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

美丽的忧伤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马上要到了,爱人从单位带回了公司发放的节日福利,有皮蛋、咸鸭蛋、绿豆糕、粽子等。那些小巧玲珑的各种馅味的粽子清香可口,乐乐说端午节真好,有这么多好吃的。可我怀念奶奶做的麦粑,怀念家乡的端午节。</p><p class="ql-block"> 记得端午节那天,凌晨三点多,天空像笼罩着一块大黑布,到处黑漆漆的,全家人还在酣睡中,奶奶就窸窸窣窣地起床做麦粑了。奶奶是全村有名的做粑能手,隔夜已经把粑麯发酵好了,然后拿出大面盆,和面、揉面、做粑、上蒸,整道工序一气呵成,干净利落。等我们从美梦中醒来的时候,就会看见那些又白又大的麦粑静静地躺在大簸箕上,看上去像一个个憨态可掬的胖娃娃,惹人怜爱。奶奶吩咐我们洗净手,拿来胭脂红,兑了水,用木筷子蘸着给这些娃娃上妆,要点在麦粑的正中间,一个麦粑点一下。这美差是我和妹妹的专利,我们乐此不疲。不一会儿功夫,一大簸箕的麦粑全部点上了胭脂,煞是好看,整个屋子似乎都亮堂了起来。麦粑摸上去,软乎乎的,只要稍一用力,就缩成一团。咬上去,嚼劲十足,清甜清甜的,满齿留香,让人感觉回味无穷,吃了第一个还想吃第二个。奶奶不仅会做小麦粑,还会做蒿子粑,荞麦粑,做得也多,除了自家人吃,还要挨家挨户地送给乡亲们品尝。</p><p class="ql-block"> 我有个姑奶奶嫁到偏远山区,家境贫寒,端午回来送节,提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纸包,一个气饼切成四块,包在里面,算是送了节。每年回来,都是如此,每次她都会羞愧不已,无可奈何地说家里穷,孩子又多,没什么东西可送。每每这时候,奶奶就会双手接下礼包,微笑着安慰姑奶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能回娘家看看,已经很不错了。说完,连忙去给姑奶奶做好吃的,临走时,还装了一大包麦粑让她带回家给孩子们吃,为此,姑奶奶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天刚微微亮,爷爷起来把庭院打扫干净,再从菜园里割来艾叶和菖蒲,细心地去了黄叶,叫哥哥打下手,前门、后门、房门,每扇门上都要插上艾叶和菖蒲,顿时清香满屋,飘着节日的味道。小时候不知道那气味浓烈的菖蒲是干什么用的,摸一下,满手都是那种香味,洗也洗不掉。爷爷说端午节挂艾叶和菖蒲是为了驱邪避疫,那时的我们深信不疑。长大了才知道,艾叶和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它们不仅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元素,还被视为驱邪、招福、健康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吃过早饭,我们就眼巴巴地等着姑姑们来送节。我们家是个大家族,因此,逢年过节,客人络绎不绝,大人不胜其烦,小孩兴高采烈。按照习俗,到端午节那天,出嫁的女儿就要回娘家送节,除了礼品,最让我们翘首以盼的就是那些漂亮的扇子了。农村送扇子是有讲究的,刚订婚的大姑娘就会收到未婚夫送来的鹅毛扇,有大红色、墨绿色、嫩黄色等,色泽明艳、小巧精致,我只看见姑姑收到过。只要新姑爷来送节,姑姑就会害羞地躲在房里偷看未来的夫婿,我则帮他们传递鹅毛扇,收到扇子后姑姑爱不释手,无论怎么哀求,她都不准我触碰一下。家里其他人也会收到扇子,有大蒲扇,小蒲扇,各种颜色的纸折扇。我和妹妹最喜欢那种白色的纸扇了,打开来,一股崭新的油墨味扑鼻而来,扇面上绘制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漂亮的山水画,有惟妙惟肖的仙女姐姐,有婀娜多姿的鲜花,还有书法家题的词……这些美丽的扇面令我们爱不释手,丰富了整个端午节。</p><p class="ql-block"> 又到端午节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街上鲜见鹅毛扇、纸扇的影子了,它们被电扇、空调所代替。各种美食也相应上桌,粽子、咸鸭蛋、绿豆糕、蛋糕…花样繁多,琳琅满目,美味可口,很少有人家买麦粑上桌了。我多怀念麦粑的味道啊!拿着雪白的麦粑,蘸着白糖,就着一大碗白开水,全家人围坐一桌,津津有味地嚼着,天高地阔地谈着,兴高采烈地笑着,其乐融融,真正充满端午节的味道,充满家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