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千多年的中国丝绸之路,在世界陆地,海上延伸。起伏不平的蚕桑产业,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实施多年,似乎又有返向的迹象,这应该是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势,被大多数美丽乡村再一次认识,又想找回崛起的根基,蚕桑产业链的恢复与振兴,毕竟是富民、兴村、活市的大产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英山蚕桑产业 </p><p class="ql-block"> 痛定思痛的教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在七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英山正是蚕桑业链的盛世时期,农民种桑养蚕,工人缫丝,织绸,制衣服,商业活动遍布大江南北;万亩桑园连成片,缫丝厂,丝绸厂,绢纺厂,丝绵厂,均围绕服饰公司的“桑宝”牌产成品转,至今消费者还在留恋那个真丝T恤穿在身上的舒适感。其一条像模像样的长龙产业链,是湖北境内的璀璨明珠,也是国家科技扶贫,经济扶贫的扶出来“宠儿”。东、西、南三条河老百姓民谣“大别山上两条龙,乡村百里沐春风,青龙能使千村富,白龙治了万家穷”的真实体现,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国务委员,国家扶贫办主任陈俊生相继来英山视察,全党、全国,全军学习英山,推广英山扶贫先进经验,轰动了全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惜好景不长,当名气大时,企业负责人成了县委书记或重要领导的用人“魔咒”,厂长经理成为进不了行政进工厂的“香饽饽”,因为那个时候的工业都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厂长经理均是县委、政府任命,懂行的也好,不懂行的也罢,只要有关系就可以去当“头儿”;因为大的厂长经理的级别至少是个正科或副科级,或股级干部,他手下的人马上百或几百号人,管理的资金几百万、上千万,在银行贷款,只要签个字,立马到账,至于资金怎么用?企业盈利与否?根本谈不上管理可控,反正年中核算就是个“亏”字,正是每个企业都是亏,也就见怪不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啥亏呢?厂长认为你与我关系好,送来的蚕茧,大半干也收,仓库储存的干茧,发烫发热,烂的臭气难闻,剥茧机底下污水长流视而不见。银行的行长慷着国家之慨,将大笔资金投放在“三转”上,早晨围着老婆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在厂长经理授意下的“三转”打理到位了,企业要多少就是多少。当日积月累的资金注入,本生息,息转本的岁月长久了,企业资不抵债的现实彼彼皆是,“破产”才是化解债务,逃脱债权责任、债务人的唯一的出路。但产业“垮”了,谁之过?竟无人问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农民种的桑树,养出来的蚕茧,一旦工业企业破产,谁来收购?到哪儿去卖?交售给蚕茧公司的蚕茧,开出白条子,乡政府收取农业特产税,急得跳脚的老百姓,只好将白条抵给财政所,因为这是你政府管辖的企业的空白支票,你当然要买账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财政收入无现金进国库,农民产出无现金交易,工厂关门闭户,产业中断,市场中断,企业职工无岗上班,心死了,农民蚕茧无处卖,心死了…这些活生生的例证,至今想起来,心还在颤抖,眼泪却情不自禁地暗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梦想突出重围 </p><p class="ql-block"> 破茧而出创先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6年,西汤河丝绵厂,也是县茧丝绸系统下的一家最小的国有企业,在“人在草中走,水从窗上流”的景况下,走马上任,自带九万元资金,启动丝绵制作生产线,员工上午在车间干活,下午走访街道居民宣传,把剿丝厂的副产品双宫茧,制成精干丝绵和蚕丝被,丝绵通过省丝绸进出口公司出口,三年半时间,从丝绵厂更名丝绸制品厂,又改制为湖北雍华丝绸制品有限公司,基本扭转了困难局面。此时此刻的我,即算有点抱负做点事,但人事掌控仍归上头领导,眼看一天好一天的企业,可无法阻挡来自领导意头的人事安排不断雍肿,好景自然不长,无奈于1999年底,三十六计走为上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2000年注册“梦丝家”商标开始,“梦里思家,梦在丝家,游子归来喜相聚,痴心不改梦思家”就是“梦丝家”诞生的灵魂。十三年时间,从第一年缴税5万元起步,至企业内部改制那一年,纳税额达到了165万元,累计向国家财政贡献过千万,税务部门的缴税记录永远是抹不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你亲自创办的企业,也是英山第一家创办的民营企业,是全国丝绸行业中仅六个,湖北唯此的一个丝绸业界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怎么会舍得放弃呢?