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满到芒种这段时间,田野的麦子进入灌浆期,颜色由绿转黄,正是吃碾馔的好时节。只可惜许久品尝不到碾馔特有的清香了,这也早已成了儿时的往事。但是它的味道,却一直铭刻在记忆里,不曾淡去。无论过去多久,却越来越深的烙在了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碾馔(niǎn zhuàn),是一种北方传统特色美食,它是灌浆期的小麦,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制作而成的,包括脱粒去糠、煮或炒、碾磨等步骤。碾馔的起源从祖辈相传得知,是青黄不接时救饥荒的吃食,有记录的追溯到清朝,清代孔尚任撰《节序同风录》中写道:“新麦微炒碾为条曰碾馔”,旧时救饥荒的吃食,后来变成舌尖上的美食,也成为了当地传承文化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小的时候,家乡各户有做碾馔的习俗。不过那时舍不得用非常珍贵的小麦,而是用春小麦,与秋种夏收的冬小麦不同,春种生长期短,到芒种收割时,夹杂着没有完全成熟的,挑出部分做碾馔。春小麦种植很少,主要的冬小麦,生长在路边地角的冬小麦,外因致使其耽误生长,到三夏时节收割期时,恰恰处于灌浆期,小麦籽粒的形成和营养物质的积累贯穿在灌浆期,此时口味最佳。</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记忆中,我家每年会做一次碾馔。采集一些青黄相间的将熟未熟的麦穗,母亲将采来的麦穗放在簸箕里揉搓,去掉麦芒和麦糠,视麦粒含水量情况,然后将剩下的麦粒放到锅里蒸煮,一般是蒸煮,水分较大是翻炒。</p> <p class="ql-block">接着把这些蒸熟的麦粒,端到磨棚里石磨碾磨,和磨面的道理一样,磨碎的麦子就在磨盘的周围纷纷洒落下来。不过由于没完全成熟的麦粒含水分多,故而落下来的不是面粉,而是断断续续成一丝一绺的条状,被从磨扇的转动碾压中如捻纸般的捻出来,簌簌地跌落在磨盘里,青麦独特的芳香缕缕飘散,撩人肺腑,沁心入脾。</p> <p class="ql-block">碾出来要尝尝鲜,把碾磨下来的碾馔,迫不及待顺手抓起一些,攥成一个小团吃一口,嗬!嚼起来滑滑的,分外清香,还有些筋道,好吃极了,也许是缺的因素,那是顶级的美味!没再做另外的加工,把做好的碾馔直接食用,绵而柔、嚼在嘴里弹而韧,纯纯的麦甜、麦香,堪称美味,感觉非常完美。</p> <p class="ql-block">当然除此之外,碾馔还有其他食用方法:可以凉拌,放上黄瓜丝、芝麻酱、蒜蓉等调料;也可以炒着吃,根据喜好,炒时还可加上鸡蛋等配料。还有一种大众化的吃法,熬碾馔粥喝,做得比较稠,切上星星点点的猪肉丁、时令蔬菜及其调料,美味至极,回味无尽。出现青麦较多的年份,还会将剩余的碾馔晒干保存,待到秋冬想吃时,再将其用蒸笼蒸热后清香如故。不过,最好吃的就是刚从石磨上碾出来的捻转,保持着原生态。</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变迁,物质的充裕,再加上石磨的逐渐消失,制作过程过于繁琐等原因,碾馔在家乡就渐渐稀少。近几年时尚原生态食物,碾馔又重返舞台,进入百姓餐桌,在市场上、门头店、路街的固定摊位,有了加工点。一盘石磨,电机带动,现场加工,让城里人尝个新鲜哩。现在能够品尝这道美食,心中不免再次涌起悠悠的乡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