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4月塞罕坝之行,重游了山西省霍州署,游览了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6月武汉三镇行又重游了内乡县衙。故宫博物院(中央),再加上河北省保定直隶总督署(省)、山西省霍州署(州)、河南省内乡县衙(县)这三处官衙,构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古代官衙文化系列。</p><p class="ql-block">故宫和霍州暑这两个地方我曾经去过多次,内乡县衙在20多年前也去过一次,只可惜那个年代照相机是稀罕物,奢侈品,没有留下影像。这次碰巧了,二三个月之内,除故宫外,这三处官衙都走了一遍,还拍了好多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宫:中央级官衙</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宫过去叫紫禁城,我去过多次,大多国人也都去过。故宫,顾名思义指过去的皇宫,北京故宫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不大,南北长961米,不足二里地,东西宽753米,一里半。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落成至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p><p class="ql-block">紫禁城在皇城里边,皇城在北京内城里边,北京还有个外城。</p><p class="ql-block">紫禁城有4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最开始叫玄武门,后来为避康熙帝的名讳一一爱新觉罗·玄烨,所以改称为了神武门。</p><p class="ql-block">皇城要比紫禁城大很多,皇城南北长2790米,5里半,东西宽2500米,5里。它环绕在紫禁城之外,是拱卫皇宫的重要屏障,住有为皇宫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的人和设施。皇城一共有七座城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中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原来在天安门前面东西两侧,取长治久安之意,长安街也因此二门而得名。后来为方便交通,一并拆除了。中华门在天安门和正阳门(前门)之间,明朝时叫大明门,清朝时叫大清门,中华民国时叫中华门。中华门曾经是明请两朝的“国门”,平时是不能开启的,1958年拆了。毛主席纪念堂就建在中华门原址上。</p><p class="ql-block">内城的边界大体就是今天的二环。清朝入关后,清廷下令,圈占内城的房舍,给八旗居住,分别驻扎在内城四角八方。以前在内城住的居民一律搬迁到外城。</p><p class="ql-block">内城有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和宣武门。因为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内城有九座城门,所以,老北京又叫“四九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北省保定直隶总督署:省级官衙</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首脑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p> <p class="ql-block">保定直隶总督署是清朝直隶总督办公和生活的场所,建于1729年。整座衙署<span style="font-size:18px;">规模崇宏,功能齐全,</span>分为中、东、西三路,严格按照“前衙后寝“,“中轴对称”、“左文右武”的规制修建,是全国保存较完整的清代衙署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戒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黄庭坚书写的戒石铭。黄庭坚是北宋大文豪,大书法家,与苏轼、蔡襄、米蒂并称宋四家。</p> <p class="ql-block">清代的总督是掌管一省或几省的最高军政首脑,在清代是作为实职高官的。雍正二年(1724年),直隶总督成为定制。在清王朝八大总督中,直隶总督为最重要,居清朝八大总督之首,多由重臣担任。清朝有74人担任直隶总督,99任。其中著名的直隶总督有李卫、方观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p> <p class="ql-block">直隶是天子脚下的畿辅重地,其地位较他省为重,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国八督之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霍州署:州级官衙</p> <p class="ql-block">霍州署位于山西省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我国目前尚存唯一一座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p> <p class="ql-block">仪门两边各有一个小门,西边是死门,东边是生门。</p> <p class="ql-block">大堂</p> <p class="ql-block">二堂</p> <p class="ql-block">内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内乡县衙:县级官衙</p> <p class="ql-block">内乡县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据《内乡县志》记载,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历经明、清多次维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是一座十分珍贵的文史资料库。</p> <p class="ql-block">仪门西边是死门,东边是生门。</p> <p class="ql-block">大堂</p> <p class="ql-block">二堂</p> <p class="ql-block">内宅</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是我们山西忻州人,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p> <p class="ql-block">内乡县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它在整体布局上严格按照清代地方官署规制,表现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衙后寝、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狱神廟。</p> <p class="ql-block">内乡县衙受主持营建者、浙江绍兴籍正五品县令章炳焘的影响,整个建筑群融长江南北风格于一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深邃森严,变幻无穷。</p> <p class="ql-block">我的感觉是内乡县衙保存的非常完整,东西对称,前衙后寝,挎院、后宅、后花园都在。</p> <p class="ql-block">保定直隶府、山西霍州署、河南内乡县衙都立有这样的牌坊。叫“戒石”。“戒石”正面写着“公生明”,背面写的是《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p><p class="ql-block">戒石上面的字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写的,黄庭坚书写的字俊挺爽利,如长枪大戟,劲力十足。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箸名书法家,与苏东坡、蔡襄、米芾(苏蔡米黄)并称宋四家。黄庭坚还是北宋大文豪,诗与苏轼齐名,史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史称秦黄。</p> <p class="ql-block">据文献记载,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曾写下九十六字“官箴”,宋太宗取其中十六字御制“戒石铭”,命黄庭坚书写碑文及“公生明”三字,颁发到各省、府、州县,刻成“戒石”,立于官署衙门的大堂上,戒令官员清正廉洁。后“戒石”改建为“戒石坊”,成为官衙标志性建筑符号。</p><p class="ql-block">到南宋高宗赵构时,诏令“颁黄庭坚所书太宗御制《戒石铭》于郡县”,这便是后世历代相沿的版本。至此,《戒石铭》遍布全国各府州县衙门,成为经典的官场箴规。</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衙”是台湾蒋孝严先生题写的。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还真是这样,都是衙门,等级不同,规模也不一样。</p><p class="ql-block">直隶衙署启用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直到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逊位才废止,历经182年。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多是清朝重臣,重要的历史人物,有李卫、方观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可以说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真的是“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p><p class="ql-block">故宫金碧辉煌,皇规模宏大,让人震撼。直隶府衙、霍州署衙、内乡县衙,建筑规整,等级分明,耐人寻味,让人深思。看着这些历史遗存,相互参照,能直接感受到官文化,风俗人文,建筑艺术,非常值得都去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