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该走的会走,该来的会来。我本来不想写的题目会去写,本来不想做的题目会去做,岩前与我的命运与追求有着不解之缘,是水之于源、木之于本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进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日上午接着弄名人丛书这篇。先剪引言,还加上导语,后面干脆重写一段。再理后面的,收尾时特意首尾相顾。</p><p class="ql-block"> 再拍照书做配图。赶时间就求简单了。</p><p class="ql-block"> 13点放好美篇,发上朋友圈。</p><p class="ql-block"> 美篇阅读总数上169万了。看来这些天每天都有上万人看。</p> 晚上20点左右打电话给昌平,聊了半个多小时。讲次日九点在梅列非遗办公室三个人再碰头。<br> 21点去洗澡。出来看到王源楠的未接连线。连过去在忙。<br> 次日早上7点多起来,点过点击数后再忙要出去的事。八点半昌平来电话,我抓紧出去。<br> 在车上昌平说昨晚王源楠来电话,说打给我我没接,再打给他。说王对目录的看法,觉得书名用记忆不好,岩前不像列西,很多是今天的人写以前的记忆,岩前是有历史的。我说那就用陈蕃发九十年代写岩前的《岩前史话》做书名,如果嫌岩前那个,就改成杨岩。还说封面主题词他不要就抽掉,我还更高兴。这是我第3部封面上的,送给他们用了我再用还不唯一掉。<br> 到了列西的侧边办公室,讲这边更没人,好说话。不一会保兴骑自行车来了。再说王源楠的意见。第二是要突出岩前是三源之地,闽人之源、闽学之源、开闽之源。能不能摆在一起做一辑?我说我特地放后面做重点高潮的三辑,讲的就是这些。还有说他那边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放上去。我说村书记有列个他们的目录,我都剪上去了。我是因你们没回来,我早就想进去和他们沟通了。我会做村里的工作。这下是我们自己的团队有些东西要先说好。我原来是不想做的,想即便退出来也得有个目录给两方有个交代。是弄这目录看了很多岩前的东西,结果把自己陷进去了。想万一会成呢?但成得具备一些条件,大家得支持这个方案,分工分配得科学合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br> 保兴几次都没空等我说完头一点,根本就说不到第二点,就说他的。我们两人是同年,文化感觉很接近,所以初始能想到一块去,但若往深处做,就因行业特点而差异甚大了。他是明星赶场,我是老农挖井,互不兼容,完全两路,说不到一块去。<br> 这时接到本谦的电话,说他对书名《岩前记忆》的“记忆”有看法,我说了前面在车上时跟昌平说的改成《杨岩史话》,他倒觉得前面两个字还是岩前更好,我也认为岩前一语双关,所以我写王远耀时是用《万寿岩前五老叟》。后面讲到方言,我说三个人在开会。后面有空再跟他聊。<br> 再耐着性子和保兴沟通。他说到我写美篇的事,有些是不能先写出去的,像星期一去岩前。我解释我会写美篇的原因,还讲上两本书的例子。如果不让我边走边唱写美篇,那我连这题目都不爱做了。后面还是谈不到一块去,我觉得像这样没办法合作下去,没必要继续下去了,便忍不住说出口:我现在就不想做了。<br> 保兴说,那目录还是你的,你有知识产权,谁要用谁付钱给你。你后面要再组个团队也可以。他先起身出去,骑自行车回去。我同时起身走到外面一下,但没走人。随后我又再回来跟昌平说这目录的情况,解释我的做法,还有对这题目的预计。我再说我前面两本书都是一个和尚挑水吃,这下是三个和尚没水吃。我问他,我们两个和尚抬水吃,我们两个人组个团队,行不行?他说人是不能太多。他讲他考虑一下。<br> 20点时打电话给昌平,问他想得怎么样了?他说认真想过,可以合作。我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去岩前?他说星期三或星期四吧。我说能不能早点去?说可以后天去。我说我们去先和他们沟通。和你去过后,我会经常自己坐公共汽车跑进去。我做事情喜欢一口气往下做,全身心投入,没日没夜的忙。里面空缺很多,要赶快去动起来。想半年至多一年将这书忙掉。我还讲先美篇后正文,像三标厂那样。讲好我明天打电话通知岩前邓书记。<br> 我看时间还早,才20点多,就再打邓书记的电话说这事。讲我原来是三个人的团队,现在是两个人,我和黄昌平。我后天上午去岩前找你们。最好三个老人家也要在。还讲到昨天晚上我去洗澡,王源楠连线过来我没听到,他打给黄昌平了。书记说前两天我没在,几个老人家看目录,觉得要想体现些村志的东西,要摆前面一点。我跟他们讲我给邓老师的都有插进去了,邓老师这么摆自然有他的道理。我说我这些天早就想进去岩前了,是在等他们。我进去后会一样样解释给他们听。挂了电话后又想起那5部书没说,再打过去说,那就后天带住去,税号拿来后去开发票我下次带去给你们。