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基本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淄川区镶月湖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淄博市淄川区东南部山区西河镇,总面积177.69hm2,距在建的沾临高速出口800米,距淄博中心城区4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园区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建成了集水土流失防治、科普宣传教育、林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园区定位为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型示范园,结合园区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和科技示范园的建设要求,园区分为科普宣传展示区、植物观赏区、生态产业型经济作物区、生态防护林区。现完成投资7000万元,整修梯田2900亩;栽植水土保持林97.69公顷,经济林56.89公顷,封禁治理10.90公顷;新建塘坝3座,生产道路8.3公里,发展节水灌溉56公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及水土保持科普宣传系统,生态、科普、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特色经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分区明确,功能清晰。科普宣传展示区面积14.95hm2,围绕在3座水库周边。通过规划游览线路,让大众在欣赏蓝天碧水美景的同时,了解水土保持知识、水土保持措施等,接受水土保持教育。植物观赏区面积47.90hm2。该区域主要种植观赏树种,建设径流小区,展示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生态产业型经济作物区面积56.89hm2,通过不同种植环境下的经济作物生长的优劣差别,展示高效农业。生态防护林区面积57.95hm2,在梯田整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种植水保林、经济林,对植被条件较好的地段采取封育治理,展示传统小流域山水林田路草的治理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多维体验,增强意识。园区建设了丰富多样的科普设施,可向社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园区建有坡面径流小区1处,人工模拟降雨1处,建设科普馆1处,设置了VR实景模拟、答题互动等形式综合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给人以深刻的视听感受,潜移默化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对各种花草树木悬挂标牌并制作二维码,线上线下同时展示花草树木名称、习性等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校企合作,共谋发展。园区先后与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中心、淄川区中小学校等院校合作,成为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土保持基地。园区全年对社会免费开放,普法宣传影响人数达5万余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创建成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园区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在整地方面,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建设挡土墙;在护坡方面,大量推广使用多种形态生态护坡;在水系规划建设方面,结合地势建设3座蓄水塘坝,实现景观绿化打造同时满足供水需求;在经济林选择方面,适地种树,种植了丁香、映山红等观赏品种,能够达到三季开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通过土地整理、塘坝建设和经济林木等方面的建设,园区的森林覆盖率达9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98%,水土保持工程实现了安全、经济、生态、美观。</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古典红木家具之乡,西河红木家具制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浓郁的文化品格。产品包括传统古典家具、现代套房家具、办公家具、室内红木装饰、樟木箱、红木工艺品等。原材料选用东南亚及非洲国家进口的紫檀木、花梨木、酸枝木等珍贵木材,采用雕刻、榫卯、镶嵌、曲线等传统工艺制成。红木家具色泽庄重,高贵典雅,纹理精细美观,具有卓丽秀姿的特质,古香古色的品位,天工造物的艺术,梦牵魂绕的韵律,凝结成了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产品销往上海、北京、天津、青岛、济南等全国各大城市,成为山东省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西河煎饼,是山东淄博西河镇著名的小吃。具有薄如纸、色如玉、甘如饴,素雅柔韧,风味独特,色泽鲜亮,味道鲜美,清香可口,风味独特之特点。</p> <p class="ql-block">“煎饼一张张,棒子小麦都出香,卷着豆腐就咸菜,个个吃的白又胖”,在淄川区西河镇,有这么一首民谣流传甚广。长久以来,煎饼作为西河人的传统主食,极富地方特色,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曾写过一篇《煎饼赋》来赞美它。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西河镇河南村,到山东大煎饼文化博物馆里参观一下那里的煎饼是如何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山东大煎饼同时也是淄川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摊煎饼的鏊最早能追溯到5000年前,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推移,这个鏊子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形式,人工和机械相结合,通过最高效率来制作煎饼,摊煎饼的鏊最大的直径有71到72公分,这么大的鏊摊出的煎饼才是真正的山东大煎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