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高清原石欣赏(二)

为你开心

《龙门二十品》是从河南洛阳市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有十九品在古阳洞,仅有一品在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窟)。这些造像记中往往涉及当年的史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研究价值。其中堪称钜迹者为《龙门四品》,即《始平公造像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阳洞外景 </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阳洞内景</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一、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 </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贺兰汗造像记》原石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贺兰汗造像记》原石</h3> 简称《贺兰汗造像记》为龙门造像精品之一。正书,原共有一百六十字,本帖精选清晰的前二十行精品一百三十二字,书法峻整隽永。景明三(502)年八月刻。在古阳洞顶部。正书,5行,一行10字。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二、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卅四人为皇帝造像记 </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振拜造像记》原石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振拜造像记》原石</h3> 简称《马振拜造像记》,正书,连额书"邑子像"可见一百二十八子,书法别有风味。景明四(503)年八月刻。在古阳洞顶部。正书,9行,一行15字。额正书'邑子像'三字。最初选拓的〈龙门二十品〉中无此题记,康有为提出质疑,方岩〈校碑随笔〉以〈优填土〉为唐刻而删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三、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妃侯造像题记》原石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妃侯造像题记》原石</h3> 《太妃侯造像题记》,全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题记 》。景明四(503)年七月刻。广川王祖母太妃侯氏在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的第二年,又为其幼孙,第三代广川王灵遵造弥勒像一躯,倾诉她“孤育幼孙,以绍蕃国”的“冰薄之心”。此碑也在古阳洞窟顶,距其为亡夫所作记碑大约1米左右,碑呈长方形,横卧式。正书,29行,前22行一行6字,字较大;后7行,一行4字,字较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四、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生造像》原石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生造像》原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生造像》原石</h3> 简称《法生造像》,正书,可见一百四十二字,书法上用笔圆润和谐,结势华丽流美,有钟繇之范,为同类北碑所罕见。景明四(503)年十二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1行,一行13字。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五、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 </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大眼造像记》原石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大眼造像记》原石</h3> 《杨大眼造像记》,楷书刻石。全称为《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无刻石年月。但此造像既称为孝文皇帝元宠所凿,考文帝崩于太和二十三年(四九九),造像当在其后。有云当在景明元年(五○○)至正始三年(五○六)间。楷书,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为龙门造像记名品之一。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佛教艺术宝库之一,经北魏至唐的一百五十多年中,共雕凿了造像十万余尊,题记三千六百余处,题记中属于北魏或稍后时期的,占有相当数量。其字体就是一般所说的[魏碑体]。这些题记在早先并不为人们所特别注意,清代乾、嘉以后金石学和碑学兴起,不少金石家都分赴名山访碑求拓,龙门的造像记就是清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黄易(小松)访拓后,始显于世的。罗振玉《石交录》云:[黄氏最初只拓北魏《始平公造像记》一品,后增《孙耿生》、《杨大眼》、《魏灵藏》为四品。]后来人们又增为十品,继至二十品。龙门二十品,被后人作为龙门造像记中的代表作。但其中仍以黄易所选的《始平公》等四品最为著名。《杨大眼造像记》的书风与《始平公》极为相似,用笔方峻,结体中敛而外张,只是紧敛的程度比《始平公》略轻,这也可能是阳刻与阴刻有所不同之故。康有为评此《记》云:[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为峻健丰伟之宗]。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六、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燮造像》原石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燮造像》原石</h3> 简称《元燮造像》正书,可见九十五字,并有浅刻佛像二幅。书法峻美,结体古雅。正始(507)年二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3行。一行9字。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七、齐郡王元佑造像记 </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右造像记》原石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右造像记》原石</h3> 简称〈元右造像记〉。熙平二(517)年七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4行一行16字。末为年款2行9字。古阳洞南壁的刻石完好,而北壁泐损较甚。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八、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慈香造像记》原石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慈香造像记》原石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慈香造像记》原石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慈香造像记》原石</h3> 《慈香造像记》,全称《比丘尼慈香慧政造窟碑记》。这是“龙门二十品”中唯一在古阳洞之外的一品,它位于老龙窝北面的慈香窑主佛下部偏南,造像年代也是二十品中最晚的,当于北魏孝明帝神龟三年(公元520年)。造像记,正书,10行,一行10或11字不等。碑文记述了慈香慧政出家为尼的心境,希望“腾无碍之境”,乃至“延及三从”,照顾到天下所有的女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九、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b><br></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匠造像》原石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匠造像》原石</h3> 简称《道匠造像》。无年月。正书,13行,一行7字。可见九十一字,书法方骏规整。《道匠造像》无造像纪年,依据其风格和所处位置,当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和宣武帝景明初年间。正书,13行,一行7字,可见91字,书法方骏规整。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高树解伯都三十二人造像龛上方,大小不等共五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十、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魏灵藏造像记》原石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魏灵藏造像记》原石</h3> 《魏灵藏造像记》全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题记楷书十行,行二十三字。有额,楷书三行九字,额中间竖题"释迦像",字略大于两侧,额左题"薛法绍",右题"魏灵藏"。北魏造像习惯用别体字,此题记尤多。虽刻造时间无明确记载,但书法风格酷似同窟的"杨大眼题记",或疑同出于一人之手,当属北魏刻石无疑。原石身高75厘米、宽40厘米、额高15厘米、宽15.5厘米,是龙门造像题记中碑刻和书法艺术的精品,也是龙门四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清乾隆年间钱塘著名学者黄易访拓后始公布于世。<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