讲可以。<br> 我再打文印老板的电话说这事。<br> 再打王本谦的电话。讲上午没空说的话,说到对“记忆”有看法是他自己想到的,跟源楠不约而同。也是刚好,应该换成史话。巧事很多,讲小魏送书给我看到王远耀的名字才想写岩前的。还说到封面主题词。我听王源楠讲不要我很高兴。他说王源楠讲不要不等于我们不要,那几句话很有力量的,不是随便有的。我说那是老天爷奖赏给我,也是奖赏给岩前的。我写了几千万字,写地域文化写最好的就是这个,将一种万年的、两种千年的,一种百年的四种力量写在一长句里,后面再也没能写出比这更好的。<br> 我想到岩前的书还可以有两种方案:一是像《新阳记》那样大32开彩页20页,正文700页; 二是像《三明姓氏考略》那样上下两册各500页,合起来1000页。旨在不是为了豪华好看,而是尽最大容量将这时能收集到的宝贵资料容纳进去。<br> 最近两三天的晚上都是提早将本该次日一早放话题的先放上去,今晚也是如此,这下轮到是那篇写岩前翠云书院信息分享会的《为三明文脉追根溯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岩前在我的书中和我的书在岩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一早起来看点击数。</p><p class="ql-block">. 我8点多时打电话给校长,她人在中村小学送学。只有再等下一次了。</p><p class="ql-block"> 我打电话问文印店老板,中午12点去拿得到吗?他说那提早做,拿得到。</p><p class="ql-block"> 我想那就上午去仁华那,几样都忙掉。先打电话,他有在三明。上午就过去他办公室。李仁泰和一堡长在,我写在纸上让他去问。</p><p class="ql-block"> 我出来上19路车时打小魏的电话,她有在馆里,我说那就过去一下。我以前觉得档案馆旧楼是我的福地,有些重大的举措会特意去她办公室开始启动,比如打电话给朱康元主任,转告林纪承书记请袁启彤老书记帮我题写书名。后面档案馆搬沙县嫌太远就不爱跑了,这下是岩前书动起来了,再去馆里沾点档案专业的仙气。</p><p class="ql-block"> 又是那么巧,车到列东时朱康元主任来电话,讲回三明了,还在倒时差。问那篇文章写了没。我说还没找到同一组的还没写。我没说的是我原来是想安排跟校长一个同是教育的单元,但校长一直没空,就连他这篇也跟着拖后了。他再讲《感悟人生》要怎么改。我说想出自己感悟出来的金句放在结尾处。</p><p class="ql-block"> 在市党校下车后再冒着零星雨点匆匆前行。</p><p class="ql-block"> 走到新馆大楼前还特地掏出手机来拍照。</p> <p class="ql-block"> 上9楼跟小魏简要的说情况,问档案的管理状况。现在是村档乡管,建区以后的在三元区档案馆。1983年以前的在市馆里。她有看过一下,也就是些当时通用的公文之类的。三元区档案馆不在以前的位置,即仁华办公室楼上,而是合并在现在的区政府里。</p><p class="ql-block"> 我做为一个以书为业的人,自然知道当今“有图为王”的阅读时代档案在文化潮流中的位置。我此前编的书都尽力体现档案专业的色彩,这次又是如此。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只是在尽最大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我半小时后就告辞了。</p><p class="ql-block"> 出来坐102车,到市政府东下。去文印店拿书。单本第5部付现金。另一套5本签单,税号拿来再开发票。</p><p class="ql-block"> 我拎着书去坐车。在车上还拿出书来看。</p><p class="ql-block"> 下午再看点击数。总数上171万了。</p><p class="ql-block"> 17点左右《时代三明》王书留言:“邓老师,想咨询您一下,如果我们要去富兴堡那拍摄的话,想让您建议一下还有哪些景可以拍的”?然后是一个未接连线。</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5月14日时王书连线我,说三元区要编一本现在的管辖范围就是包括梅列的迁明企业专刊。我前面有写过很多,从美篇上下载很麻烦,能不能发好修改的文档。我说行。</p><p class="ql-block"> 我在电脑上找,记得以前有理过,后面找到是在给总工会第二次帮忙时理的一个文件夹中,十八家,还加上各级展馆和三地书。我根据她现在的需要一番增删,把《让三明告诉世界》也放上去。</p><p class="ql-block"> 弄好后发给王书,还将政协版的档案和照片发给她。我再连线她。她正点出来看。我说情况,再说这题目怎么做。我提醒要先说建市历史再说迁明企业。聊起来时我问领导给的题目是什么呢?