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1966年9月,北京王府井的一个租书商店,小孩子们在这里看小人书,这个行业一直持续到几乎2000年左右才基本完全消失,越到晚期,只是从小人书变成了漫画书而已。</h3></br></h3></br><h3> <h3><h3>1967年北京街道上排到的一幕,来华旅人Jean Vincent拍摄的照片,他看到成群结队的人就以为在搞什么运动,其实不过是路人而已。</h3></br></h3></br><h3> <h3><h3>1960年,来华旅人蒙达多里在北京街道上拍摄到的街道,他的镜头下都是这些市井小民的照片,看来他相信他的镜头。</h3></br></h3></br><h3> <h3><h3>1961年,同样是蒙达多里拍摄,他对照片的描述是:一位在市场上出售烟草的老妇。</h3></br></h3></br><h3> <h3><h3>1960年,蒙达多里在北京的街道上拍摄到中国小学生,他对他们戴的红领巾感到非常好奇,也觉得很有趣。</h3></br></h3></br><h3> <h3><h3>1960年11月6日,山西太原太钢,老师傅和自己的徒弟们一起的合照。“师父和徒弟永远在一起”,看得出来他们师徒之间的感情很深,正坐中间的应该是师父了,照片原本是黑白的。看到这个照片,我只想说,希望他们如今还安好。</h3></br></h3></br><h3> <h3><h3>1963年,香港和中国大陆相壤的放,从香港境内拍摄到照片,大家知道这里是哪里吗?</h3></br></h3></br><h3> <h3><h3>1960年代中期拍摄到的照片,几个小孩在在玩耍,有一个小孩还留了一根小辫子,你们注意到是谁了吗???</h3></br></h3></br><h3> <h3><h3>1960年代中期,一群小孩在街道口玩耍,背后的海报上海军战士还拿着波波沙冲锋枪,这是那个年代战士们手中主要的武器之一,是苏联时期设计制造的二战的名枪之一,而德军则表示非常害怕这个枪,因为这把枪上了弹鼓的话,弹容量可以高达71发,而且射速还不低。</h3></br></h3></br><h3> <h3><h3>1960年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到了80年代这套人民币还在使用,我至今都还记得这种钞票的味道,当我的父母从包包里拿出来,只给我一毛两毛,有时候给只我5分,很旧,但很温暖。而现在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现金了。</h3></br></h3></br><h3> <h3><h3>1968年北京,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一些活动(你懂的),这个老是看起来好年轻,身材也很瘦弱。</h3></br></h3></br><h3> <h3><h3>1967年左右广州,市民们在街道上欢呼十一中全会结束。</h3></br></h3></br><h3> <h3><h3>1967年7月14日哈尔滨,一群红W兵在岸边表演忠Z舞,届满围满了人群,看起来大家都很喜欢,不过我对这个舞却一直没有好感,可能是这些广场舞大妈害的。</h3></br></h3></br><h3> <h3><h3>1967年5月29日北京,艺术团的成员正在给观众表演露天节目,参与活动的并不止一个艺术团,照片中能看到中央广播文艺工作团和北京京剧一团。</h3></br></h3></br><h3> <h3><h3 data-img-container-for="a160f5c171023b5bf02db611c60215ae">1967年1月19日上海,来华旅行的拉夫拍摄到的一幕,大中华制鞋厂这个名字看起来很霸气。</h3></br></h3></br><h3> <h3><h3>1966年4月苏州,来华旅行的拉夫拍摄到的拉货人,那时候没有那么多汽车,我父亲告诉我说马车都不是每一家都能有的,他那时候上学坐马车的钱都没有,要走几十公里出上学。不过这个板车的轮胎却是充气的橡胶轮胎而非木轮胎。</h3></br></h3></br><h3> <h3>1966年4月苏州,同样是来华旅行的拉夫拍摄到的拉货人。</h3></br><h3> <h3><h3>1966年,人们围绕在一辆巴士车前面,车里坐着的外国人让他们感到非常好奇。</h3></br></h3></br><h3> <h3><h3>1960年中后,一名到西安旅行的外国游客拍摄到的街景,没想到那时候的西安市看起来就那么整洁了。</h3></br></h3></br><h3> <h3><h3>1960年1月1日,来华旅行的赫伯特在剧院拍摄到一幕,新年伊始,当地人们都到剧团来看戏,赫伯特也应邀前来感受地方风俗,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h3></br></h3></br><h3>#深度好文计划#</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