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20240314,D22,赫尔辛基:</b></p><p class="ql-block">毗邻波罗的海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是芬兰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芬兰经济、政治、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都市,又是一座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花园城市。</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知道赫尔辛基这座城市,还是几十年前看电影《列宁在十月》的时候,电影里说,1917年4月,列宁从赫尔辛基乘坐火车抵达圣彼得堡。不知道为什么,从此就把这句话记住了。十几年前北欧四国游时,曾在赫尔辛基住过一晚,走马观花般地游览了一下市容,便匆匆离开了。连著名的岩石教堂,也因为当天是星期天,有信徒做弥撒而无法进入参观,留下了长时间的遗憾。这次因要在赫尔辛基转机,索性就在这里多逗留两天,好好看看这座全球最宜居的花园城市。</p><p class="ql-block">昨晚抵达赫尔辛基已是半夜。今晨,天降小雨。早餐过后,来了个City Walk。打卡了酒店附近的几个地方。首先是中央火车站,其格局与欧洲各大城市的火车站都差不多。比较独特的是火车站大楼的上空,迎风飘扬的却是乌克兰国旗,而不是自己的芬兰国旗。猜想当年列宁从赫尔辛基乘坐火车返回圣彼得堡,应该就是在这座火车站登上的火车。</p> 火车站周边的阿列克谢国家剧院、赫尔辛基艺术博物馆,还有几处街头雕塑和街景。 <p class="ql-block"><b>20240314,D22,岩石教堂:</b></p><p class="ql-block">顾名思义,岩石教堂便是利用岩石而建造的教堂。岩石教堂位于赫尔辛基街道旁的一道石岩上,建成于1969年,其设计思路非常新颖巧妙。为了不损及自然景观,设计师将教堂主体置放在石岩上一个圆形的凹槽里,入口为隧道状的一条走廊。不明就里的人从旁边走过,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石岩后面竟然还有一座教堂。</p><p class="ql-block">教堂顶部采用圆型穹顶设计,由100条放射状的3寸红铜梁柱支撑,再镶上透明玻璃,采光极佳。整座教堂如同着陆地球的飞碟一般,造型相当独特。位于教堂中央一侧的圣坛,呈现出极为简单而庄重的气氛,其后侧则是圣歌乐台,而教堂内的管风琴则是北欧最大的一座。因此,岩石教堂不仅作为弥撒之用,也可用作小型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b>20240314,D22,赫尔辛基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大教堂建于1852年,出自德国建筑师恩格尔之手。大教堂矗立于参议院广场(Senate Square)中心,教堂所在的高地高出海平面80多米。一眼望去,希腊廊柱支撑的乳白色教堂主体和淡绿色青铜圆顶的钟楼十分醒目,宏伟的气势和精美的结构使其成为芬兰建筑史上的经典,也成为赫尔辛基市的地标性建筑。在铺满古老石块的参议院广场中心,竖立着建于1894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以纪念他给予芬兰广泛的自治。与欧洲其它教堂有点不同的是,该教堂的内部装饰非常简朴,但却显得恢宏大气。</p> <p class="ql-block"><b>20240314,D22,芬兰堡:</b></p><p class="ql-block">下午,花了9欧元,乘坐渡轮踏上了位于赫尔辛基东南方海面上的芬兰堡。</p><p class="ql-block">芬兰堡坐落在由8个岛屿组成的一个群岛上,由200多座建筑和绵延6公里的防御火炮阵地所组成。芬兰堡建成于瑞典统治时期,是瑞典王国用于防御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于1748年开始建造的要塞。它原来的名字叫“斯韦阿堡”(Sveaborg,意即“瑞典人的城堡”),芬兰族人则以芬兰语读法称其为“维亚堡”(Viapori)。1918年,城堡被正式命名为“芬兰堡”(Suomenlinna)。</p><p class="ql-block">芬兰堡在军事上的主要用途是防止敌人抢滩登陆,同时也是瑞典陆军和瑞典皇家海军驻守芬兰的部队存放军需品的地方。在芬兰战争中,这座要塞于1808年5月3日向俄国投降,这为俄军于1809年占领芬兰铺平了道路。