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盖闻源之远者其流长,根之深者其叶茂,德之厚者其光华。则英才挺生,恩来北阙,硕彦蔚起,德绍西河之必有余庆,而德垂后裔者,断非积善之家不克以臻乎此。间尝(间尝:曾经)横览乎世家巨族,而子肖孙贤也,何可胜道。若同年子卿者,同战棘闱,共攀桂蕊。及京师赴试,面覿其叔。云门竹林皆持达老成,逈异凡流。诚哉!编诗译世,捧檄家声,而明德之后克光前德者也。 聚谈数典,原籍江南。自唐来黔,以将军而开辟播州。因官名地,遂卜宅遵义之太夫坝。唐宋以来,先人之效力国家屡矣。所以封将军者五代。嗣后江焉,功成采邑;祚膺勋播余邑,世袭土司。爰建署于江外之余庆司,而世世子孙守此分封,永垂勿替哉! 越我大清,先世之流泽孔长,后人之继述光盛。功垂史册,业绍书香。食采,历唐宋元明;掇科,巍子午卯酉。此予之为焉契之。窃幸祖德宗功,而溯由西京,巨擘南黔,传至年伯祖翁,孝友绳笃,学问精深。于辛已道光元年,恩科中式乡试。复由三字坝移居孝友村。诗书处事,忠厚传家。 叹前此之结发,理阴理阳,不幸钗分镜破;羡后母之德絃,鼓琴鼓瑟,翻欣花灿月圆,生子八人,增辉三代。前娶张妣内寝,复结盟于四知堂杨昌辉公妻池氏之第七女以为家政。 所可恨者,自年伯祖翁作古十余年,岁已卯,遂红羊劫到,白号残遭。弟兄虽然峥嵘,子母殊多忧患。实逼处此,何事晨昏。因奉年伯祖母太太孺人,离兹故土,临彼他乡,之黔西而泛宅浮家,至沙土以仰事俯畜。母也染疾于兹,忽焉辞世。境值琐尾,难寻夜台。幸蒙杜君之作合,得买胡府之土壤。当是时,不师青乌之书而青龙自卫,无需白鹤之技而白虎相迎。 卜吉之后,戎马渐消,欣归桑梓。痛抚杯棬,念亲恩未报于生前,子职宜敦诸没后。是以展厥孝思,修其窀穸,作佳城于万古,祝俎豆以千秋。 夫以年伯祖翁之为善自乐,而教子克家,光大门闾者,良非年伯祖母之内助阃惟势必不能也。当日者,相夫子幽闲贞静,坤柔能补乾刚;教儿曹和厚俭勤,艮止还参兑悦。三从兼具,义正家人;四德素娴,行臻无妄。内则曾经,外仪是表。性天涵养,无小过大过于其间;心地光明,能既济未济于尔日。随行所之,皆谦咸有言而可履。(谦咸:易卦名。)《关睢》《葛覃》之诗,恒为之解;断机画获之盛,复可以观。待日升而事坎离,悉为子细;趁月临而为鼎革,备历辛勤。是孺人典型犹在耳也。孺人之盛德诚足式哉!心乎爱矣!遐不谓矣!有令心写心藏而难为表暴也者。延及孙辈,含飴以弄,分甘是娱。望其后启,象乎先贤,使先知觉后知,前以弟兄为师友;使先觉觉后觉,后以子侄作师徒。用是芹桂交香,禀贡悉备,降而曾孙,亦咸飧旧德,共肄先业。开先者,叔侄同步蟾宫;继后者,群季双游池泮。下至元孙,多属年幼,亦为业孺。此以见守先待后,家学渊源,继往开来,文章济美也。所谓礼乐百年承燕翼,诗书千载荷龙光,不亦然乎! 予生已晚,才非倚马,技愧雕虫。幸令皇恩甚隆,名宣阙北。盛泽优渥,地赛江南。予以同年相知,以序属予,敢不誌庆。时维菊放陶园,梅开庾岭。一阳初动,半子乍迎。雨雪霏霏,难侵牛眠之穴;水冰洌洌,莫滋马鬣之封。天寒地冻,云冷月凉。名士登山而赏玩,高人覩水以遨游。饮千年之井,过万寿之桥,见乎两山排闼,一水旋绕。未尝不喟然兴叹曰:山明兮层层出岫,水秀兮曲曲涌涛。得乾巽之方位,天假之缘;成震离之错图,地如其分。至是厥功告竣,其缘尽美也。予预卜达人复起,豪杰顿生,则古以绍箕裘,称先而绳祖武,而能以大魁天下,世荣垂远者,将于斯为尤盛焉,因不禁乐为之序,以勒诸贞珉。 钦点状元 赵以炯 撰 光绪癸巳年十一月 上浣</p> <p class="ql-block"> 毛母杨氏老太君,余庆县松烟镇三字坝人,是清朝道光元年(1821)辛巳恩科举人毛庆远的夫人。生于乾隆壬子年四月初九日(公元1792年),没于咸丰己未年腊月十八日(公元1859年),享年67岁。 赵以炯撰写的墓表开头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写余庆司毛家的祖籍来历,盛赞其文治武功、兴旺发达、源远流长:“功垂史册,业绍书香。食采,历唐宋元明;掇科,巍子午卯酉。”是了不起的大家巨族。接着,叙述了这一家迁居金沙的原因和经过情形:“岁已卯(1819年),遂红羊劫到,白号残遭。