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业在哈尔滨的兴衰史

黑龙江华竹职业培训学校

<p class="ql-block">编辑 刘振华</p> <p class="ql-block">  提起哈尔滨西餐的发展史,不能不说哈尔滨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历史源远流长,是东北亚最大的省会城市。它也是中国几千年来最早向全世界开放的城市,这里是从来没有建过城墙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自1896年,中俄两国政府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东铁路在中国境内建设,哈尔滨就开始了向世界开放。</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了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是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哈尔滨还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市)建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早年市区是一片蛮荒之地。仅在道外七道街松花江边渡口有几座兵营。至乾隆年间,清政府将京城的八旗闲散人员强制迁到今黑龙江省境内垦荒,清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派来大批的清兵开垦荒地,还为他们修建住房,赠家畜农具等。在京城已经懒散惯了的旗人大多游手好闲。清朝政府只好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招来大批汉人长工为他们打理农田等。随着八旗回屯的人越来越多,让哈尔滨地区逐渐的热闹了起来。直到中东铁路修建前,哈尔滨的村屯已经有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p> <p class="ql-block">  1896年6月,中俄两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沙俄因此获得了在中国东北地区筑路的权利,同年,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哈尔滨。随后中东铁路正式开工。这条铁路的修建对后续几十年中国东北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及内陆、远东地区的重要交通线路。</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也是中国开放最早的特别行政区,自1896年向世界开放。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侨民来到哈尔滨投资兴业、置办房产。</p><p class="ql-block"> 自1896年,俄国工程设计人员和建设技术工人到来哈尔滨勘测设计路线。随着1897年中东铁路的正式开工,大批的俄国人涌入哈尔滨。他们吃不惯中餐,于是俄国人、犹太人为代表的外国人给哈尔滨带来了他们的西餐美食和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这标志着西餐正式进入了哈尔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在中国建设的线路,从莫斯科为起点,经我国境内的满洲里,横穿哈尔滨至绥芬河到达海参崴。还有一条分线,是从哈尔滨至辽宁的旅顺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1896年,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在中国境内修建中东铁路,哈尔滨周边地势较为平缓,人口相对较为密集。于是,沙俄派来的铁路专家将哈尔滨选为了中东铁路的枢纽。为哈尔滨城市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铁路建设的指挥中心选在了现香坊区的老上号酒坊。同年,木材加工厂、车辆厂等为铁路建设配套的工厂在哈尔滨相续开工。沙俄大批工程设计人员和大批工程施工工人迅速涌入哈尔滨。同时,随着中东铁路开工建设,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又招募数万名劳工,加上之前闯关东过来的人,他们开始在哈尔滨及铁路延线一带聚集。使哈尔滨外来人口急剧上升。</p> <p class="ql-block">在中央大街左右,居住着大量的侨民</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西餐厅广告</p> <p class="ql-block">这是1921年中国大街(中央大街)繁华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夏日的松花江畔帆船密布</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马迭尔宾馆</p> <p class="ql-block">  铁路的修建,对西餐需求的人越来越多,以俄国人和犹太人为主的外侨逐渐在南岗道里开办了西餐厅、糕点厂、糖果厂、啤酒厂、面粉厂、商场、宾馆等有些产品远销至欧洲,工商企业急剧增多。</p><p class="ql-block">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成为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市志记载:1931年统计,哈尔滨侨民有20余万人,大小西餐厅多达400余家。当时哈尔滨很多年份外侨超过了本国人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大批的欧洲人从莫斯科乘坐火车来到了这座美丽的远东新兴城市,把大量的资金投入了这里。1905年后,哈尔滨的西餐馆数量高达百家。1907年至1918年是哈尔滨西餐业大发展阶段,外侨大量涌入哈尔滨,尤其是苏联10月革命后大量的俄罗斯贵族逃亡到了哈尔滨,最多时外侨达20多万,刚性需求推动了西餐业的飞速发展。</p><p class="ql-block">1922年至1931年,西餐馆已达三百多家,质量和种类已经达到与欧洲城市相媲美的水平。在这三十多年间,哈尔滨西餐业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是以俄餐为主的西餐全面系统地融入市民生活;第二,满足了哈尔滨外侨饮食生活的需求;第三,由于中国厨师从学做到成为了主厨,经过他们的微调融合,逐渐为中国居民所接受,并完全融入了哈尔滨人的日常饮食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随着侨民的增多,此时的哈尔滨西餐厅如与雨后春笋遍布大街小巷</p> <p class="ql-block">  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建成,正式通车运营。1904年至1905年发生了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在俄国人手中夺得了旅顺港和部分铁路的经营权。日俄战争不仅是对中国神圣领土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也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空前的浩劫。</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哈尔滨地区基本没有受到日俄战争的影响。这一时期哈尔滨商贸迅速增长。</p> <p class="ql-block">尼古拉教堂</p> <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建成后,大量资本注入哈尔滨,商贸发展迅速,30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和银行。</p> <p class="ql-block">  1917年10月,在列宁的领导下,在俄国发动了十月革命。联合贫农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大批的俄国贵族及资本家纷纷逃亡到哈尔滨避难。他们带来了丰厚的资金和皇家御厨和官府菜的厨师,在哈尔滨开设大型豪华音乐西餐厅、带舞池的西餐厅,一家比一家豪华。同时,英、法、日等侨民也来到哈尔滨开办西餐厅日本料理等,这一时期的西餐厅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自1931年统计,仅道里南岗大小西餐厅多达400余家。</p> <p class="ql-block">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大批的俄罗斯人回国或到其他国家避难。 这时的哈尔滨西餐企业迅速减少。</p><p class="ql-block"> 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哈尔滨从日伪的统治下解放,西餐企业也迅速得到了提升。</p><p class="ql-block"> 1946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人口达70余万。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p><p class="ql-block"> 1947-1948年,大量的外侨离开了哈尔滨,由于物资困乏,消费对象减少,西餐企业分分倒闭,迅速减至几家。 </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哈尔滨西餐业受到重创。对外营业的西餐只剩余两三家。</p> <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经过百年的路权争夺,在上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完全回归中国。</p> <p class="ql-block">自1979年,哈尔滨迎来了改革开放,西餐厅迅速提升,现有100余家,遍布市区各地</p> <p class="ql-block">在防洪纪念塔举办的哈尔滨国际西餐节</p> <p class="ql-block">西餐最大的盛宴,哈尔滨国际西餐文化节连续举办多年。</p> <p class="ql-block">疫情过后,华竹马尔斯西餐厅在汉水路381号重新开业了!</p> <p class="ql-block">好吃的西餐才是硬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