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蓝喉太阳鸟,是雀形目花蜜鸟科太阳鸟属。雄鸟体长13-16厘米,雌鸟体长9-11厘米,属小型鸟类。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雄鸟前额至头顶、颏和喉辉紫蓝色;背、胸、头侧、颈侧朱红色;耳后和胸侧各有一紫蓝色斑,在四周朱红色的衬托下甚为醒目;腰、腹黄色;中央尾羽延长,呈紫蓝色;雌鸟上体橄榄绿色,腰黄色,喉至胸灰绿色,其余下体绿黄色。</p> <p class="ql-block"> 蓝喉太阳鸟分布在中国陕甘南部及以南的华中和西南地区,亚洲东南部地区。 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沟谷季雨林和常绿落叶混交林中,也见于灌丛、竹林和林草坡等环境;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活动于繁花盛开或具有寄生植物的乔木冠层,很少到近地面活动,谨慎敏捷。主食花蜜和其他植物分泌物,兼食鞘翅目、半翅目等昆虫及少量蜘蛛、花叶等食物。繁殖期在4-6月,营巢于常绿阔叶林中,以植物茸毛、苔藓、草、纤维和蛛网等构成椭圆形或梨形巢。窝卵数为2-3枚,卵白色且有红褐斑,雏鸟晚成。</p> <p class="ql-block"> 太阳鸟得名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鲜艳的羽衣在太阳初升或雨过天晴时,闪现红、黄、蓝、绿等耀眼的光泽,夺目异常。</p><p class="ql-block">太阳鸟,世界共有14种,中国有6种,被誉为“东方的蜂鸟”或“月下老人”。这种鸟类因其独特的羽色和活动习性而得名。每当太阳初升或雨后初晴,太阳鸟和蝴蝶、蜜蜂等在万紫千红的百花丛中成群飞翔。它们的羽毛呈现出红、黄、蓝、绿等耀眼的光泽,这种夺目的外观使得它们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因此得名“太阳鸟”。</p> <p class="ql-block"> 蓝喉太阳鸟为观赏鸟,传粉和抑制虫害。国家“三有”保护鸟类。湖南省重点保护物种。已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 食性:主要以花蜜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 黄腰太阳鸟,共有16个亚种,小型鸟类,体长10-15厘米。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雄鸟额和头顶前部金属绿色,头顶后部橄榄褐色。其余头、颈、背、肩、颏、喉、胸以及翅上中覆羽和小覆羽概为红色,腰黄色,颧纹和尾紫绿色。中央一对尾羽特形延长,腹至尾下覆羽灰绿色沾黄色。雌鸟上体灰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橄榄黄色,下体灰色沾橄榄黄色。</p> <p class="ql-block">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等开阔地带的次生林、竹林和常绿阔叶林中,夏季最高可到达海拔1800米的常绿阔叶林,冬天也在果园、庭院、农田地边树丛和村边等开阔地带的小树林内出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小群。主要以昆虫和花蜜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p><p class="ql-block">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是新加坡的国鸟。</p> <p class="ql-block"> 主要以昆虫和花蜜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据4个鸟胃的剖检,所吃食物主要有甲虫、双翅目昆虫、蚂蚁、寄生蜂和小蜘蛛等。</p> <p class="ql-block"> 黄腰太阳鸟为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雀形目太阳鸟科太阳鸟属,留鸟;为小型鸟类,雄鸟头顶辉蓝绿色,上体橄榄绿色,腰明黄色,中央尾羽亮翠蓝色,羽轴针状延长,外侧尾羽黑色具白色端斑,头侧黑色,颜、喉和胸为绛红色,其余下体橄榄黄色;雌鸟上体橄榄绿色,下体灰绿色,尾羽羽轴不延长。因其中央的两根尾羽很像燕子,所以也被人称之为燕尾太阳鸟。</p> <p class="ql-block"> 主食花蜜和其他植物分泌物,兼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p><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吸食花蜜,起着传播花粉的作用,作为笼养鸟也具有观赏价值。通常,叉尾太阳鸟会被误认为是蜂鸟。原因是经常有人看到其飞到刺桐花的枝头食蜜,而且还有空中悬飞在花枝头的本领,故常被戏称为中国蜂鸟。如同叉尾太阳乌金属般的体色一样,其叫声也满是重金属的味道,连续急促,类似打击乐器里面的钵所发出的的高颤音。</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