弟兄虽然峥嵘,子母殊多忧患。实逼处此,何事晨昏。因奉年伯祖母、太太、孺人,离兹故土,临彼他乡,之黔西而泛宅浮家,至沙土以仰事俯畜。”“红羊劫”,是用的典故,指国难,这里指白号军起义。就因为这白号军起义引起的战乱,毛氏所谓“九、五十四房”中毛世兰字子溪公的弟弟世庄的儿子庆远公一家老小离开了松烟,去到黔西的金沙。“泛宅浮家”指以船为家,比喻漂泊不定。“仰事俯畜”,典出《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母也染疾于兹,忽焉辞世”这一句,点明了毛母杨老孺人的坟墓埋在沙土的原因。这一家人从松烟搬到金沙沙土前后50多年。墓表说:“卜吉之后,戎马渐消,欣归桑梓。”是说这一家人安葬了杨老孺人之后,战乱逐渐平息,一家人才又高高兴兴地回到故乡松烟。接着,墓表以大量文字颂扬毛老孺人的嘉德懿行:忠孝仁爱兼具,为这一家的发展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墓表的最后,用饱含深情的笔墨,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对坟墓的地理环境做了详尽描写,并由此反映了对墓主“福人福地”的赞美。 墓表中,“年伯”一词出现了好几次。这是赵以炯对毛文鸿的尊称。“年”,科举时代同年登科的关系,如年兄、年谊、同年等。这里的“伯”,不是指称父亲的哥哥,而是指称弟兄排行中的老大。古文中称大哥为“伯兄”。弟兄排行的次序为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毛文鸿长赵以炯好多岁,又一起赴京赶考,所以赵以炯称毛文鸿“年伯”。</p> <p class="ql-block">赵以炯,字仲莹,又字鹤林,清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生,贵阳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中状元,大魁天下,成为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麻江人夏同和、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贵阳青岩的赵状元为什么会给余庆松烟的毛母杨老孺人撰写墓表呢?那是因为毛母杨老孺人有一位孙子叫毛文鸿字子卿的,是和赵以炯“同年”,“同战棘闱,共攀桂蕊”,同科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两人友谊非同寻常。毛文鸿请赵以炯为其祖母写墓表,赵以炯便欣然应允了。赵以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写下了这样一篇长文,记述毛氏在余庆所创造的丰功伟业,赞扬墓主杨氏老太君的艰难曲折、恩典教化、道德情操。赵以炯在钦点状元之后的第七年,即1893年完成了这篇墓表,并亲自到过金沙。这时离毛母杨老太君去世已经34年了。杨老太君去世时赵以炯才两岁,所以墓表中才有“吾生已晚”的说法。墓表行笔曲折变化,情景合一,取熔经意,自创美辞,不愧云贵第一状元的称号,其饱学、阅历、很值得后学者研读。 坟墓左边那一尊四棱碑,只正面有文字,为“庚午文魁、前署郎岱、现任古州学,正堂职湖南知县”,另外三面没有文字。文魁:乡试新科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这里的文魁就是举人,不是姓名。“庚午文魁”就是庚午科考起的举人。这个“庚午”是同治九年(1870年)。这个文魁是谁呢?就是请赵以炯撰写墓表的毛文鸿。查赵以炯考起状元那一年的进士名录,没有毛文鸿的名字,所以,毛文鸿只是举人,属于文魁。按碑上的文字,他先在郎岱署理政务,立碑时正任“古州学”,是“正堂职湖南知县”。</p><p class="ql-block">来源于:静心斋耕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