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99年陕北拉开了退耕还林的序幕,宜川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山开始变绿,水开始变清。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粮的农民越来越少,农村花椒核桃苹果等种植户越来越多。时值今日,我县种麦子的农户越来越少,看看麦浪在过去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而今却成了奢望。 </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5日,我县文联组织流湾头“诗意麦香,如意画卷”采风活动,我欣然前往。一大早六点钟作协、摄影协会及秧歌协会二十余人相约石沟坪广场坐着大巴准时出发。车子穿过甘义沟翻过老虎梁越过无良子山沿着猴儿川一直向前,时值初夏,花椒苹果核桃已结果,杏金灿灿的。农民们正忙着给苹果套袋、摘青花椒,玉米苗长了四五片叶子。村子仍然有古貌,只是家家户户院子里盖了许多房子,农忙时节许多农户会雇人帮忙。 </p><p class="ql-block"> 宜川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的神奇体现在很多方面,著名作家高建群在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中描述宜川,丹州是陕北一个兼有南北地貌的地方。流湾头村正是一个具有南方特点的北方小山村,因为工作关系,我曾无数次来到过这个村子。村民住在一弯山坡上,对面是梁山山系阳疙瘩岭,系石山,奇怪的是山中有一个洞,洞中常年有流水,瀑布镶嵌在山上,煞是好看,旁边有一古庙,每当来到这里,我都会心旷神怡。 </p><p class="ql-block"> 看着窗外的美景,我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天空瓦蓝瓦蓝的,白云在天空漂浮着。群山在后移,寂静的小山村因我们的到来沸腾了,震耳的锣鼓声响起,流湾头村到了。瀑布依旧洁白亮丽,只是多了几个坝,湖水碧绿清澈。坝对面有一百五十亩麦地,黄灿灿的,地头放了几个收割机。村民们知道我们来,早已在地头迎接我们。很久沒见到这样的场景了,大家心情不免有些激动。纷纷戴上草帽,拿起镰刀帮农民割麦子。秧歌队在麦茬上扭动,歌声在飘荡,村民们纷纷前来观看。 </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石头,喜欢古村落,李养庚老师曾多次让我来流湾头拣石头,今天得空,我怎能不看看石头,看看古村落。我先是沿着水泥路一直向上,将村子家家户户的院落全部看了一遍,大约有几十户人家。有的硷畔上还留有拴马桩,有的窑洞已破败,大部分院落修得整整齐齐,能看得出他们生活殷实。村民们看见我和我搭讪,让我到家里坐坐,我说不了,谢谢啦。这里石头的确多,石头窑、石头墙…随处可见。我把村子看完后,又来到河滩,终于有一块黑色石头映入了我的眼帘。它不大,如一块大土豆,再仔细端详,像一只猴子。在猴儿川的河道里捡到一块酷似猴面的石头,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喜欢这山这川这河,难道是它们显灵了,赠予我这神奇的精美的宝物? </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十一点,热情的村民给我们备好了香喷喷热腾腾的午餐,吃完饭后,我们便踏上了归途。我们虽然走了,但是流湾头的瀑布、麦浪、村容村貌却永远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这里的村民常年生活在这个偏辟的小山村,无疑是艰苦的。上坡下坡是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在与自然搏斗,用体力用智慧。他们是喜悦的,不仅仅是对物质收获的满足,更是对劳动成果、自力更生和丰收的深刻体验和情感反应。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