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5月24日,星期五,我和田维祎开启了2024年第二次穿越酉水之旅。据天气预报,酉水之滨永顺县南渭周末将雨后天晴,可能出现云雾天气,锁定目标南渭。下午,我们从重庆酉阳出发,翻八面山,抵里耶,沿酉水到湖南保靖,顺209国道往湖南永顺前行,过白杨,经云扎,21时到南渭,入住酉水之滨南渭农家乐。25日,天气并没有像预报一样下雨,反到出了大太阳,简单记录后,中午离开南渭。天气的变化,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下午去了老司城遗址(另文介绍),从老司城遗址返回永顺的路上,我俩商议26日去的地方,最后确定去酉水最大的支流猛洞河岸的列夕。我曾去过列夕,列夕为芙蓉镇的一个村,吃住不是很方便。因此,我们边行边找住宿的地方,最后在离列夕只有12公里的泽家驿站入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泽家驿站的外装饰系土家吊脚楼,材质的选择和做工都很讲究,在土家吊脚楼中也是少有的。经了解驿站老总刘佑洪得知:驿站吊脚楼的建造是由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彭善尧所建。我和田维祎对彭善尧的名字是熟悉的,是我们穿越酉水中计划要拜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之一,有点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武陵山区,而酉水流域系土家族的核心聚居区。吊脚楼是土家民居最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土家儿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在2011年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正是我们穿越酉水所要寻找和记录的土家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决定26日不到列夕,去拜访彭善尧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6日,我们在泽家镇彭善尧先生的家中见到了他。现年84岁的彭善尧先生,从小在永顺县泽家镇沙土村小地名沙斗湖长大。16岁时跟随着师傅郑万青学习土家族吊脚楼建造技艺,20岁便独自掌墨。1996年之前,仅是村里远近闻名的木匠,在村里及周边地区帮着修补房屋,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家务农,是当时很多农村木匠的常态,闲时出木工,忙时赶农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6年彭善尧开始离家打拼,踏上了职业建筑师之路。活跃在湘西、张家界、湖北恩施、重庆市秀山等区域,组织的建造队伍超过30人,已组织修补、修建数百栋土家族吊脚楼。比如张家界武陵源紫霞观、永定区荷花园、花垣博物馆、永顺老司城祖师殿、永顺双凤土家族村寨、湖北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群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交谈中彭善尧先生告诉我们:作为国家级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传承人,修了成百上千的吊脚楼,有生之年在自己的老家正在修建一幢吊脚楼作品,想成为集建筑、绘画和雕刻等于一体的珍贵的民族艺术传承于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们的要求下,彭善尧先生将我们带到他老家沙斗湖,观看了他正在修建的吊脚楼。在现场他给我们介绍:土家族吊脚楼的建造,要根据修建地的地形、地势,因势就形,以吊脚楼的高低来适应地形变化,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转角楼”为突出特点,集美观、实用于一体。整个建筑为全木质结构,全榫卯技术,做到“不用一钉一铆,墙倒屋不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彭善尧先生介绍:吊脚楼根据平面形制下的格局来划分可分为单吊式即只有正房的吊脚楼;双吊式即一正屋两箱房,箱房皆挑出悬空用柱撑地保持稳定,因其形似撮箕俗称撮箕口;四合水式就是四合院。单吊式、双吊式则是土家族人常见的吊脚楼,四合水式吊脚楼较为少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彭善尧先生还给我们介绍了修建吊脚楼的工序。第一道工序主要是备齐木料;第二道工序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道工序是“立屋竖柱”,主人选黄道吉日,将一排排木扇竖起成屋形;第五道工序就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最终成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彭善尧先生也谈到了对土家族吊脚楼未来的担忧,他说因建造吊脚楼造价高,逐渐被以钢筋、水泥浇筑的新式瓷砖楼房所代替;现在年轻人很少有学习吊脚楼建造技艺的,他带的徒弟中年龄最小的也是50岁左右的人,不知将来是否还会传承下去。在自己的老家修建吊脚楼,也算是为传承吊脚楼营造技艺尽点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彭善尧先生介绍到他的徒弟,也是他的女婿,湖南省级传承人孙国龙,正在永顺县石堤镇在对一砖房进行吊脚楼式样装修,我们驱车前往,现场观看了吊脚楼的建造技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