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是大型涉禽,具有涉禽的嘴长、脖子长、腿长的特点,适于在浅水活动和觅食。全球鹳属有七种:白腹鹳、白颈鹳、黄脸鹳、黑尾鹳、东方白鹳、白鹳和黑鹳。中国分布有东方白鹳、白鹳和黑鹳。它们在中国的东北繁殖,在长江以南越冬。东方白鹳过去一般作为白鹳的一个亚种,但现在独立成为一种,两者的区别在于,东方白鹳体大,喙黑色,而白鹳喙为红色。<div> 黑 鹳鸟不仅是一种高雅端庄而美丽的鸟,还是被人类敬而尊之为〝吉祥鸟〞。其行为习性显视着力量、永恒、刚正、神秘、高贵、坚强。志存高远、忠贞不渝、尊长爱幼、生性好洁等难能可贵的品质,被誉为〝鸟界君子〞。</div><div> 我国药王孙思邈,因老鹳鸟常食一种草,而得出此草无毒,能治风湿邪气,命名此草〝老鹳草〞。民间习用的老鹳膏和老鹳草外用治疗风湿痺症,一直流传至今。因而被誉为仙禽。<br><div> 在中国鹳属的鸟,数量稀少,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div></div> (一)东方白鹳。摄于天津、临沂、盐城动物园区。 东方白鹳是鹳形目鹳科鹳属的大型涉禽。嘴长而粗壮,嘴的基部呈深红色且较厚,眼睛周围、眼线和喉部的裸皮均为朱红色,眼的虹膜粉红色外圈黑色;体羽主要为纯白色,翅膀黑色具有绿色和紫色光泽;颈下有呈披针形的长羽,求偶炫耀时能竖直起来;腿、脚都呈鲜红色;飞翔时颈部向前伸直,腿脚则伸到尾后,尾羽展开呈扇状,飞羽散开,上下交错,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盘旋滑翔。 东方白鹳在中国除西北、西藏、广东、广西和澳门以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但个体数量特别稀少。在中国东北地区和山东黄河三角洲是主要的繁殖地,在长江中下游越冬。主要栖息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和水渠岸边地带。<div> 东方白鹳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觅食时常成小群,慢步在水边或草地与沼泽地上,步履轻盈骄键,边走边啄食。食性因季节变化,食物种类非常丰富,冬春季主食植物种子、叶、草根、苔藓;夏季以鱼为主,也吃蛙、鼠、蛇、蜗牛等;秋季还捕食蝗虫等。</div> 东方白鹳繁殖期4~6月,巢区选择在没有干扰、食物丰富而又有稀疏树木或小块丛林的开阔草地和沼泽地带。窝卵4~6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31~34天,雏鸟晚成性,63日龄离巢。寿命可达48年以上。 图片选自哈尔滨日报。 (二)黑鹳。2012.6.28摄于天津动物园。 黑鹳是鹳形目鹳科鹳属的大型涉禽。体长100~110厘米。俗称乌鹳、锅鹳、老鹤等。黑鹳头、颈和脊均为黑褐色故名黑鹳。黑鹳嘴长而直具红色,基部较粗,往先端逐渐变细,鼻孔小呈裂缝状;眼周有红色裸露皮肤,虹膜褐色或黑色;上体和上胸黑色,并带有辉亮的绿色光泽;背、肩和翅具紫色和青铜色光泽;胸亦有紫色和绿色光泽;前颈下部羽毛延长,形成相当蓬松的颈领,求偶期间能竖直起来;下胸、腹、两胁和尾下覆羽白色;腿甚长,胫下部裸出,脚前趾基部间有蹼,爪钝而短,都具橙红色。 黑鹳繁殖于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区,越冬于山西、河南、四川、云南、等和长江中下游和台湾。栖息于偏僻无干扰的开阔森林及森林河谷与森林沼泽地带,夏季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河岸和沼泽地带。黑鹳性孤独常单独或成对在河边浅水处活动,性机警而胆怯,听觉视觉均很发达,人很难靠近。<div> 黑鹳通常在无干扰的、清澈见底的河渠、溪流的洁净浅水处觅食,食性主要以鱼、虾、蛙、蟹、蜗牛、雏鸟和昆虫等为食。</div><div> (图片选自网络。)</div> 黑鹳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的森林大树上或森林中河流两岸的悬崖峭壁上。雌雄共同筑巢,恋爱一年后结为夫妻,终生不离不弃。窝卵4~5枚,第一枚卵产出后开始孵卵,雌雄轮流孵卵并必有一只守候巢穴,孵化期33~34天,雏鸟晚成性,育雏期长大四个月,也是两亲鸟必留一只守护雏鸟安全,另一只外出觅食,75日龄后可随亲鸟觅食,夜晚回巢亲情和谐,100日龄才不归巢了,3~4年性成熟,寿命可达31年。 谢谢观赏<div><br></div><div> 摄影:小雨,桂花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