芬兰堡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20240314,D22,夜幕下的赫尔辛基:</b></p><p class="ql-block">天黑之后,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为了解决晚饭,还是冒雨出去找了家中餐馆,要了一碗热乎乎的海鲜米粉吃完。途中随手拍了几张街头夜景。偶然发现街边一道不起眼的门廊上方,赫然用英语写着“赫尔辛基大学”几个字。从旁边的玻璃窗看进去,里面摆放着整架的书籍及一些椅子茶几,估计是赫尔辛基大学的某个阅览室或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b>20240315,D23,赫尔辛基-塔林:</b></p><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与赫尔辛基隔海相望,相距80余公里,乘坐渡轮,两个小时左右即到。</p><p class="ql-block">几天前在网上预定了今日前往塔林的一日游。上午九点,渡轮按时开航,驶离赫尔辛基,前往塔林。可惜今天大雾,远处景色完全不可见。渡轮在满是浮冰的海面上缓缓前行。这景色,真有点像当年的泰坦尼克号!</p> <p class="ql-block"><b>20240315,D23,塔林:</b></p><p class="ql-block">渡轮于上午11点抵达塔林码头。网上预订的导游娜莎早已经在出口处等候。娜莎花了三个多小时,带领我们游览了巴洛克公园,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旧宫,爱沙尼亚总统府以及塔林老城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b>20240315,D23,走马观花游塔林:</b></p><p class="ql-block">塔林的精华几乎全都集中在中世纪的老城区里,尽管历史命运多舛,外来政权带来不断的战火,塔林老城区依旧保留了中世纪的美丽与厚重的历史氛围。它是北欧唯一一座维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也可以说是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馆。1997年塔林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塔林(Talinn)名称源自Taani-linna,词意为:丹麦的城堡。塔林老城大约从11世纪慢慢成形,14世纪达到兴盛。由于这里是欧洲的十字路口和交通枢纽,繁荣的贸易造就了这座城市强盛的经济能力,从而能够在城市建筑和艺术上推陈出新,留下了许多的经典。18世纪虽然受到俄罗斯帝国及后来苏联的统治,但最有魅力的老城区却鲜见俄式风格的建筑。走进塔林老城区,让人想起欧洲古城布拉格,犹如走进欧洲中古世纪的场景。童话式的古老建筑,曲折蜿蜒的石板街道,层层叠叠的红瓦屋顶之间,错落有致地交织着教堂尖塔与翠绿的树木,一座座尖顶塔楼环绕着老城墙……让人忘记了时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偶然路过俄罗斯驻爱沙尼亚大使馆。使馆门前,飘扬的俄罗斯国旗下,摆满了鲜花,张贴着许多标语……</p> <p class="ql-block"><b>20240316,D24,赫尔辛基:</b></p><p class="ql-block">今晚就要从赫尔辛基飞返香港,因此,今天是在赫尔辛基的最后一天,也是冬游北欧的最后一天。</p><p class="ql-block">天气仍然不好,阴天并小雨。早餐过后,再次外出闲逛,City walk,随手拍下一些照片。首先来到城市的南码头,这里是众多国际游轮的停靠点。街道建筑都依水而建,颇有一些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b>20240316,D24,赫尔辛基:</b></p><p class="ql-block">南码头旁边的小山上还有一坐宏伟的东正教教堂,乌斯别斯基大教堂。该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设计,建成于1868年。教堂设计精巧,主体用红砖砌成,绿色尖塔与红色建筑主体对比强烈,极为醒目,具有浓郁的俄罗斯建筑风格。教堂内部装饰极为朴素,内有基督像及12门徒的壁画。所有绘画都是由俄罗斯画家完成,完全保留了传统东正教堂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芬兰总统府也位于南码头。