她念给我听,是讲三元的,致敬小三线。我还说纪录片得奖的事,专刊得提到这事。还说得奖的原因,叫她要找来看看。讲到档案和照片。档案要标是档案馆的,三标厂的照片是我提供的。她讲还要去沙县找档案馆拷些来。我说档案馆有编本档案书,18家中8470厂的老照片不错。聊了好一会。她讲文稿看过后再向我请教。</p><p class="ql-block"> 6月4日这天我连线过去没反应,便留言:“富兴堡老五金厂公路左侧上方有些红砖房可以拍。纪录片就曾在那里拍过”/“沿东牙溪再往前,到老三标厂的厂区和宿舍,也有一些红砖房可以拍,包括厂房”。</p><p class="ql-block"> 她连线过来,说留言看到了。讲看到我在纪录片走过的厂房是在哪?我说就是在里面,富兴堡过了加油站沿着不远处一下河边的路走,里面就是。她问开车去有没有什么好定位的?我说富兴集团,或者富兴堡水厂。那里有个水泥桥,对面就是水厂。路的左侧里面是厂房,外面是宿舍区。她说好像荆西火车站也有老房子。我说是有,纪录片跑去拍过。她讲评上工业城文化遗产的是那里。我说是。那时我带他们去三标厂,荆西火车站是他们自己去的。那里的老房子更大片,所以是那里评上了。</p><p class="ql-block"> 我后面将两个有红砖房照片的美篇发给她。</p><p class="ql-block"> 傍晚仁华留言回复我询问的价码。然后一番问答。我在已经大体确定了一种方案之后还不嫌麻烦再搞清另两种备选方案,是本地人做人做事会替人家想的游戏规则在起作用。想让东家有另两选,尽量做到是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 晚上洗澡前后打了两个电话给昌平,没接,可能是没听到。</p><p class="ql-block"> 6月5日一早起来点点击数。总数上172万了。</p><p class="ql-block"> 昌平6点多来电话,说昨晚手机充电关机没听到。讲好8点去他楼下。我不到7点半就拎着一袋书出去。</p><p class="ql-block"> 一上昌平的小车,我就将书包里特地带去给他的第5部拿出来放车上,并告诉他。</p><p class="ql-block"> 在车上,我打电话给邓书记说8点半左右会到。</p><p class="ql-block"> 昌平的小车没走高速,是走一条老路,对向有车来的。路上讲起交通,我讲陈景润那时去岩前就没办法当天来回,要在岩前过夜。</p><p class="ql-block"> 到村部,我特意看了一眼右侧三楼的会议室,3年前开的翠云书院信息分享会就是在那里开的。记录那次会议的美篇文章刚轮到放上话题,这下在全国范围里有几千上万的读者在看着呢。</p><p class="ql-block"> 我拎着书上四楼。我曾这样将书拎给总工会和三钢,三钢题目做好后还当展品陈列在1958工业记忆馆里;我曾这样拎给市宣传部,部长看过后指定所请省影视集团纪录片摄制组要来采访我,一番风云际会后,纪录片播出和得全国性的大奖,很多人都知道了。这次再拎到岩前村部来,是顺着老天爷写好的剧本往前走。</p><p class="ql-block"> 来到四楼书记办公室,在这以前五老叟经常来的地方,邓书记打王源楠王老的电话,请王源河老师和吕树坤老师三位老人家过来。</p><p class="ql-block"> 我将自己的书给邓书记,讲有夹着纸头的地方都是写到岩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稿目录的阐述研讨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办公室等候时,邓书记说起他们对书名《岩前记忆》上的记忆有看法,我说我已经决定改成陈蕃发用过的《岩前史话》,还从他办公桌上拿起第3部《这块土地的灵魂》翻到写陈蕃发的读书笔记那篇,指着小节名上的“岩前史话”给他看。</p><p class="ql-block"> 我还拿出特地带去的《三明姓氏考略》上册给邓书记看,他还是更喜欢原来选的《列西记忆》那样的开本和厚度。</p><p class="ql-block"> 坐一会后三个老人先后都来了。</p><p class="ql-block"> 人到齐后,邓书记讲到三楼去。到会议室围坐在会议桌前,每人一份目录二稿。邓书记让我跟大家讲一下目录为什么这么编。</p> <p class="ql-block"> 我就从封面照片开始讲起,一路往下,讲了有两个半小时,到11点半。我有带录音笔去打开了放桌面上。我前面做自己团队的工作,这下是要争取村里支持我这目录的方案,所以将最近做功课想到的,目录体现出来的,我为什么这么编,我跟岩前的缘分,从本来不想做到顺从老天爷的指令这么做,一鼓作气地往下说。</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此生第一次这样向东家阐述我主编的书。我或许是三明最痴傻的书呆子了,一辈子迷在书里出不来,看书,卖书,写书,编书。