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5年6月19日 </p><p class="ql-block"> 石油美协组织画家送文化下基层,到了青海涩宁兰管道的湖东压气站,我随同前往。</p><p class="ql-block">兰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李晓魁专门从兰州赶过来看我们。在那里,我们为职工作书画作品十数幅。画家张衍纬最受欢迎,他为员工画肖像,惟妙惟肖。画家王洪声书法“高原雄鹰”也极受夸赞。</p> <p class="ql-block">画家们返程,我留在了站上,含几粒红景天,准备明天继续西行 。当晚,应工人要求讲中国画欣赏,讲宋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讲元人的《富春山居图》。事后我知道这个小站人人都在习字,难怪他们对传统艺术求知若渴。 6月20日毕竟是高原缺氧,昨夜我竟无眠,只听雨声淅沥。清晨,拉开窗帘,惊叹碧空如洗,远山如黛。我拎起画具,踉跄下楼,脚下如同踩了棉花。我进了厂区,打开折椅坐下,写小站风景。一夜雨的洗礼,小站色彩绚丽,惊艳无比。早饭后,我启程赴德令哈输气站,晓魁书记派慕容陪同。</p> <p class="ql-block">15年前,涩宁兰管道开工时,我曾兼任管道建设的党工委书记。那年,就是在赴德令哈的路上,工委副书记宋桃印征求我的意见,说管道三公司项目部经理张吉海喊出了“不拿第一就是败”的口号,拿不准是否可以宣传。我说太好了!</p> <p class="ql-block">张吉海就是张吉海,他总有惊人之语。1991年,我第一次见他是在秦皇岛,那时,他担任管道三公司项目经理,带储罐7处组织建设十万方储油罐。就在营地去工地的路上,他边走边向我介绍施工情况,有意无意之间,他的几句话给了我极深的印象。他说,工人劳动强度大,饭得做好,中午太阳毒,工人愿意起早干活,那就早出工,天长,一天我供应四顿饭,晚上让工人喝点小酒,但是绝不准超过3两。楼下有歌厅,有小姐乱窜。晚上我把大门一锁,谁也别想出去泡歌厅。谁违反了纪律就下岗回基地挣基本工资去。在工地工资高,回基地不光挣得少,而且是耻辱,谁也不敢违反纪律。有人说他要求太严,他就回怼,“向我看齐呀!我肯定做得到!”他的“向我看齐”一下子打动了我。我当时就派人去总结,安排电视台、报社去采访报道。张吉海的“向我看齐”,成了他团结群众的庄严承诺。靠着“向我看齐”,他凝聚了队伍,铸就了“大罐魂”,180天建成了3座10万方大罐。 张吉海农民出身,书念得不多,说话能叨到骨头。涩宁兰工地他又喊出“不拿第一就是败”,这口号太经典了! 重组后的中国石油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打破了管道工程管道局一家独揽的格局。涩宁兰引进了不少非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参与施工。管道局和他们竞争中不用说败了,就是不拿第一也是丢人的。 我对宋桃印说,“不拿第一就是败”,这个口号太好了!对管道人是激励,对管理是约束,对外是最好的宣传语,一定要喊出去!拿第一,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开工前,张吉海带着项目部人员,背着干粮,对160多公里的管道线路,多次徒步踏线,来来回回,累计行程将近1000公里,把戈壁、沙漠、盐沼、河流、冲沟……摸得清清楚楚。难怪他能条理清晰,指挥到位,从无疏忽。</p> <p class="ql-block">为了工程,那一阵子,他把自己牢牢的钉在了工地,半年没有回家,孩子老婆千里迢迢,来到工地探亲,看到张吉海熬得充满血丝的眼,黑紫干裂的嘴唇,心疼坏了。她们想让他休息几天,陪她们(是女儿吗)逛逛日月山、青海湖,再游一游闻名遐迩的鸟岛。可是,张吉海只是陪她们走了走柯柯小镇的菜市场,那个南北不到100米长的菜市场! 就这样,张吉海的队伍也就真拿了第一,而且是12项第一,让各路队伍翘指称赞。“不拿第一就是败”的口号也在涩宁兰管道叫响了。</p> <p class="ql-block">途经青海湖时,我说,赶路,不停车了。但司机还是下意识地放慢了速度。天空格外晴朗,湖面碧波荡漾,如纯净的蓝宝石,绕湖公路上有自行车运动员在训练,也有驴友在骑行。间或,可以看到有忠实的信徒在磕长头。他们多为藏民,他们匍匐扑地,两手撑着木块,滑向前方,身体完全舒展开后,又躬身,站起,跨前两步,又匍匐,又滑行,又舒展……据说他们的目标或围湖,或到塔尔寺,有的甚至到拉萨。