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临中三皓》</p><p class="ql-block">前几天,我和老朋友任仁先生通过越洋微信聊天,谈到了临泽中学曾经的三位抗战期间就参加革命的元老,不禁感叹:“老骑士精神依旧,勇敢者历尽沧桑。”由此而萌生了涉笔的冲动,从而与更多的朋友们一起分享临泽中学的前世今生,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此念头一出,任仁兄当即表示赞同,让我来写一篇聊天散记《临中三皓》。</p><p class="ql-block">体育老师郑文澍</p><p class="ql-block">“同学们,政府拿出这么大块的土地建操场,让你们锻炼身体,是为了你们能够健康成长,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强健体魄,将来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这是临泽中学体育老师郑文澍在体育课上的一段讲话。一位县属中学的体育老师,能发自肺腑地对学生说出这样的训导,捐华务实,掷地有声!想必他定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人。</p><p class="ql-block">郑文澍,1914年出生在福建莆田,因家境贫寒,父亲给当地一位进士家里当长工。后来,这位进士做了瀚林编修,郑文澍和父亲一起随主人家搬进了县衙门的高墙大院。到了县城以后,虽然可以读书上学了,但毕竟是寄人篱下,上学也是读读停停,但他一直都坚持锻炼,拥有一副好筋骨。20岁那年,初中毕业。因家里没钱,不能再供他去读高中,就报考了当地的师范学校,那时候,在师范学校上学是包吃、包住,还能领取一些生活费用的。</p><p class="ql-block">在师范学校就读期间,他的体育成绩十分突出,学校开运动会,只要是他参加的项目全得冠军。体育老师建议他今后去报考体育大学,但他觉得自己个子不高,上体育大学前途有限,所以没有在这面多作考虑。3年的师范学校生活,他不但刻苦学习,生活也很自律,并且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p><p class="ql-block">毕业后,他考进了黄埔军校第13期,接受严格的军事培训,当时的教育长是抗战名将张自忠。张将军一身正气,为人师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这里,郑文澍不止一次见到过校长蒋中正。</p><p class="ql-block">由于在黄埔军校成绩优异,郑文澍被派去昆明空军学校学习飞行,曾经多次飞越过由美国飞虎队护航的驼峰航线,运送抗日物资。当年可以闯驼峰航线的飞行员少之又少,可以幸存下来的人真的是九死一生。</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郑文澍进入中央军政大学继续深造了1年半,当年,以他这样的教育背景,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可以想象的。</p><p class="ql-block">就在他的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郑文澍的一位好友,也是他的老上级,国民党空军运输股股长。因为手下押运失职,将一船航空汽油给烧了,结果这位股长被问责坐了大牢。郑文澍为了救这位好友,放弃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四处奔走,托人说情,历经半年多的时间,才将朋友从监狱里救了出来。</p><p class="ql-block">常言道,好人就会有好报,善良之人鸿福深。郑文澍又一次获得了去美国的机会,来到了西雅图学习航空技术。在美国近两年的时间里,接受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专业培训。郑文澍深知这种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尽可能地多学多看,多积累一些航空专业知识。将来回国后可以为我所用。</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涨了见识,开了眼界。看到了旧中国和美国在各方面存在着的巨大的差距。再看看孔、宋家族不顾一切地发国难财,不遗余力地把财产转移到国外,他开始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心生厌恶。回国后,虽然被晋升为空军中尉,安排在上海空军司令部工作,但他对国民党蒋介石已经失去了信心。</p><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了1949年,本来他是持有特殊通行证可以飞去台湾的,但他却坚持留在了上海。并在规定时间内去闵行大厦交出了随身携带的虎牌手枪和持有去台湾的证件。表示听从共产党安排,决心为新中国做事。至此郑文澍36岁,正值年富力强。赶上新中国百废待兴,可以在人生的后半场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专业特长。</p><p class="ql-block">郑文澍很快就被安排在上海市人民空军二十一厂工作,后又调任南京航空学院从事航空教学。