我也可能是闽北耕读学子中很特殊的一位,在杨罗李朱的文化传统浸泡下,像几十年前陈景润要朝拜翠云书院一样,这时要来岩前编一本三明文化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书,向先贤们致以最崇高的礼赞!我认自己的命运与追求了,这下是在争取岩前方面的支持。</p> 他们也都听进去了,中间也有对话,讨论。<br> 在说到屝页大图需要年代更早的全景老照片时,王源楠王老提醒说,高珍华来采访他时是九十年代,他手上可能有老照片。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我这下才想到这一茬,高兴得很。我说我跟高老师很投缘的,我去向他要。<br> 我特地问了王源楠王老,第三个源是闽王吗?说是开闽。两相比较,是开闽起的更好。他讲他和本增宣传开闽文化好几年,就是闽王颂典那一年被政府接受了,后面几年都有做。 在会上,邓书记就坐我左边。王源楠王老说时,我就跟邓书记说,我那天一听昌平跟我讲源楠的意见时,我就想到,可以直接在辑名上加上这三源的名称。我在目录上写给他看,在“第二辑 姓氏血脉”后面写上“:开闽之源”,在“第六辑 万寿岩”后面写上“:闽人之源”,在“第七辑 翠云书院”后面写上“:闽学之源”。他看明白了,说直接出现在辑名上。 11半时,昌平说,讲根据《列西记忆》的经验,要先定个框框。再说已有的目录是半文半志。<br> 后面是王源楠王老说对封面主题词的看法,跟那天晚上跟昌平说的相似。这下是直接听他说。他这下讲三源讲得有重点有例子且很有激情。我听进去了。昌平补充说这四源是怎么来,是吴庆树,我说是尤溪的。他从朱熹的诗“为有源头活水来”得到的灵感,先是落实闽江之源在建宁,然后再闽人之源,闽学之源,等等。我听到这里都很高兴了。我说源楠这个三源之地说很好,比我更接近官方的宣传。我的是从闽北学子的个人感受去写的。我的主题词可以收回来了。我再根据源楠和昌平说的写一则。<br> 再是王源河老师说。他觉得万寿岩这一辑应该重新按三部分来写,一是旧貌,二是保护历程,三是五老叟。为首的是陈蕃发。我解释情况。<br> 后面是邓书记说。<br> 因我说的时候没有时间观念,挤占了他们讲话的时间,轮到他们讲时就要简短了。<br> 会场有个女生小李,是同济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住建局的,在吉口村挂职当书记助理,开会时帮忙倒茶,会议中也有插话。<div> 中午在饭店吃饭,然后讨论了很久。<br> 吕树坤老师给我一张从光绪年间《吕氏祖谱》上复印下来的岩前古时旧貌全景地形图,有万寿岩和翠云书院的位子。<br></div> <p class="ql-block"> 邓书记说给我本增材料的电子版。我说那我就先看这些材料,我自己写的就先写本增。</p><p class="ql-block"> 14点多我们回程。</p><p class="ql-block"> 到家后傍晚时分想新主题词差不多了,就开电脑打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岩前是三源之地,闽人之源、闽学之源、开闽之源:</p><p class="ql-block"> 万寿岩史前遗址的发现,</p><p class="ql-block"> 将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20万年,</p><p class="ql-block"> 是闽人之源;</p><p class="ql-block"> 翠云书院的杨罗李朱,</p><p class="ql-block"> 造就了师生间文化传代的文化传统千年流泽,</p><p class="ql-block"> 是闽学之源;</p><p class="ql-block"> 闽王开闽是古代版改革开放,</p><p class="ql-block"> 开启了八闽大地这有福之地的千年福祉,</p><p class="ql-block"> 是开闽之源;</p><p class="ql-block"> 正如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p class="ql-block"> 是这里的源头活水滋养着三明这块神奇的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后发到编辑群去。</p><p class="ql-block"> 我明白这么难写的主题词能这么快写出来,是得以王源楠王老的高远见识,还真不愧是全国劳模;也刚好昌平点出了此说的来由,大家的碰撞就有了耀眼的火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六月二日至六月六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