</p> <p class="ql-block">我素来敬畏信仰,如果有人为了信仰能够忍常人不能忍,就有理由得到敬畏,如果信仰使人的心灵清明就很好呀。</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我是留下过记忆的,涩宁兰管道开工时,我与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副主任雷平,在这儿为青年突击队举办了授旗仪式,年轻的管道员工面对青海湖宣誓,誓言响彻云霄。正是水鸟迁徙的季节,群鸟翱翔如掠过湖面的云。过青海湖,经黑马河不远,就是海拔3817米的橡皮山了。这里山峦起伏,管道施工横穿17道沟壑,也是历经千难万险的地方。我忘记了当年哪支队伍在这里征战,据说复线施工是杨庆机组。杨庆,管道二公司一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他以军事化的方式管理他的队伍,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中立下奇功,荣膺“全国青年文明号”。 到了橡皮山,我一定要画画的。路边坐下,静观大山,大山如披新绿,断裂处,冲沟纵横,植被无根。我提笔慢写,画出山的斑驳。离了橡皮山前行不远处,见路边有管道标志柱,停留拍照。见一处山石有植被有裸露有整石有碎石,好入画,写生一帧,题款:苏玛哈尔陶勒盖写生。又一小时车程,见有山岗似可观,又写生一帧。查地名,大水桥。</p><p class="ql-block">天晚,宿德令哈。</p> <p class="ql-block">6月21日晨</p><p class="ql-block">应德令哈年轻的站长吕青楠要求写“勤勉务实”。德令哈输气站是集团公司基层百面红旗站。小吕得意的领我看他们的井井有条的场区,又看塑料大棚,在高原,西红柿黄瓜,生机盎然,实在难得。</p><p class="ql-block">繼續西行至羊腸子沟压气站。羊肠子沟压气站设备齐全,规模较大,我在站区拍机器特写十数幅,以作创作资料。站北侧距祁连山一里之遥,山势雄浑,如巨斧劈雕,骨相峥嵘。我席地而坐,写生两帧,只恨功力不到,不能表意。为工人画四尺山水,小站,高山,虽粗糙,可作纪念,题写: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追求更高、风沙强意志更强。这是他们小站提出的员工精神。</p> <p class="ql-block">继续西行过无人区,正式道路已经修通。记得2000年,我和宋桃印乘越野车沿管道伴行路颠簸前行,曾在这里遭遇沙尘暴。未亲历者无法想象,当时司机机灵,及时停车。我们堆缩车中,定睛张望,只见沙尘形成一堵高墙,排空推来,一瞬间尘土如刀,挤进车内,卷成片状,盘旋升腾,瞬间弥漫,车内对面不见人。沙尘过后,我们灰头土脸,面面相觑,喷嚏不止。经魔鬼城,拍照数十幅,以作资料。说是“魔鬼城”,并不是因为那里真的有鬼,而是因为那里被风吹蚀形成的土丘土墙,奇形怪状,每当狂风大作、风沙弥漫的时候,里面就会传出呜呜的怪叫声,让人毛骨悚然。尤其是在晚上干活的时候,被车灯晃出来的每一个影子都会让你头皮发麻,惊出一身冷汗。</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挖掘机手王晓潮带6人,在这里支起两顶帐篷当家,挖管沟20公里。为解寂寞,带一鸡一狗一花陪伴,狗取名青海,小鸡叫青稞,花是一盆开得正艳的灯笼花。晓潮说,有狗有鸡有花,帐篷简陋,可也就像个家家。继续西行,又见北风卷地,黃沙漫天。近一小時車程后,有细雨,風稍息,昆仑山橫面,低矮處鐵青,巍峨處燦紅,我又激动,停车寫生,恨笔不达意。写就方觉風寒襲背,欲落款,不知地名。慕容打开手机定位,显示:北纬37°24秒……如实题跋,略得意。</p> <p class="ql-block">傍晚经盐湖到达澀北压气首站。盐湖,上学时的课本里描述过,盐筑的路面和桥梁,幻想着如东北的漫天大雪,白茫茫无涯无际,来到此地,却是灰蒙蒙的片片盐池和泥泞颠簸的路。涩北首站的站长张洪涛迎接我,他质朴得使我不记得他说过话。慕容介绍,他是西部管道公司十佳青年,他19岁从培黎学校毕业,到涩北已经十三年了,他是坚持在涩北最久的员工。据说,他喜欢机器,从小就喜欢,尤其大机器,涩北首站宏伟壮阔的场面一下子打动了他。他迷上了压缩机,发动机,一次,在施工单位安装燃气轮机时,他缠着安装工程师不厌其烦地提问,竟然记了三大本笔记,现在成了员工学习技术的读本,他也自然成了技术能手。