总统府是一座三层的楼房,外观非常朴素,要不是门前飘扬着芬兰国旗,门口还有卫兵站岗,谁也想不到这里竟然是芬兰总统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总统府原是一位富商的宅邸,后来成了俄罗斯沙皇在芬兰的行宫,芬兰独立后便成了总统府。</p> 离开南码头,继续在老城区闲逛…… <p class="ql-block"><b>20240316,D24,赫尔辛基颂歌中央图书馆:</b></p><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颂歌中央图书馆是为了纪念芬兰独立100周年而建。这座图书馆设计新颖,色彩鲜明,正面巨大的挑檐形成了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屋顶,又像是一艘正待扬帆起航的大木船。同时,该图书馆堪称现代图书馆的典范:这里有3D打印机、机器人图书管理员、音乐工作室、电脑室、棋艺室、小组学习室、工作坊、儿童活动空间,以及从各个图书馆350万本书籍中精心挑选的10万本馆藏书籍。</p><p class="ql-block">图书馆是一座三层的建筑,每层都有特定的功能。一楼是共享空间,礼堂、电影院、展览空间等都向公众开放,人们可以自由穿行其间。二楼拥有多功能室、电脑室和各种工作坊,可以最大程度适应各种需求。嘈杂的音乐工作室与安静的阅览室可以在这里并存而互不干扰。三楼则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阅览室和儿童活动空间。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这里一起读书,或者让孩子在儿童活动空间尽情玩耍,自己则找一本喜爱的书在一旁静静地阅读。</p> <p class="ql-block"><b>20240316,D24,赫尔辛基音乐厅:</b></p><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音乐厅坐落在芬兰大厦和奇亚斯玛当代艺术博物馆之间,隔街相望的是芬兰议会大厦。音乐厅是芬兰广播交响乐团和赫尔辛基爱乐乐团的专用演出场地。音乐厅大厅里可容纳1704名听众,另外还有5个可容纳140到400人不等的小厅。西贝柳斯音乐学院的学生经常在这些小厅里排练或举行学生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b>20240317,D25,赫尔辛基-香港-东莞:</b></p><p class="ql-block">凌晨0:50从赫尔辛基起飞,历时25天的冬游北欧顺利结束。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飞机抵达香港。取行李、过海关,一共花了约一个小时。这效率算是很高了。略有点让人不高兴的是,入境香港时,入境署警官首先问我从哪里来。我回说“赫尔辛基”。那警官似乎没听懂,也不知是我发音不准还是他普通话听力太差,连问了两遍。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就干脆回说“芬兰”。这回没问题了,但又接着问:什么时候回大陆?我回说,现在。心里说了,你以为我想在这里呆?我以为我说马上回大陆,他就不给我7天的逗留权。然而,那警官还是在我护照里夹了一张七天逗留权的纸条。回想以前进出香港,似乎并没有遇到过警官问任何问题。出关以后,乘坐粤港直通车返回东莞。以前,凡是直通车,无论是香港关口还是大陆关口,乘客都可以不用下车,把车尾箱打开,把护照交给警官查验就行了。现在的程序是,香港关口依旧,到了大陆关口,乘客得拎着行李下车,先过边检,再过海关,出关后再上车。过边检时,先是人工查验护照,然后扫描护照,进入电子道闸。然后在道闸里面,面对摄像镜头拍照,核对指纹。然后,那道象征国门的闸门才最终开启,归国游子才得以踏上祖国的土地。当然,检查防范严格一点,应该还是有必要的。美西忘我之心不死,万一混进来几个特务间谍,那可是大事体了。回想在北欧的二十多天,总觉得他们的防范意识太差,人们太自由了。在赫尔辛基入境时,递上护照,啪的一声,一个大印盖在上面,完事。准备的一大堆资料,如回程机票订单、酒店订单、租车订单、行程单等等,一样都没用上。然后,从赫尔辛基到雷克雅未克,驾车环游冰岛。又从雷克雅未克飞挪威奥斯陆,转机到埃沃内斯,驾车游罗弗敦群岛和塞尼亚岛。然后从埃沃内斯飞奥斯陆,转机到芬兰赫尔辛基,又从赫尔辛基坐渡轮到了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最后离开赫尔辛基飞返香港。这期间,不管是从这国飞那国,还是取车、住酒店、购船票,坐火车或地铁,没有遇到过一次需出示护照查验身份的情况。所以,他们遭受恐袭,是不是有点活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