4.17—1532.1.22)和他的妻子胡氏。乔宇为求学业年轻时携家眷在狮落私塾读书。认为“狮落”之名不吉祥,会影响前程。为此,茶饭不思。妻胡氏见他心事重重,就问道:“你到这里后学业大有长进,整天郁闷而不思快乐呢?”乔宇听后拍手叫好,从此“狮落”就改为“思乐”。而今有一些人认为“思乐”这个村名是乔宇题的。本人翻阅和查询相关资料以及出土文物考正分析,思乐村村名来历实与乔宇无关系。</p> <p class="ql-block"> ①、乔宇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并且有重视教育的传统。</p><p class="ql-block"> 乔宇的祖父乔毅的曾祖父乔岩卿:“为元万户,尝出粟万余石,赈饥乡民。感其德,相率偿之,悉不纳”。(乾隆版《乐平县志》)</p><p class="ql-block"> 乔宇的曾祖父乔鑑;乾隆版《乐平县志》《乔侍郎神道碑》有写:“历汤阴、平谷二县主簿,为政得民心。”皇帝赞其“爱物泽民,身教农桑之务;礼贤劝士,亲督学校之修”。</p><p class="ql-block"> 乔宇的祖父乔毅,据雍正版《山西通志》第127卷记载:“乔毅,字志弘,正统辛酉举乡试第一,戊辰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吏科给事中,转刑科。英庙(宗)复辟前后,数上章言时政,迁大理寺丞,晋左少卿,擢工部右侍郎。”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乔宇的祖父中式乡试的解元,由此看出其祖父的功底深厚。并且注重下一代的培养,把其儿子乔凤送到明代名师顾孟乔的门下受业。</p><p class="ql-block"> 乔宇的父亲乔凤,据雍正版《山西通志》第127卷记载:“乔凤,字廷仪,毅子。少颖敏,五六岁从父口授,《尚书》终卷成诵。受业顾孟乔,问学不间寒暑。景泰七年举于乡,明年天顺改元举进士,方十九岁。”</p><p class="ql-block"> 《国朝献徵录·卷二十五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白岩乔公宇行状》和《乔少保墓表》均有这样记载:公少奇颖,比成童,日诵千余言,为文浩瀚,即折衷理道,人多奇之。时公从职方公宦京师,少师邃庵杨公道中书舍人,学行道谊名天下。职方公以公与兄光禄公宗从焉,一时四方之士从游云集,而谈经取第之学,莫盛于此。公以奇才壮志,藻思沛然,侪辈莫之于京。十七岁以金吾卫籍中成化庚子顺天乡试,录其文以式。甲辰中李旻榜进士。”从中看出乔宇生而奇颖,儿童时期就日诵千余言,并且一直跟随其父亲生活在京城,其父亲乔凤把乔宇兄弟二人送到杨一清门下学习。17岁就中式举人,21岁就中式进士。乔宇在《奉别遂庵先生》中也说:“成化戊戌春,宇岁十有五,束书立门下,再拜仍伛偻。”</p><p class="ql-block"> 《明史·乔宇传》也有记载:“宇幼从父京师,学于杨一清。成进士后,复从李东阳游。”</p><p class="ql-block"> 从中分析乔宇凭其家庭身份绝不可能在无名的“狮落私塾”读书学习。</p> <p class="ql-block">  ②、乾隆版《乐平县志》卷七人物志记载:“乔宇,字希大,号白岩,谥庄简。祖毅,父凤。年十七以金吾籍中顺天乡试,旋登进士。历官至吏部尚书。”从中看出,乔宇在十七岁就考中举人,并且是在京城顺天府考的乡试,成为举人,而且用的是金吾卫籍。金吾卫是掌管皇帝禁卫、扈从等事的亲军。说明乔宇既不是在家乡考的举人,也不是用家乡乐平的籍贯,而是用了其父亲在朝廷任职的籍贯。</p><p class="ql-block">  在明代,科举考试与赋役制度一样,是按照人的户籍所在地为依据的,一个学子要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这个报名地点的限制,使得流寓、寄籍外地的人,不得回到原籍参加报名、考试,而只能在寄籍地报考。在《明代进士题名录》记载,乔宇中式进士,乡贯用的是“山西太原府乐平县”,户籍用的是“军籍”。乔宇考取进士的籍贯记载,说明了乔宇长期居住、生活、学习在京城,不是在家乡培养出去的。</p> <p class="ql-block">  ③、据乔家族谱所记:乔宇一生取二妻二妾,原配妻为董氏,包氏为续室,刘氏、许氏为妾,均已殉身而死。妻妾中并无故事中描述的胡氏。乔宇才华横溢,少年时《诗经》背诵如流,怎能不知《诗经》中《鲁颂•泮水》中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之名言,反靠妻子提醒才悟出“思乐”二字之意呢,这及不合常理。