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雨润葱茵遍地芳,炎炎六月热天长。”六月有繁花次第开放,六月有和风轻轻吹拂,六月更有大庆英语人共赴的这一场教研的盛宴。在这碧水青山,生机盎然的六月,大庆市初中英语单元教学工作站于6月3日在大庆市初中英语教研员王红军老师的带领下,在东城领秀学校举办了同课异构暨本学期总结大会。本次同课异构的题目是七下《Module7 Unit2 I was born in Quincy》由来自工作站第一组的王馨甜和第二组的高璇进行讲授。工作站六个小组的成员共19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校方致辞共期待</p> <p class="ql-block"> 龙舞苍穹瑞气扬,凤栖玉树彩云祥。首先校长代表东城领秀学校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教育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学习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教研活动是老师最好的成长平台。立足大单元,赋能新课堂。承办本次活动,一方面感谢教研员王红军老师引领的大庆市初中英语单元教学工作站对我校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我校一直致力于发展“四气五安”的校园文化的体现: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课堂听见思维流淌的声音,同心协力,向学而教,我们一直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吾家有女初长成,目之所及皆星辰。两位青年教师,一位是来自我校的王馨甜老师,一位是来自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的高璇老师,饱含着对教育的热忱,同堂竞技。都说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同课同台展教艺,异构异思显匠心。相信在教研员王老师及整个工作站团队的精心打磨下,两位老师已经准备好了,那让我们共同期待两位老师给我们的思维的碰撞与教育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课异构显风采</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由第一组的王馨甜老师呈现,王老师将这节课设置成了一节写作课。“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诗句导入,王老师从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了分析,分别是社会、房子和朋友。每一部分都将其分为了探究、迁移、解释、评估四个环节。</p> <p class="ql-block"> 在社会这个环节中。王老师带领学生们对昆西这座城市做了整体的描述。学生们认真回答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都是为写作框架埋下的伏笔。在作品的呈现当中,学生也可以互相欣赏,互相借鉴。这一环节中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城市的代言人。在文章中提到了两位总统,而在我们自己的城市中王老师一步步引领学生,鼓励学生开口分享自己城市中的形象代言人。在第二部分房子中,王老师带领学生们分析了贝蒂如何描写自己的房子,进而引申到我们要如何描写自己的房子。包括房子的内部结构以及房子外面周围的一些环境。在最后一部分朋友中。王老师带领学生们阅读文章,了解贝蒂对于朋友的描述。而在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自己的朋友,那对于朋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大家都可以写在纸上,在呈现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互相评价,指出自己喜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升华环节,从One day I will go back.思考贝蒂对于家乡的眷恋在什么?也许在于人。“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所以我们要珍惜身边人。”王老师的课温馨而浪漫。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第二组的高璇老师进行呈现,高璇老师将这节课设置成了一节阅读课。以贝蒂的情感为线索,逐步带领学生探索出昆西中最吸引贝蒂的因素。高老师从名人故居导入,从李白、毛泽东、梁启超以及鲁迅的故居引入到了今天的主题,故居并不是名人才有的,我们普通人也有 故居,而且故居通常都是一个人过去生活的一种标志,那么今天我们就去贝蒂过去的生活中看一看。</p> 高老师将本节课分为了四个部分:I was born. I was there. I left. Will I come back?而这也是高老师课程的明线。而相对应的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I had friends. I played with my friends. I miss my friends. I visit my friends.明暗两条线的挖掘逐步探索出了贝蒂的情感变化,也使得学生最终探究出在昆西这个地方最吸引贝蒂的就是贝蒂的朋友。随后高老师抛出了这样的问题:This is Betty’s Quincy. What about your Quincy?接下来同学生针对自己的家乡而展开了讨论,最终以采访的形式进行呈现.每一小组的同学都对此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吸引他们的有自己的奶奶,有自己的是学校有天空中飞翔的鸟儿,也有曾经对自己友好的邻居们。还有的同学谈到了想回到家乡当老师,诸如此类。 <p class="ql-block"> 最后高老师也讲述了自己的关心所留恋的之处,那就是她和她已故爷爷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原来在每个人心中“昆西”的意味都是不同的,但是这些都会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p><p class="ql-block">高老师的课堂用真实存在的情感感染着学生们,在阅读他人文章的同时,找到了自身情感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听课评课促成长</p> <p class="ql-block"> 杜鹃老师就两节课的精彩之处进行了细致点评。学生们在课上的积极表现和饱满的精神状态给杜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杜老师说在授课过程中,王馨甜和高璇两位老师都能对文本进行深刻解读,展现大单元工作站的学习成果,从文本解读到课堂的实施,从教学设计以及课堂组织高效有序,在任务中推进,实现教学目的达成。在两节课中,学生互动非常到位,课堂气氛融洽。杜老师就两位老师存在的课堂时间把控问题提出建议。指出在环节设置上,王老师应该对语料进行取舍,突出重点。高老师在最后环节的interview的部分,可以将题目设置得再精巧一些,利用what、 why、 how这样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或表达,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p> 孙冬雪认为王馨甜老师能在公开课上选择作文课讲授,是一个勇敢的挑战。