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萨满文化之门(医巫闾山)</p><p class="ql-block">文/风雨一度</p><p class="ql-block">大漠孤烟天地宽,</p><p class="ql-block">苍狼旷野几千年。</p><p class="ql-block">神明主宰遂天道,</p><p class="ql-block">萨满医巫彰法玄。</p><p class="ql-block">叠翠峰峦吻落日,</p><p class="ql-block">茫茫松海挽辽原。</p><p class="ql-block">大荒之外有门户,</p><p class="ql-block">虚掩豪庭无虑山。</p> <p class="ql-block">萨满教起源于中国北方原始渔猎时代,以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称巫师为萨满而得名,形成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阿尔泰民族的先民,如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库莫奚、室韦、契丹、鞑靼、扶余、高句丽、突厥、回鹘、吐谷浑等民族都信奉萨满教。近代的阿尔泰民族,如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朝鲜族、达斡尔族、蒙古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撒拉族、乌兹别克族等也曾信奉或者保留了萨满教的遗俗。</p> <p class="ql-block">萨满教原始信仰行为的传布区域相当广阔,囊括了北亚、中北欧及北美的广袤地区。</p> <p class="ql-block">萨满,是通古斯语,有“晓彻”之意,即最能通达,知晓神的旨意。满族传说,萨满是天神派来的使者,其地位崇高。能与诸多的神灵交往,转达人的愿望,传达神的意志。通过击鼓摇铃,焚香祈祷,吟唱神歌,作为神与人的媒介,上传下达。萨满不只在祭祀中扮演角色,凡是氏族部落生活中的大事,如出战、猎狩、婚嫁、生育、送葬等,都要请萨满举行仪式来求得神灵的庇佑。萨满又是为本氏族驱秽治病的医者、药师。主要通过跳神、祛邪、招魂等活动给人治病,其中也包含精神疾病(疫病),兼用按摩、草药、针灸等中医手法。所以,萨满就是巫与医的结合,医是巫,巫也是医。</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部落酋长,氏族首领往往兼任萨满,而在母系氏族社会,萨满多为女性。如神话中的他拉伊罕妈妈、史诗中的乌布西奔妈妈、传说中的东海女真部落罕斯呼林,即是女首领,又是女萨满。后来,男萨满逐渐替代了女萨满,但是在祭祀中,男萨满依然还穿着女萨满的神裙。萨满传说中,最早的女萨满是一只白色的海东青(女真部落驯化的鹰)从东方背来的,鹰爪中还抓着一枚光芒四射的石饼。一起交给了人类,女萨满手拿石饼(象征太阳的法器,铜镜),与天神沟通,为氏族部落驱秽治病。</p> <p class="ql-block">萨满教的巫师被认为有能力进行医病、祈雨、寻魂、驱鬼等活动,他们通常宣称自己与某些灵魂有直接的联系,并借助这些力量来帮助信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在很多史记书籍中都记载着萨满文化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萨满文化主要在东北地区,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之一,规列为道教。萨满教的祖师爷是三清中灵宝天尊,灵宝天尊分派金花教主和银花教主来管理萨满教中的其他仙使,以保证崇善除恶的作风,更好发扬萨满教及道教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商、周以前,人类社会除了萨满教信仰,尚无其他宗教。还无“神、佛、主”之说。萨满教是最简单、最朴实的原始信仰,除了崇拜“天地”外,就是能通灵的“医巫”了,萨满也成了北方最为原始的宗教。当时“医”与“巫”和而为仙。因此,医巫闾山真正的寓意应该为“大仙居住过的地方”,也可以说是“通向仙境的山”。</p> <p class="ql-block">在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东北地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医巫闾山成为了东北萨满文化的一扇大门,即萨满教的“医”、“巫”之门闾。</p> <p class="ql-block">辽代的契丹祖先早期信仰萨满教,后来为了更好地统治汉、渤海及回鹘等民族,才由信仰萨满教改为信仰佛教。契丹人首先崇拜祖先,并把祖先神格化。《辽史》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契丹人一直都信仰萨满教,每当新君即位,第一个事就是必须先举行“燔柴礼”,就是烧柴祭天,用玉帛(丝绸、书籍等珍品)、牺牲(青牛白马)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通过萨满巫师跳萨满舞的形势,完成迎神,献礼等步骤。