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奇棉花堡 壮哉希拉波利斯古城,亲情伴我土耳其行(三)

余君

<p class="ql-block">这是亲情伴我土耳其行的第三站——棉花堡和希拉波利斯古城。这个旅游圣地,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名录。它呈现给我们的将是一半乳白,一半废墟;一半浪漫,一半苍凉。</p> <p class="ql-block">棉花堡是数千年来,富含矿物质的温泉水,从200米多高的岩石中涌出,从上而下,历经千年钙化沉淀,形成层层叠叠的白色阶梯瀑布。远看就像覆盖在山坡上一团团的棉花,因而得名棉花堡。可惜由于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修建在棉花堡附近的温泉酒店大量截取水源,导致棉花堡水量巨减。缺乏水的滋润和流淌,让棉花堡曾经的秀美和灵气逐渐消失。</p> <p class="ql-block">这是十多年前棉花堡靓照,现在这样深,这样蓝的水好像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棉花堡小镇,离景区山下的北门,步行只需十来分钟。一大早趁景区刚开门,我们就进去了。景区是不让穿鞋的,但允许穿袜子。石灰岩看似棉花,却一点都不柔软,它一丝不苟地保留了水流的形状,非常坚硬硌脚。</p> <p class="ql-block">我们有备而来,换上冬天穿的厚棉袜,这样不硌不滑。天气好,游人少,景色美,心情爽。我和老伴你推我拉就登上白茫茫,棉花簇拥的山坡。</p> <p class="ql-block">哦豁!拐了!下面有工作人员对我们叽哩哇啦叫唤,我们似乎踏入了禁区。不是我们不守规矩,是他没有任何标志提醒,更没围栏,我们上的时候,他还没上岗。于是就有了女儿发朋友圈的这个视频和感慨。</p> <p class="ql-block">我这对爹妈着实是野生的。棉花堡上三步两脚就爬得不见人影,直到被保安通缉,在下面跳着脚用土耳其语夹杂英语喊他们下来。早上我们过来时,酒店老板执意要用车送我们到山顶,怕两个耄耋老人爬不上去。老板要看到这一幕,肯定说:好嘛,你们中国老人都是特种兵出身。</p> <p class="ql-block">到棉花堡自然会想起九寨黄龙。九寨黄龙山清水秀,多了一份灵气秀美;棉花堡白茫茫一片,气势磅礴又多了一份奇特壮美。</p> <p class="ql-block">老外喜欢把池泥抹在身上,据说有很好的理疗作用。</p> <p class="ql-block">中国游客对棉花堡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奇特壮观,非常值得一游。有人觉得远没网上看到的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认真分析了一下,前者多为自由行,后者多为跟团游。我们从棉花堡山下往上爬,足足花3个多小时,拍照、观景、踩水游游缓缓。午餐后再游览希拉波利斯古城。有朋友跟团,整个棉花堡和古城仅游览两个小时。万里迢迢,来一个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仅仅是蜻蜓点水确实遗憾。</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埃及艳后泳池。</p> <p class="ql-block">希拉波利斯古城紧挨着棉花堡。(Hierapolis)出自希腊语,翻译过来就是圣城的意思,从名字就足见这个古城的历史地位。古城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帕加马王国,后经古罗马人的不断完善而走向繁荣的顶峰。不过,纵使人类再强大,也无法抵御大自然的力量。一座近乎完美的罗马城池,在一场大地震中被夷为平地,留下现在看到的一片悲壮凄凉的断壁残垣。</p> <p class="ql-block">门洞还有一半埋在地下。</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罗马的竞技场仅存的几根廊柱,当年可是有数十根这样的廊柱环绕着竞技场。</p> <p class="ql-block">剧场是希拉波利斯保存最完好,最让人震撼的建筑。两千多年前修建的能容纳17000人剧场,好壮观,好精美。一排排座位形成流畅规整的弧线,宽敞的、油光锃亮的大理石座位,在阳光下闪灼着琥珀色的光芒,舞台立面和幕墙精雕细刻。在这里你一定能感受到古罗马的文明和荣光。</p> <p class="ql-block">鲜花盛开的棉花堡小镇也很美,小镇的月夜非常宁静。</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97%的领土在亚洲,但他们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欧洲人,始志不移地要加入欧盟,就不参加亚运会。1999年欧盟批准他为候补成员,这板凳会员一当又是20多年。但他们初心不改,决不言弃。真是进不去的欧盟,放不下的面子。</p><p class="ql-block"> 就连我们小旅店的主人,也要把欧盟的旗帜和土耳其国旗挂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别了棉花堡!希望你得到很好的保护奇美永存。别了希拉波利斯古城!希望下一步的发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下一站我们将游览古罗马亚洲首府——以弗所古城。</p> <p class="ql-block">  余君写于2024年6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