在作文讲授过程中,从社会、代表人物、朋友、房子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层层铺垫,训练写作能力。又从贝蒂的昆西生活引申到学生的大庆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写,通过写作支架构建,训练了学生写作能力,助力学生以后的学习。孙老师建议在作文生成的最后若让学生进行总结,效果会更好。孙老师认为高璇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老师通过问题追问和问题链的设置,层层递进,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贝蒂对家乡的情感阐述,结合最后高老师自身对家乡的情感融合,学生们对家乡情感的眷恋之情会进步加深。孙老师建议加入学生想象,想象多年后的情形和对家乡的回忆,会有更好的效果。 刘艳芳老师说馨甜老师的课让我们眼前一亮,通过一首诗给我们代入优美的意境,小燕子衔着一朵玫瑰给我们送来贝蒂的信,让我们给贝蒂写回信,通过美的意境设置突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直击主题。在文本分析时,馨甜老师逐渐为学生搭建脚手架,通过问题设置,逐段地对文本结构进行梳理,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写作框架,为学生接下来的写作输出做好良好铺垫。文章最后,馨甜老师把树人目标定位回首过往,珍惜身边人,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真正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在点评高璇老师的课时,刘老师指出高老师的课带领我们感知过去、感受过去、分享过去,是非常踏实的一节课。通过学情的实际分析,针对学情恰到好处地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带领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引领学生思考,完成文章结构的导图,一边梳理文章脉络,一边就细节问题进行探讨。在深度解读文本时,高老师善于提出从应用到理解,从分析法到评价等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由低阶向高阶转换。在活动中,高老师配合“我的昆西”,进行了活动整合,恰到好处地将激起了学生和全场老师的共鸣。 陆金玲对两节课的学生参与度给予了高度赞扬。陆老师指出在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学情设置不同的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教师的引领,吸引学生全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全节课学生能够保持热情饱满的学习状态。并能够根据教师设置的悬念,深入思考,解决自己的问题冲突,实现了课堂上的学有所得。王馨甜老师的作文课生动活泼,层层深入,从听、说、读、练、写、评多个环节层层推进,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陆老师认为高璇老师的阅读在讲述我的昆西生活中,通过两条线索深入解读文本。实物线索是明线,通过昆西生活房子的由内到外的描述以及在昆西能做的事情进行阐述。情感线索是暗线,陈述了我在昆西的感受,喜悦、惬意、留恋、悲伤以及见到朋友的期待。通过明暗两条线,将文本深入挖掘,带学生走入切实的昆西生活中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上获得新的感悟,能力得到新的提高。课程最后通过讲述我爷爷的故事,引发共鸣,带领学生引发对故乡情感的眷恋,是有温度的课。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见证成长润心声</p> <p class="ql-block"> 在大家激烈的讨论之后,由工作站两位组长分享心声。第一组组长马超针对王馨甜老师的写作课给予充分肯定,她希望大家在日常课中,也可以结构化,逐一段落训练学生写作技能,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二组组长黄云涵戏称两位老师的课不仅有“颜”值,更有“研”值。给学生上课,就像“谈恋爱”。一物降一物,互相hold得住。Hold住课型、方法。教无定法,教有常法,贵在得法。两位老师都能够在自己擅长的课型内发挥出自己的专长,两位教师同课不同效果,但都将爱贯穿课堂始终。高璇老师的阅读课,明线、暗线清晰,问题构架循序渐进,语篇解读情感价值高,易共鸣,引人入胜。最后,黄老师用“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乡一盏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专业引领明方向</p> <p class="ql-block"> 最后, 王红军老师就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发言。王老师说特别感动于工作站老师们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 并对老师们辛苦的付出表示高度的认可与祝贺, 她说每一位老师在工作站成长的过程中所得所获注定会令我们一生难忘。</p> 此外, 王老师对两节课例展示提出了几点思考:同样一个课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主题, 虽然授课方式不一样,但两节课均是基于情感为主线的文本分析,充分挖掘主题, 落实到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 美丽的花瓣和动人的故事, 回首往事, 珍惜身边人, 是多么让学生难忘的一节课。 如果我们的课堂能够建立在给学生架构知识的基础之上, 同时又能够让学生享受情感上的提升, 人生就是美好的。大庆的教育走在教育的前言, 教育理念和课标以至于我们的中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所以我们的课就要求我们要浸润我们的学生,除了传递知识, 还需要温暖他们, 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向往, 能够发现成长的乐趣,真正的落实立德树人,做到核心素养落地, 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的意义 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让各位老师们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执教者和听课者都受益匪浅。在本次活动中,既有优秀教师的课堂实践,又有王红军老师和各位老师的深刻点评,共同组成了教学研究的饕餮盛宴。教师们通过本次活动领略到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魅力,感受到了深邃智慧,日后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更好地执教育人奠定基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撰稿人:刘艳方 李海燕 梁娇娇 陆金玲 高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拍摄:张佳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编辑:高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审核:王红军 马超 黄云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