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端午节前,我们夫妻俩陪年迈的父母故地重游到几十年前他们工作的老关火车站等怀旧,这些铁路小站也满载着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遥远的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父亲1973年从高坑火车站调到老关火车站,我们全家也在老关度过了七年时光。73年时我才5岁,只隐约记得全家人和家里所有物品都是用一节火车棚车车厢运到老关的。</p> <p class="ql-block">1973年33岁的父亲调离高坑火车站时在高坑车站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老关古称昭关,萍乡市湘东区下辖镇,位于江西的最西边,也是江西西大门。“东来千里皆吴地,西过两关是楚江”,老关自古就是“吴楚要塞”之地,其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时期,相传春秋末期伍子胥一夜白头由楚入吴而过昭关,即为此处(待考)。</p> <p class="ql-block">1899年动工修建的株萍铁路,是我国江南最早的跨省铁路,也是萍乡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条铁路历经百年沧桑,浸透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弘扬和纪念这段历史,萍乡市政府在湘赣交界的原老关火车站附近筹建了株萍铁路红色文化展示馆,并在共产党建党百年前一天(2021年6月30日)正式开馆。</p> <p class="ql-block">株萍铁路红色文化展示馆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真实地再现了相关的历史事件。詹天佑主持修建江西第一条铁路——株萍铁路过程中的艰辛;毛泽东经此铁路往返穿梭于湘赣两省,播撒下革命的火种;秋收起义第二团在乘坐株萍铁路火车进攻醴陵县城时,在老关取得初场胜利的英勇事迹。</p> <p class="ql-block">老关火车站位于湘赣边界,1899年开始建造,2004年在浙赣铁路线全面电气化改造后因铁路改线被遗弃改造。</p> <p class="ql-block">"汉冶萍公司"是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是清末中国创建的第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公司业务涵盖了铁矿开采、煤炭开采、炼焦、炼铁、炼钢和轧钢等现代钢铁工业生产的全部流程。汉冶萍公司的主体是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与萍乡煤矿。其中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是清末四大名臣张之洞主持创建的,萍乡煤矿则是盛宣怀接手后创建的。</p> <p class="ql-block">制约汉冶萍炼钢生产能力的最大因素是焦炭问题,早期的焦炭居然还要从德国海运过来,价格极高。为彻底解决焦炭难题,盛宣怀、郑观应委派中外矿师遍查湖北及周边各省煤田,最终勘定了江西萍乡煤矿。后经张之洞、盛宣怀奏准,汉阳铁厂对萍乡煤矿进行了大规模开发,所炼焦炭价格比进口焦炭低1/3,使铁厂成本大大降低。</p><p class="ql-block">萍乡煤矿是采用近代技术进行开采的煤矿,生产能力较传统的土法采煤有极大的提高。同时为了解决煤炭的运输问题,即开始修建了从萍乡到株洲的铁路,再通过实行水陆转接等方式(那个时候粤汉铁路武汉至株洲段还没有修通),北送汉阳炼造。</p> <p class="ql-block">1899年8月,萍醴(萍乡-醴陵)铁路破土动工,1903年 7 月通车,全长41.7公里。其中的萍醴铁路湘东木桥,长 140.2 米,由中国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p> <p class="ql-block">1937年,株萍铁路并入浙赣(杭州至株洲)铁路。但在1939年3月,为阻止日军入侵,国民党军队将南昌至株洲段铁路全部破坏。抗战胜利后,1946 年春开始逐段修复,1947年 6 月全线重新通车。</p> <p class="ql-block">因为从小就经常在父亲工作的火车站房里看全国铁路运行图,很小的时候我大概就对全国的大部分火车站和主要城市都廖记于心,这也埋下了我对地理、交通、旅游特别感兴趣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1920年11月22日,正在探索改造中国社会途径的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毛泽东,乘坐株萍铁路火车,途经老关,到萍乡进行社会考察。</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去安源》是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刘春华196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以毛泽东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1921年)并举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年)为表现题材的油画。该画“开创了无产阶级美术创作的新纪元”,文革期间在中国美术界具有和样板戏一样的地位。该画的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不含转载),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创造了中外美术史上的神话。200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江西省萍乡市有关部门决定依照该画原作中毛泽东的形象,塑造一尊毛泽东青铜雕塑像,安放在萍乡市安源煤矿新建的广场上。</p> <p class="ql-block">84岁的父亲不久前才病愈出院,但精神状态一直不佳,腿脚也走不了几步,但来到这个展示馆,看到这么多无比熟悉亲切的铁路物品和展览介绍,在铁路上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有些兴奋,不停的对着这个火车模型敲敲打打左触右摸。</p> <p class="ql-block">早年的铁路信号灯和铁路指挥旗。</p> <p class="ql-block">从株萍铁路和安源煤矿走出去的共和国将领有20多位,最有名的为杨得志。杨得志1911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洋桥一个铁匠家庭,自幼随父亲学打铁,后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工人。1928年杨得志参加湘南起义武装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7师,并随部队到井冈山。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得志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团长,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1948年杨得志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1952年夏起,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1955年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授上将军衔。