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贴春联,放爆竹,是中国几千年的春节传统。大年初一“开财门”,自然也是雪岗寨周边村庄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大约在明代,我们的先祖从秀山来到雪岗山下,开荒种田,挖渠筑坝,建立村庄,并为她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里面江。</p><p class="ql-block"> 几百年来,这里的山很静,水很静,树也很静,那是属于我们的世外桃源。只在春节时,这里人来人往,颇有些热闹。大年初一,男孩子最期待的就是放爆竹“开财门”。</p><p class="ql-block"> 除夕之夜,吃了团年饭,接过压岁钱,喝了长命水,我催着母亲把一挂鞭炮放在灶台上。那时候的鞭炮由手工制作,药硝压得不实,引线织得不紧,包装松松垮垮,不但容易受潮,还经常中途停响。为了保证大年初一“开门红”,家家户户会把鞭炮放在灶台上,利用灶台的余温把鞭炮烘得干燥一点。</p><p class="ql-block"> 父辈们确信,谁家的鞭炮最早响,而且最响,将有一年好运相伴。无法确知,在雪岗寨周边,六七岁以上的男孩成为“开财门”的主角的原因。就算家里男孩胆小,也要先由父亲点燃,让男孩拖着鞭炮跑到门外。</p><p class="ql-block"> 为了第一个放鞭炮,我们不敢睡得太沉。闹钟一响,骨碌碌起床,开灯,穿衣,洗脸,刷牙,轻轻把灶台上的鞭炮拆开,点燃,快速打开大门,将鞭炮抛出屋外。这一串动作要非常连贯,否则鞭炮会全炸在屋里,极易伤人。</p><p class="ql-block"> “开财门”的要处有三,一是点燃鞭炮,再打开大门;二是鞭炮要从屋里响到屋外,不能全响在门里或者门外,而且不能中间停响;三是鞭炮出了门,放鞭炮的人才能迈过门坎。点燃鞭炮、打开大门、抛出鞭炮、迈出大门,四个动作必须非常连贯,有如行云流水。</p><p class="ql-block"> 当红色的纸屑铺满门槛,浓浓的硝烟弥漫门洞,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在热烈吉祥的爆竹声里,开启新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开了“财门”,我才能把洗脸水泼出屋外。大年初一这一天,门口的鞭炮屑是不能清扫的,一直要保留到第二天。这种习俗,大约也是要把吉祥和喜气久留家里吧。</p><p class="ql-block"> 男孩子争先恐后开了“财门”,就飞快地跑到别人家门口,在满地鞭炮屑里寻找零散的哑炮。运气好的时候,一家可以捡七八个,足够玩上半天。一群男孩子,就像蜜蜂一样,在“开财门”中追逐快乐。</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来,“开财门”有着满满的仪式感。在那些虔诚而朴素的动作里,珍藏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我参加工作后,经常回老家过年,父母依然指定我“开财门”。如今,我的父母都已离开人世,我回老家过年也渐渐少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家乡,大年初一“开财门”的习俗依然还在,也会代代相传。那些“开财门”的鞭炮制作得更加精美,而且五彩缤纷,只是那些“开财门”的少年,我已陌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