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 山西省知青作者创作长治神化故事之三《神农尝草》:</p> <p class="ql-block">关于神农尝草记载:</p><p class="ql-block"> 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百谷山(老顶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岩壑幽邃,最称佳境。昔神农尝百谷于此,因名山建庙。”百谷山,位于长治市区东北部,方圆40平方公里,有高低山峰40余座,大小崖洞30余个。现存有滴谷寺、神农洞、神农泉等众多遗迹。炎帝神农氏就是在此“尝百草、兴稼穑、制耒耜、得五谷、教化于民”,实现了人类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转折,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历史。由百谷山向南50公里的长子县、上党区、高平市交界处,有羊头山,相传为炎帝神农氏的又一处居所。山顶有神农庙、神农城、五谷畦等炎帝活动遗迹,山下有炎帝陵。明代朱载堉《羊头山新记》云:“上(羊头山)有古城遗址,谓之神农城,城内有庙。”</p> <p class="ql-block">有关炎帝在上党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炎帝神农在太行尝百草、制耒耜、兴农业、疗民疾,为人类的进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古时,人类过着氏族的社会生活,按血统关系(姓氏)组成部落。氏族人员不识五谷,靠捕鱼捞蚌、猎取动物生活。黄河上游有一姜姓部落,首领烈山氏,因起于烈山,故得名。他们过着游牧生活,而后,烈山氏带领他的氏族人员来到太行山-今长治地区,并在此立国。</p><p class="ql-block"> 太行山区处于温带,适宜植物生长,同时也是禽兽聚集之地,这里的氏族人员仍过着狩猎的生活。一次雷雨过后,树木起火,他们去熏烤围在身上被淋湿的兽皮,烈山氏见有烧死的野兽,就和大家分着吃,都觉得比生肉好吃。于是他就保存了火种,待以后猎了野兽用火烧过再吃,以化腥臊,并教给人们保存火种的方法。随后,用火之法传遍各个部落。从此,人们从食生转为熟食。</p><p class="ql-block"> 一天烈山氏带领氏族人员来到柏谷山,见这里草木茂盛,果实累累,并在山腰找到一孔大石洞和许多小石洞,众人大为欢喜。就在这里住下,白天出去觅食,黑夜用石挡门,野兽看见这里人多,又有火光,逃离别处,他们开始了定居生活。</p><p class="ql-block"> 人们住下来后,开始用残石盛水,慢慢学会了磨制石器。大人小孩都感到生活比先前好了许多。但常因误食毒草、毒果中毒,危及生命。烈山氏便领几个氏族人员遍尝野果、野草,慢慢知道了什么草能解毒,并制成药茶解毒。他多次尝果、草中毒,曾一日中毒 70多次。一次尝到断肠草,刚入咽喉,来不及吸茶解毒,由于毒</p> <p class="ql-block">性太猛,即跌倒而“死”。神农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即使神送来西王母起死回生灵药和一根神鞭。神农醒后,用鞭打百草,百草的各种性味会在鞭上显出不同的颜色,人们根据颜色决定能否食用。烈山氏看到小鸟衔来谷子丢于地上,便长出了禾苗,就试着采来谷子埋在土中,果然长出了谷苗,十分欣喜。就断木制成耒耜(古代翻土耕地的工具),以教人们翻松土地,采来穗大实多的谷子埋入土中,待长成结穗收子,供人食用。照此法,又种它物。烈山氏种五谷的办法,传遍各个部落,人们尊崇他为神农。</p><p class="ql-block"> 后人为纪念神农,将柏谷山改名“百谷山”。《辞海》中柏谷山条:“柏谷山,在长治市北,与太行山、王屋山相交,因山多柏树,故名。或作百谷山,相传神农尝百谷于此”。《太平寰宇记>载:“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佳境。昔神农尝百谷于此,因名山,建庙,仲春上甲日致祭。”人们在百谷山(俗称老顶山)立庙塑象祭祀神农炎帝。庙不知立于何时,北齐时重建,明洪武四年重修。每年农历三月一日古庙会,邻村群众上山朝拜,至今香烟不断。</p><p class="ql-block"> 神农尝百谷还有一地,那是羊头山,在长治县、长子县、高平县交界处。他在羊头山种五谷,还宰羊祭王,乞上天保佑万民。至今羊头山还留有石化的大羊头,所以得名羊头山。明代律学家、历学家朱载堉《羊头山新记》中有“神农泉下地名井子坪,有田可种。相传神农得嘉谷于此,始教播种,申之五谷畦焉!”</p><p class="ql-block"> 炎帝在上党尝百草、种五谷的故事不但为当地人民所颂,《周易·系辞》也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断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神农见人们生活安定,生产力得到发展,物资也充足了,就教人们用物互换,各得所需。在上党地区,当时产生了雏形的交易市场。</p> <p class="ql-block"> 神农氏在上党建过国。