1979年1月,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指挥云南方向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1980年起任国防部副部长,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p> <p class="ql-block">甘祖昌就是那位主动要求解甲归田回家务农的开国少将,1957年8月,他夫人龚全珍(1923年12月24日—2023年9月2日,山东烟台人)随甘祖昌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务农并一直从事乡村教师工作。2013年9月,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14年2月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切接见龚全珍,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span></p> <p class="ql-block">萍乡及附近的红色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浙赣线全面电气化改造以后,老关火车站原有的铁路线全部被拆除,并在铁路的路基上重新修了一条四车道公路。附近的建筑包括我们那时候的住房也基本上都拆除重建,残存在记忆里的只有这个高高的水塔和老公社礼堂了。</p> <p class="ql-block">40多年前,我和一大拨车站及周边乡村的小伙伴们经常在这个水塔周边玩抓特务、踢筒子和打苦楝子仗,每天都玩的昏天黑地不亦乐乎,直到听到父母吼着喊回家吃饭。我感觉那时虽然物质条件比较贫乏,但我们的童年时代要比现在的小朋友更开心快乐。</p> <p class="ql-block">我们原先的老关的家就在这个公社礼堂对面,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景点停车场了。</p> <p class="ql-block">据说是一个流动照相馆的摄影师早晨路过我家,于是留下了这两张1975年在老关家大门口的珍贵照片,院子里整齐堆积着方块的炭饼,那时候都是自己买煤炭掺黄泥拌水稀释成型后晒干做成的,方言俗称“做炭饼”。</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1975年全家与蔡昌华(父亲外甥,当时在萍乡“拖板车”)在萍乡老关照相馆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哥在老关公社中学的初中毕业证书(1979年)。</p> <p class="ql-block">哦,印象很深的还有这口水井,小时候大家经常在这水井旁边洗衣服洗澡,有时候人来人往还颇为热闹。那时还没有自来水,大家都是从这口水井里面打水挑水回去倒在水缸里用。现在这口水井早已被废弃,周边乱草丛生,连通往水井的路都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因为老关火车站早已被废弃,当年父亲的车站同事也都已调到其他地方去工作。但我们走在路上时,还有一些当年农村的老邻居认出了父母,他们很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拉家常,并拉着母亲的手一定要留我们中午吃饭。</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再三婉拒了老邻居的盛情要走时,老邻居坚持要去菜园子里摘了很多辣椒和豆角送给我们。</p> <p class="ql-block">离开老关,我们来到了第二个怀旧地点——灯芯桥火车站。父亲1980年从老关火车站调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灯芯桥</span>火车站,但在这里只工作了四年就又调到峡山口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灯芯桥车站也基本上与我的印象面目全非,职工家属宿舍也基本全面进行了改造,只有这个标志性的水塔还有一点点印象。不知不觉四十年过去了,过去的人物往事都在记忆中消散,如泡如影,<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梦如幻。</span></p> <p class="ql-block">1981年父母在灯芯桥火车站家属房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1年母亲在灯芯桥火车站家属房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1年十岁的妹妹在灯芯桥火车站家属院留影。</p> <p class="ql-block">灯芯桥火车站的站台空空荡荡,因为现在车站只有货运没有客运,所以站台不让外人进入。</p> <p class="ql-block">从老关搬到灯芯桥站后,我也从老关公社三角池学校转学到下埠公社杞木学校读初二,82年考到萍乡中学读高中,读完高二时家里又搬到峡山口火车站,不过这对我上学已经没有影响了。这三年高中的周末基本上都是父亲送我去搭货运火车的尾车(这应该也算是铁路职工的一项小福利)去萍乡返校的。但从萍乡回家就只能坐客运火车(那时候有每个小站都停的慢车)或者汽车了。</p> <p class="ql-block">知道这个是什么吗?这是在水塔的正下方朝上拍的水塔剪影,还挺有几何美感。</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先的峡山口火车站的客运房,峡山口火车站和老关火车站一样在2004年前后被废弃,并合并到几里路远的姚家州火车站办公。</p> <p class="ql-block">这是峡山口火车站原来的的办公大楼,那时候的电话还只有少部分单位才有,1985年高考完以后,暑假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一群高中同学到各家串门游玩,萍乡中学的校长打电话打到车站值班电话找我父亲,告诉他我考到萍乡市的理科第一名🥇的消息,并叫我赶紧去学校改报考志愿(那时候是高考完自己估分后就填高考志愿,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改志愿的),我不知道我父亲当时听到这个电话以后是什么心情和表情,估计也是万万没想到我居然走了这么好的狗屎运吧!而我又整整过了三天后才终于回到家中。</p> <p class="ql-block">这张高考准考证应该可以成为一个文物,这不仅仅是这是1985年萍乡理科高考状元的准考证,更离奇的是这准考证印的是“西江省”的(错版票😛)。</p> <p class="ql-block">对于我们这些一出生就在火车站边,从小就是听着火车的轰隆隆轰隆隆声音长大的人来说,铁路和火车已经成为我们骨髓里的一种情怀。亲戚来我家基本都会被旁边的火车吼叫声吵的睡不着,但我就如同这是催眠曲一样,铁道游击队里的爬火车钻火车以及在铁轨上玩各种花样活那更是我们铁路子弟小时候的家常便饭,例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把铁钉子放在铁轨上,让火车把它压扁成刀片等。</span></p> <p class="ql-block">回忆往事,唏嘘不已。四十多年过去,当年在铁路上行走如飞年轻焕发的父亲不知不觉的已到耄耋之年,而那时调皮捣蛋鬼小精灵的懵懂少年现在已两鬓斑白即将进入老年行列,旧物旧景旧情已如烟云般在记忆中逐渐飘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