</p><p class="ql-block"> ④、从下思乐村现存石刻文物“万魁塔”、“思乐泮水”可断定思乐村村名出至《诗经》《鲁颂•泮水》之中,至于是何人村里有传说是思乐王氏先祖王佑题出。其真实性无考。</p><p class="ql-block">故从这点足可证明:乔宇并没有在“狮落私塾”读书的经历。“思乐村村名来历”的民间故事纯属虚构,并非真传。</p> <p class="ql-block">  ③、据乔家族谱所记:乔宇一生取二妻二妾,原配妻为董氏,包氏为续室,刘氏、许氏为妾,均已殉身而死。妻妾中并无故事中描述的胡氏。乔宇才华横溢,少年时《诗经》背诵如流,怎能不知《诗经》中《鲁颂•泮水》中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之名言,反靠妻子提醒才悟出“思乐”二字之意呢,这及不合常理。</p><p class="ql-block"> ④、从下思乐村现存石刻文物“万魁塔”、“思乐泮水”可断定思乐村村名出至《诗经》《鲁颂•泮水》之中,至于是何人村里有传说是思乐王氏先祖王佑题出。其真实性无考。</p><p class="ql-block">故从这点足可证明:乔宇并没有在“狮落私塾”读书的经历。“思乐村村名来历”的民间故事纯属虚构,并非真传。</p> <p class="ql-block">  乔宇与思乐并非无缘,他生前确是来过思乐村,现存乔宇诗文有记。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乔宇因直谏君过,被迫去职回籍,60岁告老返乡。公元1532年1月22日病逝,年寿68岁。回乡8年间,他骑着毛驴游遍昔阳及周边州县的山山水水。并留下不少诗文。因当时思乐村其风景秀丽,特别是村东桃花池被誉为乐平第一墓园;村西南野坪是则是古乐平郡郡城所在地,不少名人乡绅都葬于此地。人老了,都要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了。一年夏天他骑驴来到思乐村,寻找自己百年安身之地。于是后来至今还留有了思乐乔宇坟的地名。哪次乔宇来到被思乐村独特的人文景观所陶醉。那一天逢雨,雨后他小饮来兴,吟下《思乐庄小饮限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雨后林花净晚香,稻畦瓜圃接芬芳。</p><p class="ql-block">芙蓉东出群峰远,䗖蝀西来一水长。</p><p class="ql-block">客有仙舟逢李郭,身无灵药想歧黄。</p><p class="ql-block">逍遥未著南华录,漫向濠梁望远洋。</p> <p class="ql-block">  全诗56个字,作者把云思乐村所看到事物及自己内心活动,描写淋漓尽致。首联和颌联对思乐村的自然风光和雨后景色进行了描述。“雨后林花净晚香,稻畦瓜圃接芬芳。”诗人对酒来兴,雨后空中飘漫的林木花草之香和稻畦瓜圃中瓜果之香相今之而醉。首联的十四个字就把本诗出自的时间、和雨后所产生的芳香全部倒了出来。作者用“东出”和“西来”为连接词把思乐村雨后的景象结合起来,并巧妙对仗嵌入颌联中:“芙蓉东出群山远,䗖蝀西来一水长。”东出:近有桃花池仙景,远有蒙山烟雨,“芙蓉”芙蓉指的是村东桃花池中的荷花。“群峰”是指远处的蒙山峻岭。西来:雨后自然景色,“䗖蝀”雨后生产的水气在斜阳照射下西方升起的彩虹;“一水”指弯弯曲曲的思乐河水。</p><p class="ql-block"> 颈联和尾联作者写自己内心活动。颈联“客有仙舟逢李郭。身无灵药想歧黄”描写的是:有志仙客心怀大梦志乘华丽的舟船与李郭相逢在梦中世界,李郭为东汉李膺与郭泰的并称;而今年自身已老,心存浩志而力不足,即无灵丹妙药还我年轻,只好默想远乡神医。为尾联铺好了路。尾联“逍遥未著南华录,漫向濠梁望远洋”诗人触景生情,想起自己在南京为官,虽有时间,却未留下南华录,今天要把眼前的思乐河比作淮河濠梁河而汇入遥远方的海洋,即把自己的情感溶归自然。乔宇酒后,用写景来舒情,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忧愁。</p><p class="ql-block"> 乔宇回乡后在乐平县内多处营建墓茔,为避免逝后坟茔被盗,其中思乐境内就有一处,所以至今也未找到其真正埋葬之地。</p><p class="ql-block"> 从而,从上述诗和事,可看出乔宇对思乐有一定缘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乔宇与思乐</p><p class="ql-block">岁时花甲返家乡,往事如烟梦一场。</p><p class="ql-block">小饮高歌思乐景,万重愁绪赋雕章。</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