以告天,和取得天神的授意,新君才有了正统地位。</p> <p class="ql-block">而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国,在辽末帝耶律延禧,向女真部落索要萨满神鹰(海东青)的事件为导火索而亡国的。</p> <p class="ql-block">作为同样信仰萨满教的女真人,取代了大辽。公元1164年(金大定四年),金主完颜雍,将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建于朝阳凤凰山的闾山祠,正式诏建于医巫闾山,即今天的北镇庙,称“广宁神祠”。</p> <p class="ql-block">《北盟录》中云:“金以女真为萨满,或同‘珊蛮’,金与渤海同族,度渤海人亦必奉之,萨满亦被称作叉玛,奉者多为妇人,盖女巫之一种也。。于祀祖先神时,戴尖冠,着长裙,腰系铜铃,击鼓蹲舞,口喃喃辞不可辩。又谓,可以疗疾”。那时的萨满舞与清朝满族的萨满舞几乎如出一辙。在金代与清代统治北镇地区时,与北镇庙祭山大典上,都是以萨满舞的形势开启的。</p> <p class="ql-block">在元朝时期,蒙古族是一个多文化多信仰的游牧民族,他们信奉原始宗教萨满教,同时也笃信佛教(主要是藏传佛教),并对道教、伊斯兰教甚至西方的基督教给予礼遇和优待。大德二年(1298年)。成宗铁木耳发布了加封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的诏书,封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并立碑于北镇庙中。再一次强调了,医巫闾山为中国北方之主山。</p> <p class="ql-block">清太祖努尔哈赤推翻大明江山,当上了皇帝。与长白山修炼的胡仙救驾有关,有很多传说,在北镇地区盛传。努尔哈赤坐稳江山后,也没有忘记胡仙救驾之功。在医巫闾山道隐谷设立(天下第一仙堂)——胡仙堂,封胡三太爷为东北众仙之长,身穿大清朝服,掌管天下所有出马仙。在众仙家中,属胡三太爷、胡三太奶道行最深,他们察人间之善恶,悉百姓之祸福,保家宅之平安。</p> <p class="ql-block">于是,长白山的各路“仙家”纷纷涌下山寻找出马弟子,立堂出马给人看病问事。而胡三太爷则作为群仙之首,负责对他们进行管理和约束。由于长白山是出马仙的根据地,所以事实上胡三太爷等于是统领了天下出马仙。</p> <p class="ql-block">佛朵(满语,意为柳树枝或柳始母),清朝尊称为“佛立佛多鄂谟锡妈妈”,在满族家祭和野祭中都受尊敬。清宫内,皇帝和皇后要亲自祭拜上香。满族“尚柳”,缘于创世神话中柳为满人始祖母。金代女真时代,就流行清明节“插柳”。“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清太祖努尔哈赤征战前都要祭柳。而满族绣品和祖宗板神案上多有柳树出现,有枝、叶、根,是连接天地的梯子。柳枝上的鸟是末出世婴儿的灵魂,落到地上附到满族妇女的身上,这个女人就会生孩子。因此,柳树又被称为“生命树”“氏族树”,是满族重要的图腾,主要是祈求氏族繁荣,多子多孙。满人居住地附近多种有成片的柳树,有在端午、中元和重阳节射柳之俗,这是满族柳崇拜的变异和残留,显示了满族万物有灵的萨满意识。</p> <p class="ql-block">满族剪纸的“嬷嬷人”是满族民俗剪纸的俗称,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是由满族人祭奉祖先之物“嬷嬷人儿”演变而来。这种剪纸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满族人对自然环境和祖先的崇拜,还蕴含了丰富的萨满文化内涵和神话色彩。</p> <p class="ql-block">医巫闾山的民俗剪纸作品如《始祖神》、《树神》、《佛陀妈妈》、《大翻车嬷嬷》、《抓髻娃娃》、《鹿头角花》、《乌鸦救主》、《讲古》、《养个孩子吊起来》、《萨满神鼓》、《二人转》、《柳树妈妈》等等。都独具萨满文化特点。</p> <p class="ql-block">北镇民间剪纸艺人汪秀霞的剪纸作品,以其独特的满族原始信仰表现为特色,其中《柳树妈妈》、《九乳妈妈》、《山神》、《生命树》等作品展现了满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审美取向。</p> <p class="ql-block">浪淘沙 医巫闾山</p><p class="ql-block">文/风雨一度</p><p class="ql-block">碧户锁幽云,</p><p class="ql-block">一方镇山,</p><p class="ql-block">大荒之外控辽原。</p><p class="ql-block">无虑风雨天地间,</p><p class="ql-block">万里烽烟,</p><p class="ql-block">渤澥系渝关,</p><p class="ql-block">山海无眠,</p><p class="ql-block">击鼓甩铃喝群仙,</p><p class="ql-block">胡堂领衔千秋事,</p><p class="ql-block">晓彻人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