《竹书纪年》“炎帝神农其初国伊,又国耆,合而称之,又号伊耆氏。”伊则洛阳周围,耆则黎,在上党地区,人说就是现在长治县县城北的黎岭村,过去岭上有炎帝庙,今毁。</p><p class="ql-block">神农建国后,教人们兽骨为刀,伐去林木,火烧野草,以灰肥田,可谓刀耕火种,人们又尊称神农为炎帝。</p><p class="ql-block"> 后人说,在远古时代是神农氏族首先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从部落到建国这一系列重要发展历程。而这一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是在我们太行山上完成的,说明太行山是人类进步的最早发源地,太行山区的古人是历史前进的功臣。功劳盖世的炎帝神农,应永远受到炎黄子孙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 小满节气过后,长治地区的小麦正在灌浆,作者赵志为了创作神农,专门坐车去了一趟位于市东部的老顶山,神农尝草的老顶山故事的发祥地,如今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亚州最高的炎帝铜像):</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作者当年下乡时北和村炎帝庙的正殿炎帝坐像,该庙1996年已被山西省人民政府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作者从北和炎帝庙出来,又前往上党区黎都公园,参观了园内的炎帝塑像后。综合几处决定以此塑像为原型,创作一幅《神农尝草》作品。</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取整张70x136的宣纸,先用毛笔构勒出炎帝的大致轮廓,黎都的炎帝塑像没有右胳膊,作者画出右胳膊,并用手中拿着农具;神农自所以封为炎帝,作者就要为他穿上布衣,用斜披在左肩上的布衣遮盖一些左胸,以突出炎帝的农耕文明。</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先用毛笔画出神农左手上拿着的谷穗图案。</p> <p class="ql-block"> 下午用淡色涂出炎帝的肤色以及谷穗的金黄等。</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用毛笔细画炎帝的头发以及胡须;下午用淡蓝灰色大致涂出炎帝的衣着等。</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天,重点用深红色构出人物的脸部以及上身部位的肌肉,并用深黑蓝草色涂出人物的衣纹等。</p> <p class="ql-block"> 第五天,提写作品名称《神农尝草》,并书写神农简要的文字记载。</p> <p class="ql-block"> 第六天,对整幅作品加以完善并加盖首章和名章:</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视频欣赏整幅作品)</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作者定稿神农作品)</p> <p class="ql-block"> (给谷穗周边加重立体感,以突出神农炎帝为中华做出的粮食贡献!)</p> <p class="ql-block">作者筒介:</p><p class="ql-block"> 赵志,网名志存高远;郑州铁路局太焦铁路人。1974年4月至1976年7月曾在山西省长治县北呈公社北和大队插队;现为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成员;太行文化旅游促进会顾问;山西省知青文化创业研究会理事;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鲁迅高研班成员;中华作家网终身签约作家;中华作家联盟终身院士;中外文学艺术文学院终生院士;曾获第二届长江文学奖暨中华“孝亲杯”全国文学大赛十大作品;华夏杯第二届“相约七夕”全国爱情诗华夏精英奖;《世界爱情诗刊》金奖;新诗收入中国《最美爱情诗经》第二部、《百家诗选》、《中国诗歌百佳精英作家》等;“李白杯”2021全国诗人节奖章;第三届长江文学奖暨2021年中国百年魅力诗歌大赛银奖;六大微刋2021年度十大文学人物;2022年十大年度桂冠精英;2023年四月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金奖;2023年7月全国第十届“母亲杯”大赛一等奖;2023年12月获“第二届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西湖新浪潮诗会现场诗会奖章”,新获“2023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当代诗歌散文一等奖”。主要著作有《晋城北车站志》、《春华秋实》、《远去的荷塘》、《太行拾贝》、《我在北和当农民》、《我的铁路情结》等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