说起来,他也曾动摇过,涩北,毕竟是极其艰苦的地方,甚至很多地图都没有标记,干涸的大地见不到一棵草木,被称为地球上的月亮。刚来时他高原反应厉害,有一同入厂的伙伴借探亲一去不返,有亲属也劝他回家乡定西工作。石油事业是很神奇的事业,艰苦自有魅力,石油人如沙漠中的骆驼草,扎了根就舍不得离开。说起理由,或许是石油人冥冥之中都会养成一种使命感。涩北气田,是中国第四大气田,是涩宁兰管道气源地和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战略接替气源。光荣吧,石油外系统的人会说,这使命与你有多少关系,钱不多挣,命是自己的。可石油人从来不这么想问题,石油人默默的忍受这样的艰苦,心中却有一种崇高的指向。或许就是觉得我不吃苦也得有人吃苦,索性我去吃苦。小张就是这样,越是有人动摇,他越坚持。他说,只要有一个人坚持,我就坚持。结果,十三年过来了,他牺牲很多,顾不上家,顾不上照顾老人,但是他找到了热爱的事业,他爱人来站上探亲,看到他对事业的那份执着,从心里服了,表示尊重他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我们去瞻仰了为油气田开发牺牲的六烈士墓,很感动柴达木精神对中国石油的贡献。想起李季的诗,也想起我的老领导中不少来自柴达木,各个都是苦干实干的标兵。参观了涩北气田集气站。展厅里的画册记录了气田几次抢险于危难之中场景,想要一册,看讲解员面有难色,索性用手机翻拍,回来慢慢体悟。</p> <p class="ql-block">6月22日晨</p><p class="ql-block">有高原反应,虽然头晕,还是决定给站上画一幅。择一四尺整纸,参照魔鬼城的照片,画一雅丹地貌的景象,题一行字:能吃高原百般苦,不输德艺一分差。这是他们小站员工精神。</p> <p class="ql-block">画毕告别涩北首站,继续西行,目的地,格尔木。格尔木也是我此行的目的地之一,他是涩格管道的终点,我自有情结在。1996年8月31日,柴达木盆地东部首条天然气长输管道——涩北一号气田至格尔木天然气长输管在涩——格输气管道末站举行投运典礼,管线全长189km,管径377mm,设计年输气能力8×10m(数据不对吧),标志着涩北天然气正式开发。不到格尔木,我的管道万里行无论如何会留下缺憾。 下午三時半到達格尔木,尋住處找餐館,填充轆轆飢腸已然五時許,望城外雪山有霧霾遮蔽,索性就近畫河东清真寺。清真寺有此大屋頂稍感意外,規模不大倒也精緻耐看。我細細寫來,實恐不周,雖拘謹,倒也真切。</p> <p class="ql-block">6月23日</p><p class="ql-block"> 驅車赴拉脊山,经800餘公里到達拉脊山海拔3820米处,放眼望去,对面山坡上,管道施工的痕迹依然可见。当年管道二公司承建這段管線,为了保护植被,他们尽力少占用土地,可15年过去,管道上的覆土依然没有长出植被,可见高原保护多么艰难。故地重遊,展開畫板,靜靜描摹,突然感动起来,那段依然清晰的管道痕跡,岂不是我心中的圖騰? (儿子今天生日,儿子也来过这里,走南闯北,从来跟他爸说得眉飞色舞。而我走南闯北,从没跟他说过。)</p> <p class="ql-block">清早,我们發現屋裡還有更老的老人,看來他們是五世同堂。祝福! 真是早穿棉襖午穿紗。我坐在山顶写远处的梯田,竟觉得寒风刺骨。或许是写生的魅力所在吧,一笔笔勾勒的梯田竟有早霞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6月24日</p><p class="ql-block">回到西宁输气站。冒雨写小站景色。山坡上的梯田在雨中朦胧迷离,一幅水雾葱笼如江南的景色尽收眼底。6月25日拉脊山余脉有坎布拉。之前读了何加林的写生坎布拉,相信青海大美美在坎布拉。在坎布拉,我們住在了藏民德吉卓玛家。卓瑪的丈夫做生意,她養著十一頭牦牛,經營家裡的小賣部及四間客房,父親做飯。屋前屋後有小塊菜地,伺候得非常精到清潔。爺爺奶奶與他們同住。家中有佛堂和經幡。早晨聽到誦經聲和吆喝牛的聲音。看他們做飯很吃力,與我們同行的小慕,自己下廚,掂勺的架勢讓他們目瞪口呆,說一輩子也學不來。藏民的淳樸處處可見,一再說我們用油少了,切肉少了。早飯的大發面餅真的好吃。</p> <p class="ql-block">在南宗尼姑寺,我没有用皴法,竟又是一样风景。 坎布拉德洪村,一片菜花灿黄,可惜我最不会用黄色。我见过画家张玉华用浅赭石代替黄色,黄宾虹用藤黄一般要加淡墨调色,似乎有些道理。看一处丹霞地貌打动了我,用慕容带来的金色点染,倒也别开生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