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写实滇云事 又教弟子作文经------记云南著名新闻人刘祖武老师的传奇人生

宝木新弦

<p class="ql-block">⽴德、⽴功、⽴⾔自古被世人称为激励⼈⽣的“三不朽”,而我对刘老师的的进一步了解却就是在读完了他最近写作的那本供他和家人阅读的自传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刘祖武老师是我们云南新闻界的名人,而我只是他的一名普通学生,无名之辈。以我的资历和资质而论,无论如何也没有资格在他这个关公面前谈刀论法的。</p> <p class="ql-block">但刘老师一直是我的偶像,又曾经多次到过易门、玉溪采访、写作和讲学,特别是为宣传易门,我和他合著《珠映易门》一书时,得到了他言传身教的教诲,比其他同学多了一点点了解他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今年已经74岁,他是我们云南新闻战线中以笔书写人间冷暖,用镜头记录社会万象的名编名记名总,是一名用笔记录生活,用笔为民服务,用笔战斗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他经常提醒和告械我们说:“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落笔要用心,写作应有德”,并一直为我们作出了示范。</p> <p class="ql-block">在他投身新闻工作的34年中,前25年效力于云南日报,后9年工作于春城晚报。他从一名普通通讯员做起,从普通记者做起,先后担任了云南日报驻楚雄、曲靖、文山的驻站记者,社总部的记者部副主任,高级编辑。1999年11月,担任春城晚报副总编辑,2003年4月转任总编辑。在长达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给我们留下来这样一串坚实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社会的大染缸里辩忠奸。</span>刘祖武老师出生在楚雄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自小天资聪慧、朴实善良、勤奋好学。他性格耿直刚毅,自主自律意识强,不服输是贯穿于他整个职场的主旋律,就犹如一株被压在巨石下的小草,虽然在岗位立足、职称评定、职务提升中累遭嫉妒和打压,但始终不屈不挠,自强不息。</p> <p class="ql-block">他曾经历过从鹿城小学考入楚雄一中时因说不清的原因,无法注册入学的悲剧;也曾入选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五名优秀跳级生的行列,更是在踌躇满志,信心爆棚,摩拳擦掌等高考时等来了高考无限期推迟的通知。</p> <p class="ql-block">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和其他热血沸腾的青年才俊一样,怀揣21元钱就去北京“朝圣”,到农村插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期间,还以看管员的身份,知恩图报保护即将被批斗的姜树荣老师,为抢救七麻袋稻谷几乎丢了命的事。</p> <p class="ql-block">1971年7月,他凭借自己的踏实肯干,良好口碑和能说会道及表现优秀的知青身份,被楚雄县招收为县委政工组的干部。只可惜在报到过程中名额被他人所占用,最终被分配到县蔬菜水果公司工作。一年后,他再次凭自己的实力被调入了楚雄县委宣传部并担任副部长。</p> <p class="ql-block">1977年10月,调入云南日报工作后,他始终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调查研究,深入采访,敢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写出了不少有事实,有分析,有针对性的内部文章。仅1979年上半年就写出了4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部报告。其中《禄劝县粮荒严重》一文引起了省委领导的重视,及时解决了该县群众部分粮荒问题;所报的《楚雄州喷灌“万池会战”问题及其他》一文却因云南高层领导意见分歧,差一点就作出了对他进行处分的决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硝烟弥漫的前线写忠诚。</span>战争是国家之间矛盾激化的最高形式。以新闻采写立足的他,多次因年富力强、学富五车的优势而捷足先登于祖国西南边疆战场。</p> <p class="ql-block">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他五上老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奔赴在硝烟弥漫的前线采访报道,</span>直面战争的洗礼。<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中,经历了最近一颗炮弹距离他60米的地方爆炸的危险,看到战争极其残酷的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1987年1月,他作为随团记者,全程参与并报道“两山”英模报告团在首都北京的活动,进入人民大会堂,登山天安门城楼,先后见到了不下10位副国级领导。</p> <p class="ql-block">在两上扣林山采访报道中,他深入战壕、猫耳洞、观察哨位、机枪射击点,手榴弹投掷处,与指挥员交谈,到战士中采访,写作报道了一批前线指战员英勇事迹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在平远街武装扫毒的战斗中,他一直奔走在省委工作队领导、部队首长、参战公安人员、武警官兵中了解工作推进情况,到战斗现场迂回观察,抽丝剥笋地揭开了平远街的层层面纱,较好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宣传报道任务。