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两牙之旅(三) 从阿维拉到托雷多

晋客

阿维拉古城是我们西班牙之行的第二个景点,位于马德里以南70公里处,地处卡斯蒂利亚高原边缘,建立在一处河畔岬角之上,突兀地出现在荒原之中,海拔1127米,是西班牙最高的城市。<div> 公元十一世纪,西班牙人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崛起之后,为了防备摩尔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军事要塞,就是阿维拉古城。<div><br></div></div> 汽车在公路边上停下,公路对面就是著名的四柱亭。名为亭,其实有柱无亭。不过这四根多立克式的石柱倒有些来头,据说是古希腊的遗物。四柱亭又名四柱台,其实叫“台”更符合实际。<div> 不管叫什么名字,这里确实是欣赏古城的最佳位置,可以看到巨大城墙包裹着的整个古城的全貌。</div> 四柱亭旁边有个阿维拉的城标。 四柱亭里竖着一根十字架,看起来比石柱要年轻很多。 阿维拉被称为“圣人与石头之城”。“石头城”说的阿维拉的古城墙,这是古城最大的看点。阿维拉的古城垣建于11世纪末。1090年,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将一批西班牙最优秀的骑士调遣到此驻守,他们随即动工,修建了一个军事重镇所具备的一切防御工事,使这里成为基督教王国中最坚固的堡垒。因为这里已经是前线,再往南就是摩尔人的地盘了。<div> 说西班牙历史,摩尔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他们曾经做过西班牙的主人,而且一做就是七百年。</div><div> 所谓摩尔人,是西班牙人对来自北非的各种穆斯林族群的统称,主要由阿拉伯人和柏柏人(一种世居北非的民族,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摩尔人入主伊比利亚,是公元8世纪初的事情。此事从宏观来看,可以说势所必然,而从微观来看,却有着浓厚的戏剧色彩。</div><div> 一条窄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北边是伊比利亚半岛,南边是北非。此时,统治伊比利亚半岛将近300年的西哥特王朝,已经腐朽不堪,百业凋敝,民怨沸腾,内乱迭起,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而海峡南边的北非,阿拉伯人建立的倭马亚王朝正在进入鼎盛,兵强马壮,四处发动大规模的对外征服。</div><div> 公元710年,西哥特国王威蒂萨去世,他的两个儿子罗德里格和阿西拉为王位展开争夺。结果罗德里格在大多数贵族的支持下继位为王,而阿西拉只得到一小片土地。不甘失败的阿西拉不知道听了哪个人的馊主意,居然派人向阿拉伯人借兵,妄图以此来夺取王位,这是711年的事情。阿拉伯人将计就计,派将军塔里克率领由6500柏柏人和500阿拉伯人组成的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登陆之后塔里克便下令烧毁了自己的战船,然后率部直接扑向西哥特人的营垒。这个西班牙版的“破釜沉舟”,结果同中国的版本一样,罗德里格兵败身亡,摩尔人势如破竹,几年之内便横扫伊比利亚半岛,西哥特人的王朝也就此画上了句号。<br></div><div> 看到这里,熟悉《三国》的人应该会想起刘备取西川的故事。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历史总是那样的相似。</div><div> 这场“引狼入室”的闹剧还有一个版本,很像明末清初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据说,夺取了王位的罗德里格是一个荒淫之主,他奸淫了一位将军的爱妻(另一说是将军的女儿),这位将军叫胡利安,正是镇守直布罗陀海峡要塞的主将。胡利安“冲冠一怒”,用自己的舰船将阿拉伯人运过直布罗陀海峡,让他们去报复荒淫的罗德里格。胡利安本人就此成了西班牙版的“吴三桂”。</div><div> 摩尔人的军队像龙卷风一样扫过伊比利亚半岛大地,只剩下北部山区仍然在信奉天主教的伊比利亚人手中。</div><div> 从阿拉伯人占领西班牙开始,北方的天主教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摩尔人统治的抗争。这场斗争在西班牙历史上叫做"天主教光复运动”,一直持续了将近八百年,直到1492年最终将摩尔人完全赶出伊比利亚半岛。在此过程中,天主教势力逐渐产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其中最重要的有四个,分别是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纳瓦拉和莱昂,现代的西班牙国家,正是以着四个王国为主体建立起来的。</div><div> 天主教光复运动由弱变强,逐渐由北向南压迫摩尔人,到公元11世纪的时候,西班牙人已经控制了伊比利亚半岛的中部地区,阿维拉就处于基督徒面对摩尔人的前敌地带。</div> 阿维拉城垣大致呈矩形,周长2460米,由9座城门、88个圆形碉堡和2500个城堞组成。城墙高12米,厚3米,城墙修筑得如此高峻,如此费工费力,可以想见当时他们要对付的敌人是如何的强悍。<div> 阿维拉城墙已经历经千年,在欧洲现存的中世纪古城墙中,它是最悠久的,也是最完整的。</div> (网络图片) 落日的余晖和让古城墙格外引人遐想,可惜我们来的时候是中午。 由于地处基督教世界同穆斯林世界的边缘地带,阿维拉城垣从一开始就极其重视防御功能。<br> 城内最壮观的建筑当数阿维拉大教堂,其最大的特色是兼具宗教与军事防卫两种功能。大教堂与古城墙连成一体,既是教堂,又是一个带殿宇的堡垒,正面对着城内的广场,而背面与城墙结融为一体,高耸入云的塔楼对军事防卫具有重要作为。<div> 1985年,阿维拉古城及大教堂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br></div> 古城墙由灰色花岗岩建成,尽管石材大小不同,但石缝间衔接紧密,整齐而坚固。细看眼前的墙体,给人的感觉是刚刚完工不久,完全不像已经有千年的历史。 