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故乡情,在南洋的老侨思念的历史故城(2)

苏石明

<p class="ql-block">在“栏登”窗前,远眺三发河上的三拱桥,晚辈们倾听前辈们的畅谈。一位曾在集美学校求学的老侨,深情讲述泉州的洛阳桥,建于宋代(1041—1048年),被誉为中华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全由巨石构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亦有“天下第一桥”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桥头矗立着为两岸人民建桥的泉州太守蔡襄的雕像,历经千年风雨,依旧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这座跨海的石桥,桥面由十多米长、一米宽的石板铺设,桥基则深植于海滩泥泞之中。</p> <p class="ql-block">这一幅幅故乡的历史画卷,让我深刻感受到老侨们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祖国人民坚韧不拔、改天换地精神的赞美。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聆听老侨们讲述天下第一大石桥的故事,心中不禁浮现出家乡那丰富的历史奇观。我渴望有一天能亲临其境,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童年记忆中,日本占领印尼西加里曼丹时,全家避难至三发河畔的乡村。那里水网密布,常见简陋的木桥或用老椰子树干横搭的小桥。</p> <p class="ql-block">1956年,一则关于厦门“移山填海”工程的消息,在印尼华文报纸上引起了老侨们的关注。这项工程将岛与大陆相连,建成了长达十里的花岗岩海堤,以长堤代替长桥。创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条件极艰难,创新发展以堤变桥。使鹭岛变为了半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7年我归国后,又在集美杏林两地学校就读。老乡们常向我们讲述民工们,坚忍不拔的艰苦奋斗的“海堤精神”。</p><p class="ql-block">成为老乡们口中的赞誉。激励着新一代人奋进新征程,建设新厦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石桥。古人的筑桥知慧,在历史长河中,依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茫。</p><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我漫步在海堤公園,一股清流在我心中湧动着。闽南乡親千年后,又在海峽中筑起“十里长堤”</p>