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漫步西湖之遐思》———— 白清秋

雪原白清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好友邀我游杭州西湖,我欣然应允。二十年前,我曾到过杭州,因事务缠身,也是匆匆过客,未曾游览西湖,一直很遗憾。这次好友之邀,当然想借此机会弥补一下。</p><p class="ql-block"> 春天的西子湖,新柳吐芽,春桃含羞,薄雾轻笼,小舟微横,如诗如画,别具韵味。</p><p class="ql-block"> 到得西湖,我第一个想要去的是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在孤山一隅,被誉为“中华第一名社”,爱好金石书画之人,到此都有仰视之感。想当年,先贤们志同道合,聚此建社,并能发展壮大,为我国金石书画历史绘上了一笔浓墨重彩,也为秀丽湖山胜境增添了许多书卷气。</p><p class="ql-block"> 西泠印社已有百年历史,在前后六任社长中,第一任社长吴昌硕则是我最为崇敬之贤者。游览西泠印社,更加强了我的这种崇敬。吴昌硕先生是我国金石书画界的翘楚,他将篆刻艺术融入到书画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印学篆刻艺术,他的朱文篆刻作品,刀法刚健有力,粗中有细,虚实结合,把残缺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发挥到了极致,深得后人推崇。</p><p class="ql-block"> 从西泠印社下来,穿过薄雾,能真切地看到白堤的影子,这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白堤是一个桃红柳绿的绝佳之地,是西湖一道美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先贤白居易公任杭州刺史时,为解杭州百姓天旱缺水之苦,带领全城民众修建白沙堤,拦湖蓄水。在他任满离杭时,百姓感其恩德纷纷前来送别,场面十分感人。他在《别州民》诗中写道:“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诗歌描写白居易在与杭州老百姓临别时,仍为百姓的税负过重而难过,深刻地表现了他的悯农思想。至今,西湖边上那一组老百姓箪食壶浆送别白居易的铜像,仍会让你驻足沉思良久,深深感到白居易人格之伟大。</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还写了一首《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西湖与白堤的春景,诗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此诗写景抒情,诗中有画,西湖与白沙堤美景赫然入目,让人久读尚觉有味,故能流传千古。</p><p class="ql-block"> 白堤原称“白沙堤”,静卧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长约一公里,中有三座桥,名曰断桥、锦带桥、平湖秋月。春天的白堤,桃红柳绿,这是白堤最吸引游客的地方,让人如有在画中游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漫步到横在白沙堤上的断桥,我不禁想起了许仙和白蛇娘娘,从而萌生了要去看看雷峰塔的念头。之前,我是在鲁迅先生的《雷峰塔倒掉了》认识雷峰塔的,雷峰塔于我来说,虽然记忆深刻,但并没留下什么好印象,鲁迅先生当年把它描写得像个在残阳中瑟瑟发抖孤独而固执的老汉,充当了法海和尚的镇压工具,我对法海的行为也深感不满。美丽的白蛇娘娘虽然是个妖精,但至少她是善良的,全无害人之心。她向往人间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却横遭法海阻拦,她愤而挺身抗争也是理所当然。白蛇娘娘的出身不由她来选择,人生道路完全可以由她来选择嘛,法海为什么要将她赶尽杀绝呢?我常常叹惜白蛇娘娘生不逢时,同时也觉得这法海是做得过分了。后来在书里听鲁迅先生说,雷峰塔于某年某月某日轰然倒塌了,我心中不免感觉释然。</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雷峰塔为1999年8月重修,气势相当雄伟,完全没有以前听说的那种残阳老态。待登上塔楼的顶层,原来心中仅剩的一点不满也已烟消云散了。“雷峰夕照”诚然是西湖最美之景点。</p><p class="ql-block"> 重修的雷峰塔修旧如旧,的确建得不错。当你走进其中,才真正体会到它的内涵以及设计者们的良苦用心。整个设计是很有创意的。现在的雷峰塔,把原来旧塔残基整个罩在里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陈迹。从外观看它完全是一个精美的古建筑,但骨子里头却全是现代科技的东西。从山脚到塔基这一段,两部扶手式电梯为游人省却了不少脚力。从塔的一层到顶层,也装了一部吊笼式的电梯,看来,在“古塔”里这样安装电梯,雷峰塔也算是先行者吧。</p><p class="ql-block"> 雷峰塔的结构是非常现代化的,它少用砖木而多用钢架结构,装饰材料多是采用抗裂耐腐蚀的铜材。新修建的雷峰塔也是古今中外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听说,当时仅这一项花费就需2000万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铜瓦和栏杆,虽为铜制,却呈棕红色,和陶瓦与红木质感非常相像,古色古香。而且,这些铜瓦,还通过螺丝相互吃紧,不会像陶瓦或琉璃瓦那样易脱落。从设计到材料的使用,我们可以知道,重修雷峰塔的人是希望它今后永远不再倒塌。</p><p class="ql-block"> 雷峰塔共五层,而最令我神往的地方是它的二层和顶层。</p><p class="ql-block"> 二层的塔壁里面,全部用精美的木雕装饰起来。这些木雕讲述的是一个悲壮凄婉的故事,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白蛇传》。除了传说故事本身之外,最吸引我的还有那些精美绝伦的木雕艺术。细而品之,其艺之精,其工之细,都堪称空前。顶层是整个塔的精华所在,而其最精华的地方就是塔顶部分。置身其中,抬头仰望,顶层里面金碧辉煌,令人目眩。据管理员介绍说,整个塔顶里面,是用24公斤纯金打制成金叶镶贴而成的,其奢华程度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亲游雷峰塔,使我完全改变了原来对它的看法。新旧雷峰塔留给人们的不只是历史的凝重和传说的浪漫,它还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智慧的思考。雷峰塔不会再轰然倒塌了,而那些白蛇娘娘和许仙们是早已自由了的,他们想怎么爱就怎么爱去吧,反正法海们也早已不在世上了,更何况说,现在的社会和法律,也比从前文明公正得多了呢。</p><p class="ql-block"> 游览西湖景致,时近黄昏,朋友在湖边的楼外楼设宴款待我们,除了七、八个杭州特色菜之外,他还特意给我们点了一道“东坡肉”,这可是一道有历史的杭州名菜。</p><p class="ql-block">据传,宋哲宗元祐四年,苏轼从京城回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第二年五、六月间,浙西普降大雨,农田被淹,民居受损,苏轼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防洪灾水害,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老百姓感其恩德,觉得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于是在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感谢众人,并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加入酱料和米酒,慢火烧得棕红,并炖煮得香酥软烂,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共享,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猪肉亲切地称为“东坡肉”,并传于世。</p><p class="ql-block"> “东坡肉”看起来做工很粗糙,一大块棕红发亮的红烧五花,中间绑了一根草绳,但口感极为细腻,有肉香,有草香,咸甜适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令人食欲大增。</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不仅是文学诗词大家,还是个美食家,并且厨艺高超,著有《煮鱼法》和《东坡羮颂》现在流传下来的以东坡命名的菜品,除了“东坡肉”之外,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和“东坡羮”等。</p><p class="ql-block"> 品尝杭州的美酒佳肴之余,我兴之所至,吟诵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朋友们也情不自禁地同声吟诵起来。格调清雅的诗韵飘出楼外,散落在微澜皱起的西湖水面,如烟袅袅,如柳依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白清秋,广西宾阳县人,汉族,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不著名写手,爱写作,通音律,善书法。</p> <p class="ql-block">未倒塌前的雷峰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