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纪实文学《生水》报告会感言:聆听完美四部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月2日,我专程从米脂赶到榆林,参加曹洁老师长篇纪实文学《生水》报告会。一下公交,便向前面一位年轻人问路,幸遇曹洁老师的学生王宇翔,顺便带我走进市图书馆,多瞧了两眼悬挂于壁上的字画,转眼不见了小王。随着三三两两的行人,直达报告厅。</p><p class="ql-block"> 其实,曹洁老师我并不陌生。笔名:如水。人如其名,名如其文。 她长发及腰,谈吐温文尔雅,多年前当她从QQ里走下来,第一次见面时就给我一种艺术家的印象,记忆中非常深刻。也符合“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后来我加入市作协、榆阳区作协,在文学活动中也曾多次见面。</p><p class="ql-block"> 但是今天不同,当穿着一袭浅绿色长裙的曹洁老师站在《生水》主题大屏幕前的报告台上,微笑着向我打招呼,那柔顺的长发在她身后随着脚步有节凑的摆动,那种强大的气场,顿时让我感到了压迫和无可适从,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好在现场人很多,慌乱中没留意是哪位老师先握住了曹老师的手……窘迫中似乎听到有人在呼唤着我,我才得以回头,错开曹老师的眼神,慌忙张望,看到米脂来的李竹萍老师远远向我招手:“美华座位在这……”我便顺势而退,抽离强大的气场。的确,我不是第一次见曹洁老师,我却第一次发现自己是如此胆怯。</p><p class="ql-block"> 刚入座,心跳还没有稳定。收到一条微信:“刘老师在哪?我在第三排右边。”原来是区作协的文友李鹏辉,他有我的拙作《温暖窑洞我的家》,却不曾谋面。于是,回了他我的座位排数,便起身看向前三排。见有个年轻人回头张望,我便向他挥手,他会心一笑,我们各自入座准备听讲。</p><p class="ql-block"> 是啊! 我仅仅是一个农村妇女,小学文化人。而曹洁老师则是一位优秀的中学语文老师。她的作品收录于《2014中国散文年选》《2016中国散文排行榜》等各种文选,代表作入选多地语文阅读试题,是榆林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著有《素履》《别院》《采薇》《生水》等多部个人文集。是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榆林市文联《陕北》杂志执行主编,榆阳区作协主席,拥有多项头衔。</p><p class="ql-block"> 曹洁老师不仅拥有美丽的容貌,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异常敏锐的心灵。她用脚步丈量着无定河流域,用笔记录着所见所闻,用心感受着历史的变迁,和无定河两岸民生的喜怒哀乐。她笔下的“高粱、玉米、豌豆、洋芋、荞麦、棉花,一株株生的蓬勃,也生的妩媚,我便想唤他一声--生水。无定河,古称“生水”,这是多么好听的名字,像一个母亲柔声呼唤自己初生的小孩,盼望他不断地生水,再生水。待长到青壮年时,他的力量强大起来,有些不拘形迹,有些放浪恣意,他甩开双臂,左右冲突,甚至横冲直撞,行迹不定,乃得“无定河”之名。”在她的文字里,万物仿佛被赋予了灵魂,尽情绽放,熠熠生辉,彰显着生命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曹洁老师还是那么谦逊随和,普通话讲得很好,娓娓而谈,报告会全程两三个小时没见她喝一口水,声音依然昂扬顿挫,每一个字的读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很标准,每一个词用的都是恰到好处,每一个句子都很精美,每一篇文字安排的都很合理,每一本文集布局都很完美……</p><p class="ql-block"> 曹洁老师也以自己的经历谈到了一些创作的感受,比如说她在写《响水堡》之前,曾经到过响水堡,甚至一坐两个小时写不出一句话来。写不出来的时候,不勉强自己,等待合适时机,等灵感来了再写。我们回头去读“响水堡:水面上飘来飘去的声音”一文,再回想曹洁老师的创作谈,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p><p class="ql-block"> 抱告会现场,曹老师和来自河北的李鹏辉、榆林市水利局长等数十位读者随意互动,薛静老师讲:“可惜我不是曹洁老师的学生,不然,我现在不是诗人,也是作家!”我觉得,我们都是曹洁老师的学生,写作没有早晚之分。可是,我读着曹洁老师的著作,却永远学不会曹洁老师行文用字之法。曹洁老师知识渊博,有她自己独特的风格,她有最准确的符合她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词语。在我看来,《素履》《别院》《采薇》《生水》每一本都很精美,都是值得我收藏的精品,而《生水》既有声又有形,灵肉兼容,布局更加周密,是曹洁老师完美的四部曲。</p><p class="ql-block"> 曹主席也曾无偿为我的拙作《温暖窑洞我的家》主持过分享会,想当然,她的每一次主持和每一场讲座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圆满!</p><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收获颇丰。对我来说,既领略了知名作家文学报告的风采,又聆听了名家的创作经验和心路历程,以及作家与读者之间深层的交流;更历练了我的胆识,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感谢曹主席给我们提供了这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p><p class="ql-block"> 刘美华 网名 寒梅若华:1985年小学毕业,1990年发表处女作。米脂县作协、榆林市作协、榆阳区作协、中国乡土诗协·延安分会 会员。有个人文集《温暖窑洞我的家》1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