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些事

王秀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爱人在我们结婚20年的1995.10.28.因车祸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的英年早逝给家庭带来永远无法愈合的痛。回想起我们20年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多少往事涌上心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俩都是省四建四处的职工,认识是在1972年深秋井陉微水镇的石家庄维尼纶厂工地,省四建是个流动单位,哪里有工程就开到哪里,1974年承接了石家庄拖拉机厂的建筑任务,因为考虑到我家是石家庄的,第一批的把我俩调到石家庄,我俩是1975年8月在拖拉机厂工地结的婚,年底也是朋友帮忙他调到石家庄市中医院基建科工作,医院领导腾出一间仓库做婚房,1976年5月我们的女儿出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幼年丧母,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姑姑叔叔在清河原籍长大,父亲、继母在棉五宿舍住,我1956年被父亲接到石家庄上学,家里已经有了同父异母的4个弟弟妹妹6口人,那时候也小,我跟父母弟弟妹妹生活在一起总会产生一些予盾,下乡当知青和参加工作也不在家住,现在出嫁了有了自己的小家,想起小时候家中不愉快的锁事就一点儿也不想回家,我爱人就时常劝我,尤其到了节日,他就催着我回家。他的家是张家口的,平时很难见到家人,总是把我的家当成自己的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1979年女儿3岁的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家炸好了带鱼放到饭盒里,他骑着自行车,那时候好象天气比现在要冷,我用建筑公司的兰色棉大衣包着孩子坐在后车座上,下班后炸带鱼占了时间,那时候也沒电话,从市中医院宿舍到棉五宿舍骑的再快也要40几分钟,等我们到家都8点多了,继母出去练气功只有父亲一人在家也准备睡觉了,哪里有过节的气份!父亲听说我们还没吃晚饭,炒了个西红柿鸡蛋,平时都是继母做饭,我知道父亲不会做饭,等我过来父亲已经把生鸡蛋和西红柿一块放进锅里了,就这样带来的带鱼放家里一口也沒吃,随便扒拉了几口就回去了,到家都快10点了。路上我埋怨他,你说咱回来干啥!他可不以为然说:“过节就得去看看老人”,弄得我没话说了,是啊!那是我的老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一次是大概1983年女儿7、8岁,每次回家都要买只红星的烧鸡,这次也不例外,那会生活条件都差,平时哪有鸡吃!每只都要10元以上,微薄的工资也吃不起呀!买了女儿馋得就想拽个鸡翅吃,他可不让,劝着女儿说到了姥爷家一起吃。大弟弟那会儿还沒结婚和父母一起住,他嘴头厉害又霸道父母都听他的,他接过烧鸡说:“今天吃面条,吃不着烧鸡”说着要把烧鸡往后屋放,等我们走了,他们再慢慢吃。女儿那会儿小,听说不让吃,撇着小嘴快要哭了,我看看他心想:还不如在路上扽个翅膀给孩子吃呢!他可不慌不忙说:“跟大舅好好说说,咱就吃一个鸡翅,别的都留下”,大弟弟这才免强答应了,那天我们都吃的面条,连个鸡骨头也没摸着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这样一次次的带我回家,有些事我也想通了,继母又上班她的4个孩加上我5个,哪个都要吃和穿,多么繁重的家务呀!生活上偏她自己的孩子也很正常,我那时也小不懂事,想起我们下乡走的时候背着行里站在大卡车上,下边没有一个家长来送,只有我的继母骑车赶来送我。下边几个弟妹也都比我小应该让着他们。还有我的父亲脾气不好得让着他,在家里是吃粮不管酸,一顿饭也沒做过,他13岁当兵参加过刘伯承的百团大战,啃过树皮吃过草根,胃口一直不好,家里的细粮都紧他吃,在煤炉旁边给他烤馒头片,还有一直坚持多少年给他打牛奶喝,大铁盆泡脚,把我父亲伺候的特别周到。毎每想起这些我就释然了,反正有自己温馨的小家,不用天天回娘家,过年过节的回去看看他们,我也就不说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一来二去我由原来对“回家”充满的抵触逐渐得到转变。我感谢他,我的丈夫,一个温暖而睿智的男人,由于他的存在经常拉着我跨过这道心理障碍,鼓励我面对家庭,去理解、去包容,通过这样的内心旅程,我不仅修复了与家庭的关系,更在丈夫的镜像中,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丈夫的存在,对我来说,不仅是情感的支撑,更是生活的导师。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态度,帮我理顺和融恰了与家庭的关系,让我懂得了宽容和感恩的力量。因此,当我回首过往,心中充满对他的感激。他虽然已不在我身边,但他给予我的生活智慧和勇气,依旧指引着我前行的脚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编辑和图片:王秀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