古城内的一个广场。正面插国旗的三层楼房是阿维拉的市政厅。旁边就是农贸市场,这里应该是没有城管的。 阿维拉还是西班牙的一座宗教核心城市。早在公元65年的罗马时代,阿维拉就修建了第一座基督教堂。<div> 阿维拉又被称为"圣人之城”,因为这里诞生了一位被天主教会封圣的女子:圣特蕾莎。特蕾莎(1515~1582)是一位修女,出生于阿维拉,她本来是一位西班牙贵族,有犹太血统。她创立了赤足加尔默罗会,为了苦修,一生禁欲,与清贫,饥饿,孤独,痛苦为伴,她穿着粗布麻衣,整天背上驮着石头在阿维拉城中穿行。她主张持守祷告、苦行、缄默不语与世隔绝等严峻规戒,使一度衰落的加尔默罗会复兴。她倡导的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影响了世界上很多信徒。她去世40年后,被教皇格里高利十五世封为圣徒。圣特雷莎不仅在西班牙享有盛誉,在整个天主教历史上都具有崇高地位。</div> 圣特蕾莎修道院就在特雷莎的故居遗址上建成,保存有她的遗物,是天主教的圣地。 在圣特雷莎修道院,我们又遇到一场弥撒,虔诚观礼。 特雷莎出身高贵,天生美貌,从小就备受瞩目,但她对俗世的“享受”完全不感兴趣,而是终生苦行,走遍西班牙,完全靠施舍过活,建立了32座改革派女修道院。<div> 圣特雷莎有一句名言:“只有爱才能使万物变得有价值。”特雷莎殉教后,被推崇为西班牙的守护神。不仅是她生前用过的衣物,就连她的遗体也成了圣物。她的指头、胳膊、手、脚、眼睛和心脏都被分割下来,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堂。各个教区以持有圣特雷莎的遗体部分为荣光、为神圣。而阿维拉是保存圣特雷莎遗物最多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她的故乡。</div> 特雷莎修女生前的卧室,简陋至极。 从阿维拉出发,大约1小时便抵达托雷多,西班牙的古都。<div> 西班牙人大文豪塞万提斯对托雷多古城有过这样的题词:</div><div> 西班牙之荣耀,西班牙城市之光。 </div><div> 从公元6世纪到16世纪,是托雷多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千年,在这千年之中,它先后做过西哥特人、摩尔人,西班牙人的都城。公元567年,西哥特人把托雷多定为他们在西班牙的都城。711年,摩尔人占领托雷多,也曾将它作为自己在西班牙的都城。1085年,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国王率兵攻占了托雷多,又把这里定为国都。直到1561年迁都至马德里。</div><div> </div><div><br></div> <div><div><div><br></div></div></div> 乘坐旅游小火车(装潢成火车外形的观光车)开出古城,转过几个山坡,来到河谷瞭望台,从这里远眺古城,是托雷多的最佳打开方式之一。 登上山崖上的瞭望台,隔河望去,塔霍河从东西南边三面环绕着一座石头山,托雷多古城就建立在石头山上,剩下的一面是陡峭的山坡,还建了两道城墙(我们就是从那一面进入古城的)。这就是一座易守难攻的要塞。因此,在战乱不断的年代,西哥特人、摩尔人和伊比利亚人都把这里作为自己的都城。直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成为世界强国,需要一个大都市作为首都,而托雷多却为地势所困,规模难以发展,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首都身份被马德里取而代之。 <br> 放眼望去,古城从河谷向上依次展开,保存完好的古色古香的各种样式的建筑,罗马式、哥特式、摩尔式、巴罗克式和新古典式,王宫、教堂、修道院和各式民居,一览无余。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在山巅的阿尔卡萨王宫和托雷多大教堂。<div> 西班牙人无比精心地爱惜着自己的古都。法律规定,在托雷多不准拆毁任何古建筑,也不许建筑任何新建筑,所有的建筑装修必须采用11至14世纪的外观式样。多少年来,古城就像不老的传说,始终保持着中古世纪的外貌,时空仿佛停滞不前,等待着人们前来寻梦。<br></div> 托雷多大教堂,是西班牙首席大主教的座堂,西班牙的宗教中心。公元6世纪时这里曾经是西哥德人的宗教圣殿,9世纪时又成了摩尔人的伊斯兰寺院,13世纪又改为天主教堂。 托雷多街景。 在古城的一条陋巷之中,居然看到了这样的标志,是不是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据说,这扇简陋的木门里面,是西班牙GCD托雷多省委机关。 夕阳西下,我们再次来到河谷瞭望台。夕阳的余晖把古城照耀成一片金黄。一层一层展现在眼前的古老建筑,就如同一层一层密密堆积的历史,使古城显得更加神秘而悠远。 我们在托雷多下榻的酒店,距离古城的正门比萨格拉门不到200米。 起了一个大早,看到绚丽的朝霞,又在一个早点摊吃到心仪已久的西班牙油条,味道确实不错。 今天的天气开局不错,预示着随后的动人美景。 这是托雷多古城的正门比萨格拉门,重建于16世纪。<div><br></div> 比萨格拉门夜景 比萨格拉门上巨大的双头鹰徽章,是西班牙最辉煌的国王卡洛斯一世的标志。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是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他同时还有多个君主头衔: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西西里国王、萨丁国王、那不勒斯国王、尼德兰君主,还是拉丁美洲众多殖民地的君主。据说他身上的头衔多达70多个,这是伊莎贝拉一世同欧洲皇室成功的联姻活动的结果。<div> 卡洛斯一世治下的大帝国,是“日不落帝国”一词的最早来源。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就是在他的资助下,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div><br></div></div> 出发,今天的目的地是科尔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