还在江苏省体工大队担任过自行车队的教练。按当时的级别应该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p><p class="ql-block">人的未来往往最难以预料,由于历史原因,出于国家安全条例,他被送到了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临泽中学,担任体育老师。兜兜转转十几年的努力奋斗,结果还是回到了一个师范毕业生该有的归宿。</p><p class="ql-block">被下放到临泽中学当体育老师,对于郑文澍来说,虽然是大才小用,但当他跨进校门那一刻起,心里还是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既来之,则安之。作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也有很多有意义事情可以去做的。</p><p class="ql-block">大家很快发现,这位新来的体育老师谈吐举止完全有别于一般人,在他身上一直保持着特殊的精神气质。每天早晨坚持独自出操,上课前总是先把体育器材放好位置,排列得整整齐齐。上课时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他的体育课科目多,内容丰富,喜欢给学生做示范。除了上课之外,他还在学校组成了田径队,放学后进行校队训练。倡导田径是体育之母的理念,学校运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打磨,竟培养出了好几名短跑健将。</p><p class="ql-block">在当年物质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他仍然向学生讲解基本营养知识,和大家分享健康成长的意义,有一次,他和任仁各自带队去高邮参加县中学生运动会,在体育场见到任仁后问了一句:“给运动员准备巧克力了吗?”弄得任仁不知道怎么回答是好。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临泽镇上怕是有95%以上的人都不晓得巧克力长得是什么样子,就连大白兔奶糖都很稀有。</p><p class="ql-block">平日里,有人见他吃苹果不削皮觉得有点难以下咽,原因是以前的苹果都是自然生长,苹果皮比较老,表面看上去有些斑点,一般都会把皮削了再吃。郑文澍告诉大家吃苹果把去皮太浪费了,在国外物质条件那么丰富的情况下,吃苹果也是不用削皮的。</p><p class="ql-block">镇上的人都知道,临泽中学里有个头发有点花白的小个子体育老师,整天穿着鲜红的运动裤,经常在篮球场上当裁判。今天看来这只是个常规操作,目的是为了增加双方球员的辨识度而已。但在当年这可是让人感到非常震撼的穿着。</p><p class="ql-block">命运总是那么捉弄人,郑文澍老师后半辈子十分坎坷,1968年,学校虽然开大会宣布了他是革命干部的身份,但同时也欢送这位革命干部去参加新农村建设。所以,他又从临泽中学再次下放到临泽公社临北大队,实实在在去当了好几年的农民。</p><p class="ql-block">文革后期他曾向组织上提出过回原籍福建莆田的想法,但由于福建与台湾相邻,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所以未能批准。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才从农村调到了高邮城南的红旗中学继续当体育老师,他在红旗中学期间,同样也培养了一批成绩相当出众的体育人才。</p><p class="ql-block">郑老师转眼就过了耳顺之年,在退休还是离休的问题上,当地把握政策的有关人员一直含糊不清,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后因夫人的几千元的医药费一直解决不了,心里比较郁闷。抗战时期和美国飞虎队一起出生入死,为了抗日飞越驼峰航线运送物资。解放后无条件地听从组织上的安排,先后从上海到南京,再到高邮。兢兢业业地投入教育事业,为培养下一代认真工作了一辈子,临了连自己夫人的这一点医药费都没处解决,实在是令人心寒。当时有关部门勉强答应帮他曲线处理此事,但他坚决不同意,光明磊落他不想委屈求全。这件事对他的刺激很大,深深在心里埋下了阴影。到了晚年,有些郁郁寡欢,精神状态日渐消沉。最终出人意料地在家用特殊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旅途,令人唏嘘……。他以这种方式与社会告别,用无声的倔强回应了时代对他的不公。同时也唤醒了很多人再次认真地审视他努力奋斗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后记:临泽中学是我们每一位学子心中的最美的相册,记忆是重新翻阅过往的必由之路,当你暮然回首时——前尘往事随风而来,精彩在下一节《老临中群英谱》会呈现给大家。</p><p class="ql-block">注:本文得到了好友任仁先生的大力支持,对任兄的记忆力表示钦佩</p><p class="ql-block">,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宝珍亚写在茶余饭后</p><p class="ql-block">———西班牙阿利坎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