并充分利用担任上海文汇报、天津日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及时撰写了长篇通讯《云南平远大扫毒》等重量级的文章,让全国人民及时了解当时的战斗状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灾情报道“禁区”中突破前行。</span>自然灾害是人类首要的天敌,身处滇云新闻一线的他首当其冲冲在最前沿。1988年发生的澜沧耿马大地震,他是第一个进入临沧地震灾区的省报记者;1996年发生的丽江大地震,他是最后一名撤离灾区的记者;2000年1月是通海大地震30周年祭的日子,他这个被云南新闻界公认为地震灾害报道的专家,又一次被指派到了一线,并因此成为了第一个在媒体上披露通海大地震灾情的记者。</p> <p class="ql-block">在澜沧耿马和丽江大地震的宣传报道工作中,他身体力行、废寝忘食、巧妙设计,长短文结合、<span style="font-size:18px;">快速高效,稿件频发,紧紧抓住一个省报记者很难获取报道中央首长视察灾区情况的采访机会,较好地完成了对李鹏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的新闻采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广阔的“字地文田”中勤奋耕耘。</span>在新闻单位立足的人犹如打铁者,得靠自身的业务过硬,因为行与不行,立马就会得到验证。刘祖武老师采访作风深入,写作功底深厚,既是擅长采写新闻的“快枪手”,更是一位善于积累的“富”记者。曾创造出了采访省长和志强时半个小时就写出1800字的新闻送审稿。</p> <p class="ql-block">34年间,他除把哪些组织交给的一系列急、难、险、重的宣传报道工作写成消息、通讯、评论和新闻调查,调研报告等文体的文章外,还先后写作出版了23部由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个人著作。</p> <p class="ql-block">1983年,他写作出版了各30万字的《新闻采写技巧》和《新闻策划技巧》;2009年以来,他又陆续撰写了4部总字数达120多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漫湾风云录》《小湾十年》《世纪高坝》和《美哉大丽高速公路》;2019年,他写作出版了20余万字的《李孟北评传》,他写的1·4万字的李孟北小传《杂文中闪烁真理追求》文章被收入了《中国名记者》一书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百花竞放的桃李园中育新苗。</span>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只有把更多的人培养起来,事业才能后继有人,发展壮大。刘祖武老师就是秉持这样的想法第一次走进由云南省广播电视厅与北京广播学院合办的全省首届广播电视大学新闻大专班讲台的。</p> <p class="ql-block">1986年,他经过省内6位大学教师的竞争试讲获胜后,走上了意在为解决全省广电系统在职记者编辑的学历问题而举办的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专班的讲台,为120名首届招收的学生授课。1997年,他又通过了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的试讲考核,被聘为新闻系教师,为新闻系本科班授课。2009年,更是被云南大学新闻学院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给该院研究生讲授《报刊业务课》并带研究生,被誉为云南新闻界新闻教学外聘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据了解,自1986年11月至2020年6月,他先后受聘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的任课老师或客座教授,培养正规学历教育的新闻学生近千人,带出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16人,培训云南各类媒体从业人员上万人。应邀到四川、重庆、贵州和内蒙等省区讲学10余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传承优良的家风中加瓦添砖。</span>立言是历代前人对子孙后人的教海,是维系一个家族团结和睦的意识形态。为使刘氏家风代代相传,刘祖武老师对他们两代人中经历的重大事件、重要节点的事情进行了总结归纳。他不避讳、不隐恶,也不溢美,据实直书,终于在他的74岁之年以《跋涉不易》为书名,为后人写作了这本自传。</p> <p class="ql-block">自传中,他对刘氏家风进行了总结归纳:他说做人,要做一个正直、有原则的人;打铁还需自身硬,练好本领最重要;随时都要有敬畏之心;爱惜身体,珍爱家庭。</p> <p class="ql-block">在他看来,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艰难跋涉的历程,而刘氏家风的传承当然地从他和他的父亲、母亲和哥哥跋涉不易的经历中出来。他给刘氏后人理清了祖宗的来历,祖祖辈辈经历了哪此事,不同时期的他们怎样繁衍生息了下来,警示后人怎样为人处世,善良做人。告诫刘氏后人要团结和睦,强健身心,传承家风,何时何地都不做辱没祖宗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总之,他是一个遵从事实,还原事实真相的时代记录员;是除恶祛邪、匡扶正义的急先锋;是架在政府和灾民间的连心桥梁,更是把战区官兵英雄壮举举荐到荣誉丰碑的推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