可一朝天子一朝臣行政动态,如何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产业的兴旺,自然不是政府官员一以贯之,永不动摇的指导思想。考虑发展,提升业绩,急于招商引资,成了首要目标任务。如是呼在招商的领域里,不会有人考虑产业使命,专业素养,职业操守等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否会带来对同行业的冲击。导致行业跟风,市场竞争,互相杀价;也有企业降低品质,鱼龙混杂,甚至低劣产品,或是连制假、售假,无需按产品标准生产,相关监管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为县委、政府跟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在真实的现实面前,看来是企业自主,政、企分开,可企业背后的产业支撑的大环境,企业自身是无法把控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传统产业根基 </p><p class="ql-block"> 永远不会被淘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然规模宏大的一条“白龙”在英山被淹没,但靠这条白龙起舞的一批舞龙人,却永远心不甘。无论他生存在哪个角落,<b style="color:rgb(255, 0, 0);">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注入到骨髓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以蚕丝为原材料的“蚕丝被”产业,英山仍是湖北,黄冈的特色产品。正是英山有一批热爱丝绸,投身在这一行业的仁人志士,不顾舍身安危,才有传承产业的基础,但这些企业又是从哪里去寻找的原料保障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不完全统计,相关企业原料购进,远在广西、浙江,近在宜昌、罗田,且价格昂贵。因为农民现在养出来的鲜蚕茧,就已经卖到30多块一斤,一张蚕种可创两千多块钱,一亩土地年养蚕3~4张种,一算就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头咀镇饼子铺党支部书记华林讲,我村138亩桑园,现在不着急没有产出,春有桑果釀酒,夏有桑叶养蚕,秋有余叶制茶,冬季还可将桑枝产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坊乡四顾墩村种桑能手闻松焱四十年情怀不变,通过土地流转,仍保持几十亩桑园基地支撑,釀桑果酒,养蚕卖茧,养家立业,立志把该村产业影子保护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铺镇江冲村党支部书记叶华峰参观了罗田石桥铺德利丝业产业,饼子铺的“三产四园”后,深有感触地说,我老爸原是村里桑场的厂长,我从小就是养蚕参与者,我们村是西河养蚕大村,回忆历史,失去这一龙头,其它的产业一直不适应,真是有些痛心疾首,但它的兴盛衰退,是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我一个小村又能怎么样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自英山周围邻县的典型,浠水县不是老产区,已经在发展蚕桑,以湖北锦沐生态农业公司带动的汪岗镇等多个村,拿出大片荒废土地,建设养蚕大棚,带动一批农民养蚕,还请岳西的师傅长驻辅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浠水县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在现场采访时,被问及到蚕桑产业对乡村振兴有哪些支撑时,我给他讲述了五大优越性:一是传承五千年丝绸文化是使命之所在;二是乡村振兴工程实施,只有长盛不衰的产业支撑才可长治久安;三是农业大片荒田荒地无人耕种,唯经济作物性价比高;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男女老少齐上阵有奔头;五是产业链长,农业,工业,商贸业连为一体,对财政有贡献,对企业有支撑,对农民能增收。融媒体资深媒体人黄主任说,乡村振兴实际就是产业振兴,这才是浠水县委安排做这期节目的精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邻县安徽金寨曾是大别山老产区,大小缫丝厂几十家曾一度消失,今天仍又在快速恢复兴起;霍山农业一直保持了一定的桑园面积确保本县“缘”牌丝被原材料需求;岳西是林业大县,成片桑园一直没丢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让我们围绕这一产业,大家讨论一下,曾经的英山是咋样?现在英山的周围又是咋样?论英山工业产品品牌胜过周边县、市,可它需要的原料却要外购。这难道不值得思考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